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相地

【答案】原是中国踏勘选定园林地域的通俗用语,明末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中有专论踏勘选定园址的《相地》一章。相地包括园址的现场踏勘,环境和自然条件的评价,地形、地势和造景构图关系的设想,内容和意境的规划性考虑,直至基址的选择确定。

2. 步移景异

【答案】步移景异是指在中国园林中,由于园中景物均为自然式布置,园之总体布局的不对称和景物的自然天成,以及游路的奇巧设计,所以在欣赏游玩过程中景观变化不断。

3. 清漪园

【答案】清漪园位于北京城西北,圆明园之西,玉泉山之东,全园面积约290公顷,是一座山水结合、以水为主的自然山水阮},现更名为颐和园。1750年(乾隆十五年),开始建设,至1764年(乾隆二十九年)完工,北部万寿山呈一峰独耸之势,在山上集中建造了大量的点景建筑; 南面为昆明湖,形成开阔的山前观赏范围。1860年(咸丰十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全部破坏。光绪中川,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建设费二千万两白银修复此园,1888年(光绪十四年)完成,基本上保持了原清漪园的格局,至此更名为颐和园

4. 一池三山

【答案】“一池三山”是中国一种园林模式,在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上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三山象征着封建帝王万寿无疆与长久统治的梦想。自从汉武帝在长安城修建了象征性的“瑶池三仙山”开始,“一池三山”就成为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格局。

二、简答题

5. 简要说明园林置石中散置的布置要点。

【答案】园林中,所谓的置石,主要以观赏为主,结合一些功能方面的作用,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局部组合,而不具备完整的山形。置石一般体量小而分散,园林中容易实现,对单块山石的要求较高,通常以配景出现,或作局部的主景,是特殊性的独立景观。园林中置石的方法很多,如特置、对置、散置、群置等,散置即所谓

的“攒三聚五,散漫理之,有常理而无定势”的作法。常用奇数二、五、七、九、十一、十三来散置,最基本的单兀是由三块山石构成的,每一组都有一个“三”在内。散置对石材的要求相对较低,但要组合得好。常用于园门两侧、廊间、粉墙前、竹林中、山坡上、小岛上、草坪和花园边缘或其中、路侧、阶边、建筑物角隅、树下、池中或与其他景物结合造景。其布置特点在于有聚有散、有断有续、主次分明、高低起伏、顾盼呼应、一脉既毕、余脉又起、层次丰富、比例合宜、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小中见大。此外,散置布置时要注意石组的平面形式与立面变化。在处理两块或三块石头的平面组合时,应注意石组连线总不能平行或垂直于视线方一向,二块以上的石组排列不能呈等腰、等边三角形和直线排列。立面组合要力求石块组合多样化,不要把石块放置在同一高度,组合成同形态或并排堆放,要赋子石块自然特性的自由。

6. 金谷园的基本内容和特色有什么?

【答案】(1)基本内容金谷园为魏晋六朝时期私家园林的代表,为西晋石崇所建。金谷园是一座临河的,地形略有起伏的天然水景园。关于这座别墅园,石崇的《思归引》、《金谷诗》和潘岳的《金谷园诗》皆有介绍。石崇经营金谷园的目的,是为了下野之后安享山林之乐趣,兼作服食咏吟的场所。

(2)特色金谷园有前庭和后园之分,亭台楼阁备极华丽,建筑内外金碧辉煌。园内有清泉茂林、众果、竹柏、药草之属,有许多“观”和“楼阁”,有从事生产的水稚、鱼池、土窟等,从这些建筑物的用途可以推断金谷园是一座巧妙利用地形和水系的园林化庄园。人工开凿的池沼和由园外引来的金谷涧水穿梭萦流于建筑物之间,河道能行驶游船,沿岸可供垂钓。湖水清澈甘甜,菱荷竞美,鱼跃蛙鸣。园内树木繁茂,植物配置以柏树为主调,前庭的沙棠,后园的鸟稗、石榴,柏木林中点缀梨花等。

三、论述题

7. 结合实例分析,谈中国传统私家园林的造园特色。

【答案】私家园林是为了满足官僚地主和富商的生活享乐而建造的。实际上,园林是第宅的扩大与延伸。其功能主要有二:一是物质功能; 二是精神功能,寄情山水,欣赏诗情画意的景观,追求豪奢。其主要集中分布于江南一带,面积都不大,它的基本原则和手法有:

(1)园林布局

①主题多样。院内分为大小不同的若干景区,且各有主题,形成多样主题景观。

②隔而不塞。各景区虽分隔而不闭塞,彼此空间流通,形成丰富的层次和幽深的境界。

③欲扬先抑。运用以小衬大、以暗衬明、以少衬多的于法达到豁然开朗的效果。

④曲折萦回。为了发挥小园空间最大的观赏效果,各园都采用沿周边布置主游线的办法。 ⑤尺度得当。建筑体量化整为零,造型空透、轻盈,如亭榭小巧,厅堂空灵。

⑥余意不尽。采用联想手法,拓宽景域的想象与感受。

⑦远借邻借。扩大空间与景域的手法十分讨巧,即借园外景物补园中不足。

(2)水面处理

①园无水则不活。私家园林一般都有水。

②水面处理有聚分之别。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聚则水面开阔,分则曲折萦回。 ③池的平面以不规则状为佳,可与整体布局相协调。

④水面分隔比较适合采用桥、廊、岛,最好的是桥与廊,能使水面空间既隔而又联,相互交融渗透,层次丰昌。

(3)叠山置石

①可看、可游、可居。假山的高度和体量都和观赏距离有关(石峰也如此)。假山上须设山径供盘旋游览。

②塑造丘壑。假山是空间与体量的有机组合。这需要有山水空间的构想与组合能力,也需要对假山结构的成熟思考。霍剑本块、缝隙、纹理的处理。堆假山既要参考真山的地质构造,还要参考国画的皱法。

④用石得当。用石必先选石,好石料用于看面,丑石料用于背面或下面。

(4)建筑营构建筑物在园林中既是居止处、观景点,又是景观的重要成分。

①私家园林建筑以厅堂为主。园林建筑中式样变化最丰富的当推亭子,只要结构合理,形式美观,都可使用。至于楼阁、斋馆、轩榭等建筑,都是随宜设计,并无定式。而比较特殊的园林建筑装修,当数漏窗、屋角、铺地一者,其中漏窗式样繁多,千变万化,多由工匠创作。

②屋顶翼角起翘有嫩哉发哉和水俄发俄两种做法。前者多用于攒尖顶亭子、厅堂等建筑,后者因较轻盈,故多用于小亭榭和轩馆等建筑。

③室外铺地是利用砖瓦废料如碎石、缸片、瓷片、残砖等铺成各种图案,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堪称江南园林的一大创造。

(5)运用扩大空间的手法

①化整为零。有大有小,有主有从,隔面不断,通而不适。

②尺度处理。小中见大,大中见小再小中见大。

③凹凸处理。

④不尽尽之。《画论》“意不可尽,不尽尽之。”化有为无,化实为虚,如敞厅,隔而不挡,巧于因借,源流无尽,周而复始,如闭合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