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心理与教育测量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测验的信度?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1)信度的含义
信度是测量结果的稳定性或一致性程度。其实质是对测验控制误差的能力、对测验的结果准确、可靠地传达真值信息能力的量度。理论上定义为对一组测量分数的真实方差与实得方差的比率,即式中,代表测量的信度,代表真分数的变异数,代表实得分数的变异数(总变异数)。常用的信度的估计方法有重测信度、复本信度、评分者信度和分半信度。
(2)影响信度的主要因素
①受试者方面。单个被试:其身心健康状况、动机、注意力、持久力、求胜心、做答态度等会影响测量误差。团体被试:整个团体内部水平的离散程度以及团体的平均水平都会影响测量信度,若团体的平均水平太高或太低,同样会使测验总分的分布变窄,低估测量的真正信度。
②主试者方面。施测者若不按指导手册中的规定施测,或故意制造紧张气氛,或给被试一定的暗示、协助等,则测量信度会大大降低;阅卷评分者若评分标准掌握不一,或前紧后松,甚至是随心所欲,也会降低测量信度。
③施测情景方面。在实施测验时,考场是否安静,光线和通风情况是否良好,所需设备是否齐备,桌面是否合乎要求,空间阔窄是否恰当等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测量的信度。
④测验工具方面。试题取样不当,内部一致性低,题数过少,题意模糊,题目太难或太容易等都会影响信度。
⑤施测间隔时间。以再测法或副本法求信度,两次测验相隔时间越短,其信度系数越大;间隔时间越久,其他变异介入的可能性越大,受外界的影响也越多,信度系数便越低。
2. 已知某态度量表有6道题,被试在各题上得分的方差分别是0.80, 0.81,0.79, 0.78, 0.80, 0.82, 测验总分的方差为16.00,求值。
【答案】根据题意,代入数据得:
因此,值为0.84。
3. 简述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及其特点。
【答案】(1)古代中国对心理与教育测量的贡献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在测量实践方面
a. 能力测量
孔子在教育实践中凭借自己的经验观察首先评定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并将人的智力分成三个等级。汉代学者董仲舒已论及注意测验:“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三国时期刘邵的《人物志》可以认为是一部研宄能力的专门著作。6世纪中叶,中国江南就有了“周岁试儿”习俗。出现于清代的益智图(俗称七巧板)、几连环可以认为是最早的创造力测验。
b. 人格测量
“不得中行而与之,”孔子也提出了性格类型的观点: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
把人分成3种:狂者、狷者和中行。刘邵根据阴阳、五行和形体的关系及其人的行为表现,把人的性格划分成12种类型。
c. 教育测量
据迄今可考的史料分析,世界上最早的教育测量出现于中国西周奴隶制时期(公元前1100〜前771年)。汉代在考试制度、考试类型和考试功能方面都作了重要的发展。取士制度自汉以来的发展,客观上也对我国的古代乃至于西方的教育测量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②在测量理论方面
a. 大思想家孟子指出了测量人类心理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b. 刘邵曾对人才鉴定的意义、可能、困难和方法作了系统的论述。
(2)古代中国社会心理与教育测量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①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都是描述性的,而非定量的。这当然和当时的整个科学技术水平是相适应的。
②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是分类式的。就能力测量和成就测量而言,是分成高、中、低几个层次;就性格测量而言,是分成若干种类型。
③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中注重对人作整体的鉴定和评价,并倾向于和人的道德品质联系起来。
④中国古代社会的心理与教育测量思想与教育中的因材施教及人才使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一开始就具强烈的应用性质。
4. 试析智力测验存在的合理性。
【答案】虽然传统智力测验在理论基础和实际运用中存在诸如结构效度不明朗,不平等等诸多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智力测验仍被作为有效的智力个体差异评估工具而得到广泛应用。智力测验存在的合理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⑴智力本身虽具有可变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它也具有稳定性。其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个体智力在其相应团体中的相对位置长时期内保持稳定。
⑵智力测验实际运用于选拔和安置人员时,往往被实践证明其对学生和职业等效标的预测具有较好的效度,因而可以有效地帮助决策者提高决策正确率。
⑶由于智力测验对不同团体可能存在的不公平性,人们已经试图从改善智力测验本身来缓解这一问题,比如改善题目结构,或据亚文化群的特点为不同团体编制不同的测验,或在同一测验
中为不同团体制定子常模等。
⑷从另一角度来讲,当智力测验被用于选拔人员时,更应看重的是其预测效度而非其公平性。只要一个测验确实能够在一定的录取率下相当准确地筛选出最有可能成功的人,那么该测验就应是可行的。
5. 什么是效标和效标测量?
【答案】(1)效标就是衡量一个测验是否有效的外在标准,它是独立于测验并可以从实践中
,它直接获得的人们所感兴趣的行为。人们所感兴趣的行为往往是一个观念上的东西(观念效标)
必须用一个数字或等级来进行表达(效标测量)。其中,效标测量的特点有:
①多样性;
②复杂性;
③特殊性;
④时间性。
(2)效标测量要想较好地体现观念效标,效标测量本身就必须是有效的和可靠的,而且还必须客观、实用。如果一个测验有实证效度,则可以拿该测验所预测的效标的性质与种类作为该测验的结构效度指标来推论测量的结构效度。这里有两种做法:
①根据效标把人分成两类,考察其得分的差异。
②根据测验得分把人分成高分组和低分组,考察这两组人在所测特质方面是否确有差异。若两组人在所测特质方面差异显著,则说明该测验有效,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此外,对于一些被认为是较稳定的特质,若在短期内两次施测的结果差异不太大,则说明该测验符合理论构想。
6. 求取两平行测验之间的回归方程,可以建立两测验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能不能称为等值关系,为什么?
【答案】(1)测验等值
测验等值是指寻找到不同测验形式之间分数的转换关系,把所有不同形式测验的分数都转换到同一个分数系统上。两测验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能否称为等值关系是由一定的条件所决定的。
(2)测验等值的条件
测量学所提出的测验等值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同质性。被等值的不同测验形式所测的必须是同一种心理品质,测验的内容与范围也应该基本相同。不是测同一种心理品质的测验是不能被等值的。
②等信度。被等值的不同测验形式必须有相等的测验信度。不能指望一个低信度的测验通过与一个高信度测验等值而提高自身的可靠性。
③公平性。公平性是指考生参加被等值的不同测验形式中的任一个的测试,等值后的结果都是一样的,不能出现参加不同形式的测试等值后的结果有高有低的现象。
④可递推性。如果测验x 与测验y 之间有等值转换关系f (x )=y,测验y 与测验z 之间有等值转换关系g (y )=z, 那么一定有测验x 与测验z 之间的关系h 存在,h (x )=g(f (x ))=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