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819自然地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生物多样性概念及其包含的一个层次。

【答案】由于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因此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和保护己经成为世界各国普遍重视的一个问题。

(1)生物多样性概念

生物多样性又称物种岐异度,是生物界一个较为崭新的概念,主要是指生物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生境的生态复杂性,简单来说,是指所有不同种类的生命,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其相互交替、影响令地球生态得到平衡。

(2)生物多样性的层次

生物多样性通常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组成部分。

①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广义的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各种遗传信息的总和,这些遗传信息储存在生物个体的基因之中,因此,遗传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的遗传基因的多样性;狭义的遗传多样性主要是指生物种内基因的变化,包括种内显著不同的种群之间以及同一种群内的遗传变异。

②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多样化,是生物多样性在物种上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区域

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物种(生态)多样性,它是地球上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③生态(或生态系统)多样性是指生物圈中生物群落、生境与生态过程的多样化。

2. 简述洋流在调节全球温度分布方面的影响。

【答案】(1)洋流的含义

洋流是指海洋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和流向的海水,从一个海区水平地或垂直地向另一海区人规模地非周期性的运动。

(2)海洋是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的主要接收者,也是主要蓄积者,海水冷却时将向空气中散发大量的热,增温时则将从空气中吸收大量的热。海洋借助自己与大气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间接影响气候和受气候影响的各种自然现象。海洋中运动着的水体一一洋流与气候的关系非常密切。

它对温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洋流在低纬和高纬的热量传输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调节了纬度间的温差。

②由于大洋东西岸冷暖洋流水温的差异,在盛行气流的作用下,使同纬度大陆东西岸气温发生显著区别,破坏了气温纬度地带性分布。濒临寒流的海岸,气温比同纬度内陆地区低;而接近暖流的海岸,气温比同纬度内陆地区高。

3. 简述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机制。

【答案】(1)生态系统平衡的含义

生态系统平衡是指生态系统通过发育和调节所达到的一种稳定状况,它包括结构上的稳定、功能上的稳定和能量输入、输出上的稳定。

(2)生态系统平衡的调节机制

生态系统是一种复杂的、动态的系统,在一个未受干扰或少受干扰正常运行的生态系统中,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时间保持平衡状态,而生态系统的这种平衡的维持和调节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反馈机制,抵抗力和恢复力实现。具体来说如下:

①反馈机制。反馈可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负反馈可使系统保持稳定,正反馈使偏离加剧。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当被捕食者动物数量很多时一,捕食者获得充足食物而大量发展,捕食者数量增加后,被捕食者数量减少,接着,捕食者由于得不到足够食物而自然减少。一者互为因果,彼此消长,维持个体数量大致平衡。(生态系统由于具有负反馈的自我调节机制,其结构、功能和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可以保持一种动态的稳定状态。)

②抵抗力。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外界干扰,并维持系统结构和功能原状的能力即抵抗力。生态系统发育越成熟,结构越复杂,抵抗外界干扰的能力就越强。

③恢复力。生态系统遭受外界干扰破坏后,系统具有恢复原状的能力。生物的生活世代越短,结构越短,其恢复力越强。

④当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压力过大使得系统的变化超过了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时,其自我调节能力就会下降,甚至消失,引起生态失调,因此,人与自然应和谐发展,在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应考虑生态效益和生态后果。

4. 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答案】沉积岩是由成层堆积于陆地或海洋中的碎屑、胶体和有机物质等疏松沉积物固结而成的岩石。

(1)其成岩过程是原有沉积物不断被后续沉积物覆盖而与上层水体隔离,有机质在厌氧环境中分解产生各种还原性气体,碳酸基矿物溶解为重碳酸盐,某些金属元素的高价氧化物还原为低价硫化物,软泥中水的矿化度增加,介质由酸性氧化环境变为碱性还原环境,沉积物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次生矿物,胶体脱水陈化为固体,碎屑物经压缩、胶结作用固结为岩石。

(2)沉积岩的基本特征

①沉积岩具有层理,富含次生矿物、有机质,并有生物化石。层理是指岩石的颜色、矿物成分、粒度、结构等表现的成层性。层的界面即是层面。

②沉积岩具有碎屑结构与非碎屑结构之分。通常情况下沉积岩由岩石碎屑、矿物碎屑、火山

碎屑及生物碎屑等构成,其中包括砾、粉砂、泥等不同粒级的物质。各粒级沉积物使沉积岩具有砾状结构、砂状结构、粉砂状结构或泥状结构。碎屑颗粒分布的均匀与否表现为分选性强弱,磨损程度不同表现为圆度差异等现象都是碎屑结构的特征。

③沉积岩层面呈波状起伏,或残留波痕、雨痕、干裂、槽模、沟模等印模,或层内出现锯齿状缝合线或结核,是沉积岩的原生构造特征。

5. 何谓河流? 河流水量随季节有何变化?

【答案】(1)河流是指在重力作用下,集中于地表凹槽内的经常性或周期性的天然水道的通称。河流是地球表面淡水资源更新较快的蓄水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淡水体。河流根据其流入海洋和注入内陆湖泊或沼泽分为外流河和内陆河。

(2)河流有明显的时间变化。随着四季变化,一年中河流的补给状况、水位、流量等也相应发生变化。根据一年内河流水情的变化,可以分为若干个水情特征时期,如汛期、平水期、枯水期或冰冻期。一般夏汛汛期长,径流量大,洪峰起伏剧烈。春汛流量小,历时也短。枯水期河水主要靠地下水补给,故流量小且变化不大。若此时河流封冻,又称冰冻期。河流处于平水期时流量和水位处于中常状态。由于大气降水量有年际变化,河川径流也有年际变化。洪水和枯水是河川径流两个重要的特征值。

6. 社会一经济系统是否独立于自然系统? 为什么?

【答案】社会一经济系统与自然系统不是彼此独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为: (1)人类社会群体及其工程技术产物可看成是单独构成的一个圈层,称为社会一经济系统或技术圈。它包括由经济、政治和文化所构成的社会因素和由人类的各种工程技术产物所构成的技术因素。

(2)社会一经济系统并不是独立于自然系统的,而是由在自然系统的基础上产生,与自然系统共同存在,共同发展。

(3)人类社会一经济系统的运行无不以和自然系统的相互影响表现出来,并从而推动整个智慧圈的运行和发展。人类自从产生以来就在同自然环境不断地进行相互作用,在此过程中,已取得许多成功的经验,但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

(4)几千年农业生产的历史,既充分利用了土地肥力,又在不同程度上改良了土地。同时,不少地区由于采取掠夺性土地利用方式,引起大量土地流失、土地退化和沙漠化;许多地区的森林砍伐过度,许多生物种灭绝和濒于灭绝。

(5)新城市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环境的污染和破坏。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改造自然、控制自然能力的不断提高,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不是弱化了,而是越来越密切。

7. 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可分为哪几类? 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狭义上是指地下水面以下饱和含水层中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