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834行政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管理理论
【答案】行政管理理论是指注重管理人员管理方法的改进,以职能分工、统一指挥和14项管理原则等概念为核心的管理理论,是由法约尔提出的。行政管理理论以加强企业上层的行政管理为目标。行政管理理论包括以下内容:
①企业的基本活动与行政管理的五项职能。法约尔指出,任何组织中都存在六大类基本活动:技术活动、商业活动、财政活动、安全活动、会计活动和行政管理活动。这六大类基本活动构成一个组织的六种基本职能。其中行政管理活动又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种。行政管理活动处于六中活动的核心地位。
②注重管理人员管理方法的改进。法约尔以加强企业上层的行政管理为目标,提出了管理的14项原则。主要内容是:分工、权力、纪律、统一指挥统一指导、等级链、报酬、集权、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团结、精神主动性。
2. 刚性授权
【答案】刚性授权,又称特定授权、不充分授权,是指上级领导对于下属的工作范围、内容、应达成的绩效目标和完成工作的具体途径都有详细规定,下级行政主体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定的授权方式。不充分授权事关重大,涉及一些重要的事务和问题。下级行政主体被授予的权力是有限的,上级行政领导不能不负起主要责任。在不充分授权过程中,被授权者的职务、责任和权力等均有明确的指定。
3. 议行合一
【答案】议行合一是指马克思主义认为行政权力与立法权力是统一的分权学说。随着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议行合一理论日臻完善,其形式也渐趋多样化。其主要内容包括:
①民主集中制是权力运行的基本原则。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兼管立法和行政的工作机构,由人民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不仅组成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通过法令,决定各种重大问题,同时也以行政领导成员的身份,直接担负某一行政部门的实际工作,执行权力机关的法令和决议。
②议行合一目的在于保证权力所有者意志得到执行。议行合一并非议行不分,而是在现代社会权力的所有者与执行者分离条件下解决二者关系。从理论上讲,议行合一不仅可以克服行政权力失控的现象,而且更能够体现民主原则,把政治上的民主与行政上的权力集中统一特性有机地
结合在一起。
法国巴黎公社首创了议行合一的先例。公社兼有立法和行政两种权力,并统一行使这两种权力。马克思对这种形式给予了充分肯定。
4. 效率示标
【答案】效率示标是指生产、管理活动中效率水平的规范化显示,是效率测定的基本元素。效率示标是效率信息收集的基本依据,一般的效率示标包括单位成本、平均个案处理时间、反应速度等。由于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活动存在着多样性,效率示标还要根据不同活动的性质和特点进行设计。
5. 一般社会环境
【答案】一般社会环境是指对包括国家行政组织在内的一切社会组织均发生影响或制约作用的宏观的社会因素之和。每一个组织都是一个系统,每一个系统都只是一个更大系统的次级系统,更大的系统构成次级系统的外部环境。一般社会环境直接关系到国家行政组织的总体目标、功能状态和管理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文化、技术、教育、政治、法制、自然资源、人口、社会、经济、国防。
6. 个人效率
【答案】个人效率指特定行政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体现的时效、办事速度等,其影响因素包括工作热情、办事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
7. 名利观
【答案】名利观是指关于个人的名位和利益的看法,属于思想意识形态的范畴。名利观与世界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联,反映了人的理想信念和精神追求。对于领导者,“名利”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权力、名望、金钱、美色、成就感; 其中权力是重中之重。一般说来,名利观对于领导者正确与台的原则界限主要有以下两个互为条件方面:
①出发点和目的是否具有正当性、有益性:
②行为方式和权谋手段是否具有合法性、合理性。
8. 行政计划
【答案】行政计划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据法律或其他有关规定,为了实现一定的社会目标或为实现这些社会目标准备条件,所制定的行动方案。该方案一经制定,便具有法律效力,成为某个特定领域的政府活动的根据和准则。完整的行政计划一般由以下因素构成:①计划目标; ②计划主体; ③地理区域; ④详细程度; ⑤达成计划的手段; ⑥计划期限,期限这个因素包括两个方面:计划包括时间的长短,制定和执行计划所需的全部时间; ⑦权力分布; ⑧成本和收益,成本和收益这个因素反映了实现目标所需付出的代价和计划目标的实现程度。
二、简述题
9. 简述考任制的基本原则。
【答案】考任制是指政府为推行公务,采用公开竞争考试的科学方法,来测量并判断其所需要的人员是否合乎标准,进而按考试成绩的优劣进行挑选,取其优者来加以任用为政府工作人员的一套制度。考任制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平等原则。指凡具备报考资格的公民均可有平等机会报名考试,录用时只能以考生的品德和考试成绩为标准,不得以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政治倾向、年龄、家庭背景等因素为理山歧视或优遇某些人。
(2)公开原则。指考试程序、录用条件以及考试成绩都向社会公布,考试事先都公告通知,公开进行。
(3)竞争和择优原则。指参加考试的人员一般都多于实际录用的人员,因而考试具有竞争性,经过考试后,主要依据考生考试成绩的优劣,同时参考考生个人的资历、学历、品德等方面的情况,由录用单位来加以择优录用。
(4)长期任用原则。指公务员一经考试录用便可以长期任职于政府,任用期间只要无重大过失,一般不予免职处分,直到依法正式退休。
(5)独立和超然原则。指主持考试事务的机构一般都是自成系统,独立地行使职权,不依附于任何政治势力(包括政党、政府等),超然于各种政治利益与政治斗争之上,以保证考试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10.简述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答案】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主要涉及政府的政治职能,权威与民主的关系问题是其核心问题。资产阶级成功地取得政权以来,政府的公共权方直在加强,政府的公共职能始终在增加。政府的影响力不断在扩展。由于人类代议制民主发展阶段的特征,围绕着公共权威与民主的价值首要性问题,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争论还将继续下去。
罗尔斯关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论有:
(1)正义至上理论。普遍的正义理念高于一切价值,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道德,正义来自于不受任何利益制约的个人自由权,正义不应建立在特定的利益之上,不能为了公共利益而牺牲个人权利。因为,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拥有一种基于正义或自然权利的不可侵犯性,这种不可侵犯性即使以社会整体利益之名也不能逾越,所以,正义既否认为了一些人享受更大利益而剥夺另一些人的自由是正当的,一也不承认多数人享受的较大利益能够补偿少数人迫不得已的损失。
(2)基于平等和社会契约的正义论的原则:
①每个人都拥有和其他所有人同样的自由体系相容的,最广泛平等的基本自由体系的平等权利;
②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应当这样安排,以使其适合于最少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并与正义的储存原则相一致; 在公平的机会平等的条件下,使所有职务和地位向所有人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