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52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目录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52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 2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52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16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52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31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52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43 2017年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852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54

一、单选题

1. 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 )。

A. 显性课程

B. 隐性课程

C. 实际课程

D. 官方课程

【答案】B

【解析】隐性课程也称潜在课程,是指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是学生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是计划表上看不到的课程。

2. 下列哪位课程理论专家是“概念重建主义者”?( )

A. 博比特

B. 吉鲁

C. 施瓦布

D. 查特斯

【答案】B

【解析】以法兰克福学派、哲学解释学、知识社会学为理论基础,着眼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与社会公正的建立,可以粗略的将这种倾向称为批判课程论,以阿普尔、麦克唐纳、吉鲁、韦克斯勒、曼恩为主要代表。

3. 首先提出“课程教学”这一概念的美国学者是( )。

A. 布劳迪

B. 杜威

C. 加涅

D. 韦迪

【答案】D

【解析】20世纪末,课程和教学呈现出融合的态势,对于这种课程与教学整合的新理念及相应的实践形态,美国学者韦迪用一个新的术语来概括,这就是“课程教学”。

4. 兰德社团自1973~1977年对美国联邦政府资助的教育变革展开了“兰德变革动因研究”该研究报告共分8卷,其主要作者为( )。

A. 伯曼和麦克劳林

B. 伯曼和帕里斯

C. 古巴和林肯

D. 拉特克和泰勒

【答案】A

【解析】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包括:①“研究、开发与传播”模式;②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伯曼和帕里斯);③课程变革的情景模式(帕里斯)。

5. 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原则是哪些?( )

A. 基本性、发展性、具体性

B. 专业性、基本性、范例性

C. 基本性、科学性、发展性

D. 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答案】D

【解析】范例的基本特征包括:①针对教学内容的基本性;②针对学生主体实际状况的基础性;③针对教学活动的范例性。

6. 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研究发现,课程变革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 )。

A. 计划阶段 实施阶段 合作阶段

B. 启动阶段 实施阶段 合作阶段

C. 启动阶段 实施阶段 评价阶段

D. 计划阶段 实施阶段 评价阶段

【答案】B

【解析】兰德课程变革动因模式研究发现,课程变革过程包括三个阶段:①启动阶段。在本阶段,课程变革的发起者致力于使人们支持课程变革计划,这需要对课程变革计划的目标作出解释,以使教育实践者理解和接受; ②实施阶段。课程实施的关键是对既定课程变革计划作出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具体教育实践情境的需要;③合作阶段。在本阶段,所实施的课程计划已成为现行课程制度的一部分,这需要课程专家、教育行政管理人员等密切合作、相互适应,以使变革计划不断进行下去。

7. 宏观层面的教学组织是( )。

A. 个别化教学

B. 同步学习

C. 个别学习

D. 分组学习

【答案】A

【解析】对教学组织,可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来理解:①宏观层面的教学组织是教师与学

生从事教学活动的一般化的、比较稳定的外部组织形式或框架,可区分为班级授课组织和个别化教学组织两类基本教学组织形式; ②微观层面的教学组织即比较灵活的具体的教学过程的组织,可区分为“同步学习”、“分组学习”、“个别学习”。

8. 罗杰斯认为,传统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和学习过程的错误假设上的,而非指导性教学则与之不同。据此,他提出了新的假设,如下,但其中有一项不符合罗杰斯的观点?( )

A. 所受到的压力或威胁度越大,改变学习者自我结构的速度越快

B. 大量的学习将主要是通过“做”学到的

C. 人类具有学习的自然倾向

D. 当某些学习可能需要学习者改变自我结构时,这种学习可能会被抵制

【答案】A

【解析】罗杰斯的学习原则其中一条是:当外部威胁降到最低限度时,就比较容易觉察和同化那些威胁到自我的学习内容。

9. 造成20世纪现代教育中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是( )。

A. —元论的思维方式

B. 二元论的思维方式

C. 多元论的思维方式

D. 以上都不准确

【答案】B

【解析】课程与教学的关系问题是困扰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问题。现代教育中的二元论思维方式造成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认识论根源,这种根源有着广泛的社会背景和现代科学的支撑。20世纪的教育是以课程与教学的分离为特征。然而,早在20世纪初叶,杜威就系统提出了整合课程与教学的理念。20世纪末叶,重新整合课程与教学已成为时代精神的要求。

10.下面是关于现代教育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是日益按照“实践理性”的原则组织起来,走向“科层化”和“制度化”的过程

B. 现代教育的科层化和制度化的过程也就是课程与教学日益分离的过程

C.20世纪的教育科学主要是建立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按照自然科学的研究理路对学校教育展开研究的

D. 现代教育中课程与教学分离的过程即是现代教育日益工具化、日益成为现代科层社会的一个环节的过程

【答案】A

【解析】现代教育的发展过程即是日益按照“科技理性”的原则组织起来,日益走向“科层化”和“制度化”的过程。而现代教育的科层化和制度化的过程也就是课程与教学日益分离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