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石碑

【答案】碑多指墓碑,以及追述功德的纪念性刻石。石碑的构造以墓碑为代表,由碑首、碑身和碑座组成。上端称碑首,碑首方形的称碑,园形的称竭,尖形的称纷头揭,碑额上用篆书或隶书刻写碑题; 碑身通常为长方形,高六尺左右,正面刻碑文,背面刻一些辅助性文字:碑座有方形和龟蚊等形制。

2. 舫

【答案】又称旱船,是一种船形建筑,又称“不系舟”,却又犹如置身舟辑之感。船首的一侧设平板与岸相连,建于水边,前半部多是二面临水,使人有虽在建筑中,颇具跳板之意。船体部分通常采用石块砌筑。

3. 《园冶》

【答案】《园冶》是我国古代造园专著,明末造园家江苏吴江人计成著,崇祯四年成稿。其主要内容为园说和兴造论两部分。其中园说又分为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缀山、选石、借景10篇。全书沦述了宅园、别墅营建的原理和具体手法,反映了中国古代造园的成就,总结了造园经验。

4. 苑

【答案】“苑”是秦汉以来在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有宫室的一种园林。大的苑广裹百里,拥有囿的传统内容,有天然植被,有野生或畜养的飞禽走兽,供帝王射猎行乐。此外,还建有供帝王居住、游乐、宴饮用的宫室建筑群。小的苑筑在宫中,只供居住、游乐,如汉建章宫的太液池、三神山,可称为内苑。

二、简答题

5. 简述圆明园的营建过程。

【答案】圆明园坐落于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相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组成,也叫圆明三园。圆明园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面积五千二百余亩,一百五十余景,建筑面积达16万平方米,有“万园之园”之称,清朝皇室每到盛夏时节会来这里理政,故圆明园也称“夏宫”。

(1)圆明园始建于1709年(康熙48年),是康熙赐给尚未即位的雍正的园林。

(2)1722年雍正即位后,拓展原赐园,并在园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内阁、六部、军机处储值房,御以“避喧听政”。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面积达到3000亩左右,每个景区内,既有庄严宏伟的宫殿,也有使人感觉轻松灵巧的楼阁亭台与回廊曲桥,假山、湖泊以及蜿蜒的河流点缀其中。在雍正朝时期,圆明园的格局基本完成。

(3)乾隆年间,圆明园进行了局部增建、改建,在东面新建了长春园,在东南邻并入了万春园,圆明三园的格局基本形成。

(4)嘉庆年间,绮春园进行了修缮和拓建,成为主要园居场所之一。

(5)道光年间,国力日衰,财力不足,道光皇帝宁愿撤万寿、香山、玉泉“三山”的陈设,罢热河避暑与木兰围猎,但仍对圆明三园有所改建。

6. 简述江南园林造园特点。

【答案】江南自宋、元、明以来,一直都是经济繁荣,人文荟萃之地,私家园林建设继承一代势头,普遍兴旺发达,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均为全国之冠,一直保持着在中国后期古典园林发展史上与北方皇家园林并峙的高峰地位。它们分布在长江下游的广大地域,但造园活动的主流仍然像明代和清初一样,集中于扬州和苏州两地,因而此两地的园林,可视为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江南园林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

(2)园林植物以落叶树为主,配合若干常绿树,再辅以藤萝,竹,芭蕉,草花等构成植物配置的基调,并能够充分利用花木生长的季节性构成四季不同的景色;

(3)江南园林建筑的个体形象玲珑轻盈,具有一种柔媚的气质;

(4)室内外空间通透,为经管组景,动观组景以及对景,框景,透景创造了更多的条件。

三、论述题

7. 列举唐代离宫别馆中的代表性园林。

【答案】(1)华清宫

①临撞骊山,素负盛名。这里峰峦叠翠,松柏菊郁,山色纯清,形似骊马,故名骊山。华清宫因骊山奇异而出名,亦因温泉宜人而风流。它位于骊山北麓,以天然景色著称于世。

②华清宫有津阳门、开阳门、望京门,南阳门等四门。宫内殿阁栉比,主要有长生殿、飞霜殿、玉女殿、笋殿、七圣殿、老君殿、明珠殿、斗鸡殿、重阳阁、朝兀阁、瑶光楼、观凤楼、揭鼓楼:钟楼与毯场等,分列于山麓上下,林阴花草丛中。

③华清宫内有浴殿汤池多处,其中御汤九龙殿,专为玄宗殡妃沐浴之所,池周砌以安禄山专从范阳所进刻有鱼龙鬼雁的白玉石,池中有双石雕成的白莲,池水从莲蓬中喷出,故名莲花汤。九龙汤西南,有芙蓉汤,池周砌以红石,白石铺底,上刻莲花,制作精美,因杨贵妃在此沐浴,故称为贵妃赐汤。另外还有太子汤、少阳汤、尚食汤、宜春汤,以及其他殡妃沐浴的池汤16所。

④华清官值得特别一提的是,在天然苑林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人工绿化种植,“天宝所

植松柏,满山遍谷望之郁然”。不同植物的配置,突出了各景区、景点的风景特色。据文献记载,仅华清宫种植的就有松、柏、械、梧桐、柳、榆、桃、梅、李、海棠、枣、棒、芙蓉、石榴、紫藤、芝兰、竹子、旱莲等三十多种,还生产各种果蔬供应宫廷,因此,骊山北坡花木繁茂,如锦似秀。

(2)九成宫

①九成宫在今宝鸡市麟游县境,建于隋开拿十二年(593年),初名仁寿宫,取“尧舜行德,而民仁寿”之意。唐贞观五年(631年)加以复修、扩建,改名九成宫。永徽二年(651年)改名万年宫,乾封二年(1667年)又, 陇复了九成宫之名。

②九成宫修建在“万叠青山但一川”的杜水之阳,被誉为“离宫之冠”,此地东障童山,西临凤凰,南有石臼,北依碧城,天台山突兀川中,石,胃·棱棱,松柏森森。三伏酷暑时节,这里却微风轻拂,沁人心脾,实为消暑之胜境。

③九成宫以天台山为中心,建有内城与外城。全城冠山抗殿,山顶建人殿。绝壑为池,分岩辣闻,跨水架楹。杜水南岸高筑土阶,阶上建阁,阁北筑廊至杜水,水上架桥直通宫内。

④唐太宗李世民修复九成宫的同时,制订了一套严格管理的规章,置九成宫总监管理宫室,总监以下分设有司。九成宫为唐王朝的避暑行宫,一度成为其政治活动中心。唐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曾先后13次驾幸九成宫,在此消暑度夏,处理国政。

⑤九成宫是结合自然山水设计的离宫代表作,其建筑豪华壮丽,其布局因势随形,各得其宜。

(3)曲江池

①曲江池位于唐都长安东南隅,一半在城内,一半在城外。唐代曲江池是都城地区最著名的风景区,每年中和、上巳节,竞能“倾动皇州,以为盛观”。

②曲汪池经过修浚开发,沿岸宫殿连绵,楼阁玲珑,参差异态,杨柳成行,烟水明媚,它与邻近的芙蓉园、乐游原、慈恩寺与杏园一起,形成了以曲江池为中心的风景游览胜地。

③江池以湖面景色为主,沿岸盛植杨柳花卉,加之宫殿楼阁高低参差,与花草树木相映生辉,巍巍终南,倒映湖中,湖光山色,煞是迷人。

(4)芙蓉园曲江池风景区南岸有芙蓉园。芙蓉园本名曲江园,隋文帝杨坚改其名为芙蓉园。这里荷花满池,亭亭玉立,开元时在该园增修了紫云楼、彩霞亭等园林建筑,遂使园内清林重复,绿水弥漫,成为帝都之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