2016年东北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之《土地利用规划学》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保护
【答案】土地保护是指对已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确定各类土地资源用途、范围(面积)、布局,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法律、法规、办法、规章实行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管理与保护,确保各类土地资源得到合理的永续利用。土地保护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土地退化,保证土地永续利用,小断提高土地生产力。所采取的措施包括生物和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包括营造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等; 工程措施包括兴修水平梯田、}厉洪沟和排水沟等。
2.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
【答案】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方法是指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方法主要有动态变化分析法、指标对比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定量分析法、图上分析法、静态分析法、动态分析法、横向分析法、纵向分析法、单项分析法和综合分析法等。
3. 土地用途管制
【答案】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规划,依法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条件,并要求土地所有者、使用者必须严格按照规划确定的用途和条件使用土地的强制性管理制度。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目前世界上土地管理制度较为完善的国家和地区广泛采用的土地管理制度,对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保护耕地等起着重要作用。
4. 居住用地
【答案】居住用地是指住宅用地和居住小区及居住小区级以下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及绿地。居住用地包括两类,“一类居住用地”是指独立式住宅集中、拥有齐全的配套设施、并且布局完整的用地,独立式住宅的层数基本是3层或3层以下。“二类居住用地”涵盖了分布广泛的以多层、中高层及高层单元式居住建筑为主、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的用地,该类用地在全市分布广泛,在居住用地中占主导地位。
5. 土地整理潜力
【答案】土地整理潜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针对某种土地用途,通过在行政、经济、法律和技术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待整理土地资源增加可利用空间、提高土地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权关系的幅度。广义的土地整理潜力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生产力水平下,针对某种土地用途,使待罄理土地资源增加可利用空间、提高土地生
产能力、调整产权关系的幅度。狭义的土地整理潜力是指对现有集中连片的耕地区域和分散的农村居民点,进行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和其他农用地面积。
6. 系统工程原理
【答案】系统工程原理是一门统筹全局、综合协调研究系统的科学技术,是系统开发、设计、实施和运用的工程技术,是在系统思想指导下,综合运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有关的先进思想、理论、方法和工具,对系统的结构、功能、要素、信息和反馈等进行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
二、简答题
7. 如何预测建设用地需求量?
【答案】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包括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独立工矿、交通、水利建设等用地需求量的预测。具体过程如下:
(1)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用地需求量预测
合理的城镇规模应根据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城镇人口规模、城镇区位条件、城镇生态环境质量、城镇生活水平、一定区域内城镇对比等因素来确定。城镇用地需求量一般按人口用地定额指标法预测,计算公式为:
式中:Z 一一规划目标年城镇用地规模; C 一一规划目标年城镇人口数量; J 一一城镇人均用地
定额指标。
农村用地规模可以根据规划年农村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和农村人口规模预测确定。农村居民点用地的需求量预测还可以根据规划期间农村个人建房用地面积的预测,并考虑到一定的公建、道路和乡镇企业生产占地系数,求出新增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
(2)独立工矿用地需求预测
独立工矿用地规模预测可采用下面两种方法进行:
第一种方法是根据规划年工业企业产值与规划年工业企业用地效益来确定。
第二种方法是根据部门发展计划,将规划期内所有新增的独立工矿项目用地进行累加,同时分析由于迁移、关闭等原因导致的规划期内独立工矿用地减少量,从而计算出独立工矿用地净增量和规划期末的独立工矿用地需求量。
(3)交通建设用地需求量预测
交通建设用地包括铁路用地、公路用地、港口码头用地、民用机场用地以及农村道路用地,各类用地特点不同,因而有不同的预测方法。
①铁路用地需求预测。可按规划期内所需的铁路货物和旅客运输能力,确定新修或改造铁路的规模和等级,并按有关的技术标准计算需要新占用地的数量。
②公路用地需求预测。除了可按与铁路用地需求量预测类似的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分析区域
内社会总产值与路网密度的关系,通过预测规划年社会总产值来确定各等级路网的密度,从而预测出规划年公路用地规模。
③港口码头用地需求预测。可根据规划年河运或海}z量确定港口个数、规模和位置,并根据港口建设的有关技术要求计算规划年港口码头用地规模。
④民用机场用地需求预测。根据规划年航空发展需求,预测机场容量和规模,并按有关技术指标计算出规划年民用机场占地规模
⑤农村道路用地需求预测。根据农村道路用地规模与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的比例关系,在预测了规划年的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后,将其乘以比例系数即可得出规划年的农村道路用地规模。
(4)水利设施用地需求预测
水利设施用地需求预测有两种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将规划期内新修或改建、扩建水利设施项目用地相加,同时分析规划期内将被
废弃的水利设施,从而计算出规划期内水利设施净增量,并预测出规划期末的水利设施占地面积。
第二种方法是根据水利设施用地规模与农业用地规模关系,尤其与其中的需水作物面积的关系,通过预测规划年需水作物的种植面积来确定水利设施用地面积。
(5)其他用地预测
其他用地预测包括旅游用地、名胜古迹和历史文物保护区用地、自然保护区用地、生态保护用地、军事用地等等,视各地的具体情况而定。这些特殊用地的预测需求根据有关的专项规划确定,对用地安排进行充分考虑并给予必要的满足。
8. 城镇用地选择与评定应从哪几个条件入手? 城镇用地评价的结果怎样?
【答案】(1)城镇用地选择与评定主要从以下两个方一面入手:
①自然环境条件评价
城镇用地自然环境条件评价主要是从气候、水文、地形等条件来说。
a. 气候条件:影响城镇规划建设的主要气象要素有太阳辐射、温度、湿度、降水和风像等方面。 b. 水文条件:主要指江河湖泊等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
c. 地质条件:主要包括地质构造及土质的建筑力学性质,是确定建筑承载力的依据。
d. 地震资料:一般六级地震以下地区,建筑物不受破坏影响; 在七级以上地震区,须考虑防震工程措施; 九级以上地震区不宜拓为城镇用地。
e. 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指冲沟,喀斯特现象(溶洞)、滑坍、沼泽、石洪、沙丘及矿区采空区等。地段须事先采取必要治理措施并经详细论证,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作为城镇用地。
f. 地形条件:从城市建设要求考虑,地形起伏在5%左右对各项工程设施不产生很大影响,当地面坡度在6%~8%时尚可较好地对街道定线,而当地面坡度在8%~12%(4.5度~7度)时,小宜作为城镇用地。从排水要求考虑,地面坡度不应小于0.5%。
②社会经济条件评价
城镇用地的社会经济条件主要是从工业基础、农业基础、对外交通运输条件、水资源条件、能源条件来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