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农业大学林学院344风景园林基础[专业硕士]之自然地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所谓基本地貌类型是指哪几类地貌?

【答案】基本地貌类型可分为山地和平原两类。

(1)山地

山地是山岭、山间谷地和山间盆地的总称,是地壳上升背景下山外力切割而成。山岭的形态要素包括山顶、山坡和山麓。山顶呈狭长带状延伸时称为山脊。山顶按形态特征可分为尖顶山、圆顶山、平顶山一类。山坡可分为直形坡、凹形坡和阶状坡。谷地包括河床、河漫滩、阶地等次级地貌类型。根据绝对高度,山地可分为极高山、高山、中山和低山四类。我国以绝对高度大于5000m 为极高山,3500~5000m为高山,1000~3500m为中山,小于1000m 为低山

(2)平原

平原是一种广阔、平坦、地势起伏很小的地貌形态类型。依据海拔高度,可分为低平原(200m )和高平原两类。低平原地势低而平缓,切割深度和切割密度均很小。高平原简称高原,由于地势较高,切割相对强烈。平原又可分为平坦平原、倾斜平原、凹形平原和起伏平原等类型。依据外动力差别,平原还可分为熔岩平原、喀斯特平原、冲积平原和海成平原等类型。当平原四周被山地环绕时,平原及面向平原的山坡共同组成一种新的地貌类型一一盆地。

2.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各有什么特征?

【答案】(1)岩浆岩

;①岩浆岩主要成分为硅酸盐以及部分金属硫化物、氧化物和挥发性物质(如H 2O 、CO 2等)

②有多种结构如玻璃质结构、隐晶质结构、显晶质结构、斑状结构;

③有一定的产状。

(2)沉积岩

①沉积岩富含次生矿物、有机物质、存在化石;

②产状为层状产出;

③沉积岩具有多种构造,其中最突出的是层理构造和层面构造。

(3)变质岩

①变质岩化学成分主要由FeO 、MnO 等氧化物组成,化学成分变化范围往往较大;

②岩石重结晶明显;

③岩石具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特别是在一定压力下矿物重结晶形成的片理构造。

3. 解释地球公转运动带来的地理效应。

【答案】(1)地球公转运动

地球按照一定的轨道绕太阳运动,称为公转,其周期为一年。地球公转也是自西向东。从地球北极高空看来,地球公转和自转都呈反时针方向。

(2)地球公转带来的地理效应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使太阳直射点发生南北移动,因此,除了在赤道和春秋分日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是指太阳对于地平的高度角。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地面或得太阳热能的多少。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候,地面上得热最多(光束面积、途径短)。一日之内,太阳以不同的高度照射地面。正午时刻,它升的最高,称正午太阳高度。由于地球的公转,在不同的日期内,同一地点正午太阳高度是不同的。

③四季变化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的公转,造成地球上各地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季。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太阳热量集中,是夏季,非太阳直射的半球是冬季。春秋二季是夏冬之间的过渡季节。但是,严格的说,只有中纬度地带才是四季分明的。如果太阳始终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正午太阳高度不变,南北半球获得的热量始终不变,即无季节变化。

4. 火山活动和地震对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答案】(1)火山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火山活动对气温和降水影响较大。短时间内火山爆发的火山灰和SO 2等气体呈气体溶胶状态时,产生“阳伞效应”导致气候全球变化。

火山灰尘随各种风系漂移扩散,在高空形成火山尘幕影响大气透明度,对太阳辐射有强烈的反射和散射作用,致使周围大部分地区气温降低。

(2)地震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震会引发暴雨、泥石流、滑坡等一系列地质灾害,造成板块移动、瘟疫等疾病肆虐,同时地震还破坏生物栖息地,威胁生物多样性。

5. 简述生物群落的基本特征。

【答案】生物群落是一定地段或生境中各种生物种群所构成的集合。无论群落是一个独立单元,还是连续系列中的片段,由于群落中生物的相互作用,群落绝不是其组成物种的简单相加,而是一定地段上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一个整体,生物群落都具有以下特征:

(1)种类组成。生物群落是由各种生物种群组成的,种类多样,成分复杂。各个生物物种之间存在着直接或者间接的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组成群落这一整体。

(2)结构特征。生物群落中生物种群种类和数量以及环境构成共同造就了群落的结构特征。

(3)动态特征。生物群落是一个开放和动态的整体,时时刻刻都处于变化之中,显示出动态的平衡状态。

6. 何谓冰川? 冰川存在对地球气候有何影响?

【答案】(1)冰川的定义:

冰川是一种因大量冰块堆积而形成如同河川般景象的地理景观。在终年冰封的高山或两极地区,多年的积雪经重力或冰河之间的压力,沿斜坡向下滑形成冰川。受重力作用而移动的冰河称为山岳冰河或谷冰河,而受冰河之间的压力作用而移动的则称为大陆冰河或冰帽。冰川是地球上最大的淡水资源,也是地球上继海洋以后最大的天然水库。

(2)冰川对气候的影响:冰川对于全球气候的调节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它蕴藏着大量水资源,能够调节地球气温,维持全球热平衡、水平衡,还能够保护海岸线不向陆地延伸,从而保护近海生态平衡,如果冰川消融,后果将不堪设想。

7. 简述土壤质地和结构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答案】(1)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颗粒的粗细程度和组成比例。土壤质地影响土壤水分、空气和热量的交换,进而影响土壤养分的转化。当土壤颗粒过粗时,土壤的通气性、透气性强、热容量小、温度变化剧烈、有机质分解迅速,不利于水分保持和养分的积累;而当土壤颗粒过细时,排水和通气差,有机质分解缓慢,有利于养分积累,但由于粘性强,不易于耕作。只有当土壤质地适中时,不仅通气、透水性能良好,而且蓄水、保肥与供肥性能强。

(2)土壤结构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的胶结状况,土壤结构影响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及其分布,从而影响土壤与外界水分、空气、热量、养分的交换。土壤结构良好时土壤既保水又透水,并具有良好的土壤透气和热量状况,利于作物根系的伸展及对养分的保蓄和供应。

8. 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案】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包括天然的和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它具有一定组分和结构,分布于地球表层并构成一个地理圈。

(1)自然地理学研究地球表层的自然地理环境

该“表层”是具有独特的物质结构状态和一定厚度的圈层,在地理文献中称为“地理圈”、“地理壳”、“景观壳”或“地球表层”。

(2)自然地理学研究人为的自然地理环境

人类是干扰和控制自然地理系统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类作用下,现代自然环境己经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许多地区在天然环境背景下变为人为环境。人类活动遵循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人类就受益于自然界,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就比较协调或和谐,一些自然资源就可得到不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