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湖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614公共管理学(一)之公共行政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传统行政权力

【答案】传统行政权力是指与传统农业社会发展状况相适应的行政权力。这种行政权力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①传统行政权力的社会职能与国家政治权力的统治职能明显地交织在一起;

②传统行政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

③传统行政权力与宗法权力等血缘关系权力也有根深蒂固的联系;

④传统行政权力与经济权力有相当直接的关系;

⑤在传统行政权力内部,个人权力超过职位权力,人格权威大于职务权威。

2. 无附加条件行为

【答案】无附加条件行为是指行政行为主体实施的不需要附带任何限制,即可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如执法部门对故意出售变质食品的商家实施经济处罚。

3. 古典行政执行模型

【答案】古典行政执行模型是指以科学管理的泰勒主义为基础构建的政策执行模型,体现了政策执行过程中对效率的关注。这种模式的研究起点是政府的决策,假定在既定的时间、资源和信息的情况下,理性的政策分析家一定能够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古典行政执行模型关注的焦点是政策的制定者,一方面强调严密的命令和上级的控制指挥能力,另一方面主张政策制定者对政策执行规范的理性设计。在这种模型中,政策执行者总是严格遵守上级旨意,忠诚实现上级意图。同时也关注政策执行的法令规章,反映了公共政策的基本内涵。

4. 公共行政制度

【答案】公共行政制度是指政府对于公共物品的生产和供给制度。

财产可以分为两类:私有物品和公共物品。对于私有物品来说,它是可以进行分割的,其效益和成本可以归私人所有。公共物品是不可以分割的,其效益或者成本可以为他人所用或者分摊到别人身上,例如道路、国防、教育、安全、卫生、环境等。

具体地说,对于私人物品,人们可以首先界定它属于谁所有,然后允许其所有者自由交换它们。对于公共产品,不能从客观上界定其所有者,公共物品不能将其他的使用者排除在消费之外。由于公共物品的这些性质,人人往往采取由公民和社会组织之外的官僚组织负责公共物品的生产

和提供,并对公民和社会组织强制性征收成本,这种制度就是公共行政制度。

二、简述题

5. 试论行政职能的构成。

【答案】行政职能又称公共行政职能,在某些条件下亦称政府职能,是狭义政府即国家行政机关承担的国家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因其国家公共行政权力主体的地位而产生,并由宪法和法律加以明示规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各种职责的总称。主要包括:

(1)维持职能,即维护国家法典和制度的职能。主要通过制定得到社会公众较为普遍认同的国家典章法令,建立、确定和巩固国家的政治意识形态,国家的基本社会制度,国家的主要价值规范,国家的法统。

(2)保卫职能,即保卫国家和民族独立,保卫公民生命、则产和公民权利,维持社会秩序的职能。保卫职能在国家间关系问题上主要表现为通过国防、外交、对外政策,保卫国家主权,并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家利益; 对内则主要表现为:

①保卫公民的宪法权利,包括财产拥有权、言论自由权、劳动权、种族和性别等平等权、被保护权等等;

②维持社会秩序,表现为通过运用国家强制力量,譬如,警察、军队、监狱等,使法律得到遵从。

(3)扶助职能,即扶助各界公民、公民团体、工商组织均衡发展,扶助弱者生存的职能。

(4)管制职能,即管制社会行为主体与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社会行为的职能。其主旨集中在两个方面:

①依法控制、限定和约束社会行为主体与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行为,使其不会、不能因自身的利益而非法或不当地侵扰国家、社会、他人、其他行为主体的权利。

②为实现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多数人的利益、长远利益,依法控制、限定和约束社会行为主体与国家公共权力主体的行为。

(5)服务职能,即通过兴办各类公共事业,直接造福于国民的职能。公共设施、公共卫生、公共交通、公共通讯、公共咨询、公共信息、公共教育等政府投资兴办及监管的事业,都属于政府公共服务的范畴,公园、公立图书馆、公立学校、政府公共信息网页等则是典型的政府公共服务的方式。

(6)发展职能,即运用各种可能的方式启发、诱导创新的意愿和积极性,促动、推进发展和进步的行为的职能。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是政府发展职能的价值内涵,也是政府发展职能的价值评判标准。

6. 解析行政权力人格化与非人格化之间的张力。

【答案】行政权力人格化与非人格化之间的张力可以理解为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冲突的关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行政权力的运行必须通过人格化来实现。行政权力的运行离不开人的因素。权力与人的结合过程便是行政权力人格化的过程,行这一过程通过人事行政过程而得以实现。无论是结构性行政权力,抑或是功能性行政权力,都包含着一系列的职位,这些职位都是需要人来承担的,行政权力的分配最终也是将权力授予特定的人。只有在人发挥了作用之后,行政机构才具有活的动力,整个行政权力主体也才能运转起来。

(2)行政权力的公共性要求非人格化。行政权力属于公共权力,但当其分解为具体的职权之后,就与占据一定职位的人的利益产生了相关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利益需求。如果不对拥有自己利益、占据相应职位的人进行约束,滥用职权不可避免。这必然妨害公共利益的实现。

(3)解决两者冲突的根本在于制度化。要解决人格化与非人格化之间的冲突就要求在行政权力分配过程中必须认真处理好权力、机构、职位和个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合理界定权利义务关系的制度化机制。所以,与制度化相应的“普遍标明”的原则,就成为行政权力分配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了。

7. 简述影响行政权力行使程度的因素。

【答案】行政权力的行使程度是行政权力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指行政客体对行政主体服从情况的差别。有多种因素影响行政权力的行使程度,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权力的目的与手段的合理性与正当性。目的的合理性与正当性直接影响到行政权力自身的权威性。行政权力的目的直接体现为政策目标,这是与国家目标相关的,其合理性与正当性也就反映了国家权威的合法性。拥有合法性的国家权威往往体现了能够为社会公众所接受的价值体系。合法性的政策目标是行政客体之所以服从的前提。行政权力目的的合理性与正当性也会影响到行政手段的正确与否。而不同的行政手段,又能产生不同的行政管理效果。

(2)行政权力的强度。强度的大小取决于行政权力的结构,更取决于行政权力的基础。而行政权力的基础则经常以变量的形式出现。包括两个大的主要方面:一是分配的基础,二是个人的基础。分配基础是指与职位相关的行政权力。个人的基础是指作为行政权力主体的个人自身可能带来的某种权力,包括品质、经验、知识、专长等方面的影响力。

(3)行政客体的潜在能力。作为行政客体的个人,其财富的多寡、教育水平的高低、文化知识的多少和技术能力的强弱,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行政客体的认知与行为能力,影响到客体对于政府政策与法令的认同与反应程度。

(4)行政权力作用的范围。范围的大小依据权力强度、权力基础、权力手段、社会发展水平等情况而定。超越行政权力的能力发展,无视行政客体的认同,而一味追求过大、过宽的管理范围,行政权力在行使过程中就有可能发生衰减或衰变,影响行政权力的最终实现。

(5)行政环境问题。无论是政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等外部环境,抑或行政文化、行政氛围等内部环境,都对行政权力的行使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

8. 简述行政伦理的含义。

【答案】行政伦理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