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江西农业大学人文与公共管理学院820行政管理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行政信息交换共享
【答案】行政信息交换共享是指一个部门为其他部门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需要而提供行政信息,以及为履行行政管理职能的需要从其他部门获取行政信息的行为。实现行政信息交换共享是充分开发利用行政信息的有效途径。一个部门从另一个部门获取的行政信息,只能用于本部门履行职能的需要,不得转给第三方和用于商业目的。要避免出现过度的、不合理的交换共享要求和现象。交换共享包括两个阶段:数据抽取汇集阶段和数据整合共享阶段。
2. 行政协调
【答案】协调指人们为实现共同目的而把各自行动互相配合。行政协调指行政管理过程中的协调,是行政主体为达到一定行政目标而引导行政组织、部门、人员间建立良好协作与配合关系,以实现共同目标的行为。协调不是在非此即彼相互排斥的两极做选择,而是在有关各方存在不同程度共同之处的基础上,对差异进行融和、调整,以实现关系的和谐与整体功能的最大化。行政协调关键在政府各方面关系的平衡,如输入信息与输出信息的平衡、履行社会职能与自身有效管理的平衡、专业化分工与全局管理的平衡、职权责的平衡等。行政协调的方法有对人际关系的协调方法、对组织系统的协调方法、对经济、社会和思想的协调方法。其特点包括:广泛性、目的性、层次性、权威性、灵活性和相对性。
3. 信息资源管理
【答案】信息资源管理是系统的管理思想和方法,是基于信息技术的,为满足信息需求而实施的集约化管理活动,包括对信息活动要素(信息、人员、技术设备、资金等)的规划、组织、控制和协调,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和提高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4. 分赃制
【答案】政党分赃制是指在美国19世纪初出现的一种官吏任用制度,即政党在选举获胜以后,把官职作为战利品据为己有,公开在其支持者之间进行肥缺分赃。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中的公务人员没有专门的招聘手续,工作表现不受重视,职务晋升无人过问,人们不把为政府部门服务作为一种终身职业,没有任何保障可以使公务人员不受政治变迁的冲击。分赃制的特征是:当选总统把政府官职当作战利品,合法、公开地分配给亲信和本党在竞争中出力的人员。这种官吏仟用制度,造成了政府工作效能的严重低下。
5. 接待工作管理
【答案】接待工作管理是指行政机关后勤管理部门对来机关办事的人员提供生活方面的接待
服务,包括对内、外宾的接待服务,机关招待所的接待服务和会议接待服务等内容。
机关接待工作虽然以生活服务为主,但由于接待的主客双方所从事的活动之性质,以及机关本身的制度要求,使其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因此,机关接待工作的管理,必须以认真贯彻执行党和国家以及上级领导机关有关接待工作的政策、规定、制度和纪律为要求,坚持热情有礼、周到方便、勤俭节约、内外有别、保守机密和保证安全等原则。
由于机关接待工作与机关工作作风、机关廉政建设直接相关,因此,在接待管理上,要坚决克服待人冷漠、盛气凌人的官僚作风,杜绝讲排场、摆阔气、挥霍浪费、奢侈铺张的不良风气,并按照礼仪改革的要求,简化礼仪,减少礼节性的迎来送往。
二、简答题
6. 简述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
【答案】(1)管理层次是行政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即行政机关中设置多少等级的工作部门,这应由行政机关的工作量来决定。层次过多,公文履行,手续繁杂,官僚主义滋生,不仅不利于行政机关本身的管理和职能的发挥,不利于信息沟通和传递,而且浪费人力、物力、则力; 层次过少,事务集中于几个领导者或单位,也可能使行政工作人员疲于应付。因此,行政机关的层次必须适当。在行政组织中,一般具有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基层。行政组织权力山高层向基层递减,高层一般具有最高决策权,基层主要拥有执行权,中层则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2)管理幅度是指一级行政机关或一名上级领导者直接领导和指挥的下级单位或工作人员的数目。它如挂钟的摆幅一样是有一定限度的,过大或过小都将影响管理的效能。
(3)管理幅度与层次有密切的关系。一般说来,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幅度与层次成反比例。加大管理幅度,层次就相应减少; 相反,缩小管理幅度,则层次相应增多。因此,管理幅度与层次是影响行政机构形态的决定性因素,两者必须同时兼顾,做到幅度适当,层次少而精。
7. 行政责任的分类及其适用。
【答案】行政责任是指政府及其构成主体行政官员(公务员)因其公权地位和公职身份而对授权者和法律以及行政法规所承担的责任。
(1)行政管理责任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客观责任和主观责任。客观责任是指,责任来源是外在的、客观的规则或者程序,例如法律、规章、组织、工作条例、职位描述等; 主观责任即道德责任,其责任来源是内在的、主观的,例如价值观、人生观、信仰等。客观责任是公共管理者必须要承担的,并且是外界可以追究的,具有强制性,客观责任通常都有法律法规明文规定; 而主观责任难以追究,是否承担责任,取决于责任主体本身的道德意识和情感,主观责任是一种内心的自省,外界往往难以追究其责任。简单地说,客观责任是不得不做的事情,而主观责任是自己认为应该要做的事情。虽然,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其来源是不同的,但是二者并不是绝对分离的。
(2)与行政责任的两种类型相对应,负责任的行政行为也区分为两种控制方式,即内部控制与外部控制。
①外部控制:制度化伦理
a. 外部控制的行政伦理特质
外部控制是探讨行政伦理原则、精神和规范如何转化为相应的行政制度形式的问题,实质是行政伦理规范的文献化、法律化和常规化过程。
行政人员的责任就是服从外部政治控制。依赖和信仰行政人员的良知或主观道德责任感总会导致权力滥用。所以,没有惩罚性的外部控制,公共机构雇员就难免会出现读职或者越权等行为。
b. 外部控制的利弊
首先,外部控制的优点是为公共行政人员的行为确立刚性标准。当公共行政人员对上级的意见持不同看法时,可以对自己的看法做出坚持还是放弃的合理决定; 在发生利益冲突时,也可以比较利益的等级以做出选择,避免自己的自山裁量成为一种个人的任意行为。
其次,从另一个方向看,外部控制的优点同时是它的缺点。法制的普遍性必然不能解决特殊问题,只能解决一般问题。法律制度归根到底不能自己发生作用,法律制度的解释是人为的,其也要靠人来弥补。更重要的是,法律制度的实施就是一个人的活动过程。因此,单纯外部控制的效果非常有限,而这种有限性需要用内部控制来弥补。
②内部控制:制度伦理化
a. 内部控制的特质
自从“新公共行政运动”出现以来,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己在公共行政的基本观点中达成共识。美德伦理的兴起对人们发现内在秩序力量开始发挥积极作用。内部控制引导的伦理是上限伦理,它需要自控者极其强烈的道德自觉感和行为自控力。
b 内部控制的利弊
首先,内部控制的优点是双重的。在法律制度缺位的情况下它能发挥作用,在法律制度存在的情况下它也能够发挥作用。就前者看,当法律制度缺位时,公共行政人员的内心控制仍起作用; 就后者看,内部控制有助于产生一个更为负责任的和更具有创新性的官僚制度。
其次,内部控制的弊端可用库拍的结论简单描绘: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很难就公共行政人员应取哪一种价值观的问题达成共识。对强调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观点最常见的批评之一是:现代社会中的价值观是相对的。内部控制也不完全可靠,因为价值观是隐秘的。在对抗性的价值观间,也存在冲突的可能性。
8. 简述西方行政组织理论三大学派及主张。
【答案】19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学者对行政组织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具体分析如下:
(1)古典行政组织理论
这是西方早期的行政组织理论,主要有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组织理论、以法约尔、占立克为代表的行政管理组织理论和以韦伯为代表的科层组织理论。
古典管理组织理论把组织成员看作机械性组织中的一个部件,主张对他们的生活机能和工作行为进行分解和合成,建立一套标准化的、规范化的工作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组织效率。古典组织理论的共同特点是从制度规范的角度研究行政组织,提出了‘些具有规范性的组织建设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