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人园林
【答案】“文人园林”是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些文人雅士为寄托理想、陶冶情操、表现隐逸而建造的园林,也泛指那些受到文人趣味浸润而“文人化”的园林。当时的文人园林规模一般都小而精,造园的手法从单纯写实到写实和写意相结合的过渡,园林与山水画、山水诗文互相启导,互相发展,是包含着老庄哲理、佛道精义、六朝风流、诗文趣味影响浸润的结果,获得了社会上的赞赏,开启了后世文人园林的先河。
2. 《园治》
【答案】《园冶》是明代著名造园艺术家计成所著,是中国古代留存下来的唯一一部园林著作,全书共三卷,分为兴造论、园说、相地、立基、屋宇、装拆、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和借景等十二个篇章。该书不但影响我国,而且东渡传播到日本及西欧,成为造园学的经典著作。
3. 人工山水园
【答案】“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摹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这类园林均修建在平坦地段上,尤以城镇内的居多。
4. 《营造法式》
【答案】《营造法式》是北宋时政府颁布的一部建筑设计、施工的规范书,是我国古籍中最完整的一部建筑技术专书,著书人是将作监李诫,书中资料主要来自历来工匠相传的可行之法。此书是土安石推行政治改革的产物,目的是为了掌握设计与施下标准,节制国家财政开支,保证施工质量。
二、简答题
5. 三大地方园林各自的风格特点有什么? 形成因素都有哪些?
【答案】三大地方园林指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岭南园林。
(1)主要风格特点:
①江南园林:空间富于变化,移步换景,小见大; 叠山石料太湖石、黄石为主; 园林植物落叶为
主,配合常绿花木; 园林建筑取江南民间乡土风格,如水墨画; 家具、字画精美。
②北方园林:建筑封闭厚重,具有刚健之美; 较重视礼仪典章,多使用中轴线; 叠山多当地的大青石、北太湖石为主,且技法厚重; 水体较小,有时出现旱园; 植物落叶为主,花木品种较少,有时呈现萧索寒林景观。
③岭南园林:规划上以宅院为主,庭院与庭院的组合变化; 用英石包镶假山,所谓“塑石”,出现姿态嶙峋的景观; 沿海一带用石蛋、珊瑚礁掇山; 水体较大,平面呈明显的几何图形,园中多有纵横轴线,受到西方园林文化的影响; 建筑通透开敞,体量偏大,或建筑密度稍大,深邃而不开朗; 观赏植物品种丰富多样,一年四季花团锦簇,景象常新。
(2)形成因素:自然方面:各地气候、物产,环境等构园因素的差异。人文方面:各地历史文化积淀的不同,城市工商业的兴起,资本萌芽的发展。造园技术方面:文人、士流、富商大贾及造园工匠相互学习,身份的转化,造园技艺的广泛普及等。
6. 谈淡早期寺观园林的选址条件、基本类型及其对我国风景名胜开发的意义。
【答案】(1)选址条件早期寺观园林选址一般满足三个基本条件
①是靠近水源,以便获得生活用水;
②是靠近树林,以便采薪和采集食物;
③是地势向阳背风、易于排洪、小气候良好。但凡具备这一个条件的地段也就是风景美好的地段。
(2)基本类型早期寺观园林的基本类型有,城市寺观园林和郊野寺观园林。
(3)意义魏晋早期寺观园林尤其是郊野寺观园林成为我国名胜风景开发的先河,成为宗教信徒向往的圣地,文人官僚游憩的乐园,来往商旅的宾馆。远离城市的名山大川再不是神秘莫测的地方,它们已逐渐向人们敞开其无限幽美的丰姿,形成早期旅游的风景名胜区。
三、论述题
7. 试述寿山艮岳的园林布局、风格特点、园林成就及其历史影响。
【答案】(1)园林布局园林的东半部以山为主,西半部以水为主,成“左山右水”的格局
(2)风格特点及园林成就
①掇山构思独特:主山始尊,客山拱伏,宾主分明,远近呼应,余脉延展; 叠石艺术高超,太湖石为主,造型多样
②水系完整,几乎包罗了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呈现“左山右水”格局和“山嵌水抱”的态势
③园林动、植物丰富而珍奇,多为景题,凭添诗情画意
④园林建筑集当时建筑种类、造型艺术之大成,发挥点景、引景作用
⑤形式是道教风格,实质为文人艺术,意境丰富多样。
(3)历史影响寿山艮岳园林把大自然生态环境和山水风景加以高度的概括、提炼和典型化,
汲取了私家园林,尤其是文人写意园林的创作艺术,把皇家园林艺术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对后世皇家园林的规划设计及造园技艺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