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682公共行政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管理理论
【答案】行政管理理论是指注重管理人员管理方法的改进,以职能分工、统一指挥和14项管理原则等概念为核心的管理理论,是由法约尔提出的。行政管理理论以加强企业上层的行政管理为目标。行政管理理论包括以下内容:
①企业的基本活动与行政管理的五项职能。法约尔指出,任何组织中都存在六大类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政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行政管理活动。这六大类基本活动构成一个组织的六种基本职能。其中行政管理活动又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行政管理活动处于六中活动的核心地位。
②注重管理人员管理方法的改进。法约尔以加强企业上层的行政管理为目标,提出了管理的14项原则。主要内容是:分工、权力、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指导、等级链、报酬、集权、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团结、精神主动性。
2. 灯塔政府
【答案】灯塔政府是指在特定公共服务领域,为公众提供了最优质服务的地方政府。这一概念来源于布莱尔政府提出的灯塔地方政府计划,该计划通过对地方政府实行奖励和在地方政府中开展经验交流的做法,实现发展学习型的公共组织,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的目的。
3. 行政作风
【答案】行政作风是指国家行政机关的公务员在长期行使国家行政权力进行公共管理的过程中形成的一贯态度和行为。行政作风是行政主体的道德风尚,是行政主体在行政理想、行政态度、行政责任、行政纪律、行政良心和行政荣誉等方面的综合性、长期性习惯表现。良好的行政作风有利于政府行政效能的提高。
4. 风险型决策
【答案】风险型决策又称随机决策,是指有明确的决策目标和两个以上的可供选择决策的方案,但是决策条件中包含着不可控制的因素,某一决策结果的出现有一定的统计概率,但是并不完全可靠,因而决策要承担一定风险的决策活动。在这种不可控状态下,可能出现不同的决策,但是各种方案后果的概率是可以预测的,决策后果带有一定的风险。在这种决策中,自然状态不止一种,决策者不确定哪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是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
生的概率。风险型决策的形成包括五个条件:
①存在着决策人所企图达到的一个明确目标;
②存在着决策人可以选择的两个以上的行动方案;
③存在着不以决策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两种以上的客观状态;
④各种客观状态下的损益值是决策者可以把握的,如投资决策中不同方案在某一状态(市场销售良好)出现时的预期收益值是可以测算的;
⑤未来将出现哪种客观状态,决策人不能肯定,但其出现的概率,决策人大致地可以预先估计出来。
5. 强制性权力
【答案】强制性权力是指行政主体可以依赖权力集中的势能,利用物理的力量进行制裁或威胁,强迫行政客体服从就范的一种权力。这种权力的基础是行政组织所拥有的威胁和惩罚手段。这种权力最原始的形式就是体罚、鞭答等手段的运用。现代社会则以科层的强制势能为主,暴力通常只是一种后盾。行政客体对于强制性权力的服从是因为他们惧怕惩罚。
二、简述题
6. 简述政府理论创新的进程与内容。
【答案】发达国家与典范革命相联系的行政理论研究的创新进程,基本上是在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框架之下,围绕着政府的职能和政府的有效性展开的。
这一时期行政理论创新的进程大体上可以分为60年、70-80年代和90年代三个发展阶段,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有一些令人瞩目的理论和改革实践。如果说60年代的新公共行政强调公共利益和公共责任,首开了质疑传统行政典范合理性的先河; 那么,70-80年代新公共管理强调则是通过基于管理主义的政府制度创新,全面增强政府公共管理的有效性; 而90年代的“政府再造”或重塑政府运动,则进一步发展为以“企业家政府”为基本价值标准,全面重新审视传统的公共行政,进而重新定义政府。从总体上看。这一进程有三个较为明显的特征:
(1)不同时期的理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致性和融违性,譬如,都主张改革政府的组织结构和人事制度,都强调降低和限制政府的公共开支,都要求尊重国民参与的意愿和权利,都重视公共利益和公共责任,都反对官僚主义和提高政府管理的有效性等等;
(2)不同时期均有占据主导地位的主流理论,从而形成了虽然相通但却不同的新的“典则规范”;
(3)否定传统典范和创立心的典则规范的深刻程度逐步抬升。
7. 简述卢瑟·古立克和林达尔·厄威克的行政管理组织原则。
【答案】(1)目标的原则。所有的组织都必须建立和表现出一个明确的目标。
(2)相符的原则。每一个职位的权力与责任都应当一致。
(3)权限的原则。上下级之间、成员之间应当建立一种明确的权限关系和责任关系。
(4)专业化的原则。每一个人的工作都应当限制为一种单一的职能。
(5)控制幅度的原则。每一位主管人直辖下属不得超过5——6人。
(6)协调性的原则。以协调来保证组织的和谐与促进组织的统一。
(7)明确性的原则。每种职位和工作规范都应有明确规定。
(8)平衡的原则。组织结构应当系统考虑,避免畸形或偏激,以利于长期稳定发展。
8. 简述领导者的人生价值观。
【答案】领导者的人生价值观内涵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英雄观
英雄观是一种关于人生价值的看法。成功的领导者习惯于用乐观的精神、积极的思考和辉煌的经验,引领和支配自己的领导生涯乃至整个人生; 失败的领导者的领导生涯乃至整个人生,总是有过多的疑虑,总是过多地受到过去的种种挫折、失败的影响和控制。大凡出类拔萃、优秀的领导者,都坚持某种信念,都有某种英雄情结,并愿意为此付出代价乃至生命。
(2)生死观
生死观是关于生与死的根本看法,是人生价值的核心命题,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勘破了生死关的领导者,是无所畏惧的领导者,是组织的栋梁。生死抉择的惟一标准是要看是否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与社会的价值。
(3)名利观
对于领导者来说,“名利”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权力、名望、金钱、美色、成就感。名利观之于领导者正确与否的原则界限主要有以下两个互为条件方面:(1)出发点和目的是否具有正当性、有益性. 正派的领导者的名利观,必须以停下苍生为念,是建立在“大济于苍生”的价值基点之上的,也就是说,领导者个人的名利,是在为他人、为集体、为组织、为公众、为社会、为全人类谋福扯的过程中实现的。其名利非自己所谋夺,而是公论、公予:(2)行为方式和权谋手段是否具有合法性、合理性。目的的正当并不能代替行为方式和权谋手段的正当。正派的领导者必须遵循目的的正当性、有益性与行为方式和权谋手段的合法性、合理性的统一。
(4)修养观
修养表示一个人在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亦表示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要求领导者:
①必须有修养。修养背后是积极的人生态度,艰苦的学习过程,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领导经验; ②领导者应当是充盈、内敛、谦冲、和顺、平实的,修养的背后是大智大慧。静水流深。
(5)荣辱观
“荣”是荣誉,“辱”是耻辱。荣辱观是指关于荣誉和耻辱的基本看法。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认为荣辱观是与人格一样重要的人生价值观,主张无论做人还是为官,都应当“仓凛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并把礼义廉耻上升到“国运”的高度加以理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