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传媒大学9073汉语国际教育及跨文化交际基础复试之跨文化交际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跨文化交际学主要和哪些学科有密切的关系?为什么?
【答案】跨文化交际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它的多学科性质。它的理论与材料来之于众多学科,包括人类学、心理学、语言学、传播学、社会学、哲学、文化学等,其中影响较大的是人类学、心理学和传播学。
(1)人类学,特别是文化人类学对于跨文化交际学的贡献极为突出
在跨文化交际学正式建立之前,文化人类学对于文化的定义、文化与语言的关系、非语言交际等都己经做了很多研究,搜集了大量的材料,为跨文化交际学的创立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在跨文化交际学建立的过程中,文化人类学也一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无声的语言》被许多学者认为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奠基之作。在具体的文化差异方面,跨文化交际学取之于人类学的则更多。
(2)心理学领域主要是社会心理学和跨文化心理学对跨文化交际学作出重要的贡献
心理学家对于人们在从事跨文化交际的活动中不同的心理反应做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和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还出版了一些著作,《跨文化交往》在跨文化交际学界具有相当的影响。
(3)传播学是跨文化交际学的基地
跨文化交际学的建立主要是通过传播学者的努力。他们是举办会议出版刊物的主力。他们用传播学的理论对于跨文化交际从事研究,提出一些研究跨文化交际的理论和方法。他们定期召开会议,围绕一定议题展开讨论,在会议之后出版论文集,目前已经出版了多集。
(4)在语言学和语言教学领域,语言学家利用收集的语言材料说明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一般都很具体,相关学者提出在学习外语的同时,需要注意目的语的文化,Lado 提出在比较不同文化时应采取的理论和方法。
2. 为什么人类不能没有传播?
【答案】人类不能没有传播的原因主要有:
(1)传播与人类的历史同样长。自从有了人类,就产生了传播。人类要生存,就必须相互交流,就需要传播。没有传播,也就没有人类。传播是对于人的社会性的确定。
(2)事实上,不仅是人类传播,动物之间也传播,只是手段方式不同。尽管传播的历史很长,但是,传播学的历史却很短。
(3)学者们一般认为,传播学大致形成于30~40年代的美国。传播学的奠基者有着十分不同的学术背景,有的是政治学家,有的是心理学家,有的是社会学家。正是由于学者们的不同学术背景和观点,因此,他们对于传播的界定也就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3. 你能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说明Storti 的模式吗?
【答案】Craig Storti 认为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人们大致经历这样几个阶段:(1)期望对方与自己一样;(2)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现实与预期差距很大,引起文化冲突;(3)感到愤怒、恐惧;(4)决定退缩回去。
4. 在你的日常活动中哪些是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
【答案】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就是跨文化交际,日常活动中比较典型的跨文化交际有:
(1)进出口公司的工作人员与外国商人谈生意;
(2)我们和外国旅游者、外国留学生、外国教师交往;
(3)阅读外国小说,观看外国电影、电视节目的过程等等。
一、简答题
1. 为什么在我国文化中如此重视谦虚?在改革开放的二十年中在这方面有无变化?
【答案】古代讲“礼”,实际上是维护统治秩序,在言行举止方而讲求礼制,在交往中也是将自己置身于等级差别中。礼的核心是天地人伦的上尊下卑。这与较强的群体观念有关,之所以谦虚,是为了不显露自己,为了和大家搞好关系。改革开放后发生了一些变化,主要因素是:经济地位;女子地位;国际影响。
2. 许烺光认为,美国社会以横的夫妻关系为主轴,中国社会以纵的父子关系为主轴,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答案】(1)不同意,中国社会正处于从父子关系为主轴向以夫妻关系为主轴的变化之中。
(2)原因:经济基础和生产方式的变化。在古代社会,土地是唯一的生产资料,由于中国古代实行宗法制。因此生产资料的所有权掌握在男性家长手中。在家庭中,妻子依赖丈夫,子女依赖父亲。同时,男性嫡子往往是家庭财产继承人,父子关系成为维系家族稳定的关键。随着现代社会的到来,土地不再是唯一的生产资料,就业机会增加,财富积累速度大大加快,女性也成为家庭财富的创造者,经济独立,家庭地位大大提高,男女关系成为家庭中的核心关系。由此也导致婚恋观、生育观和家庭模式的改变,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起步较晚,但发展比较迅速,正处于两种社会关系模式的过渡地带。
3. 你认为传播还可以采取什么别的模式?
【答案】对于传播的模式存在许多不同的看法。总的说来,早期的看法比较简单,对于干扰因素、反馈以及社会环境等考虑较少,而后期人们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于传播模式不断作出修正,更准确地反映传播的真实情况。
(1)早期影响最大的传播模式是Harold Lasswell提出的。他的模式通常被称作5W 模式,即:Who (谁);says What(说什么);in What channel(通过什么渠道);to Whom(对谁);with What effects (得到什么效果)。这个模式的特点在于它的简明扼要,把传播的过程清清楚楚的表现出来,对于传播学需要研究的几个主要环节都明确地指出,据此人们可以进行传者研究、内容研究、媒介分析、受者研究以及效果研究等。
(2)1949年,Claude Shannon和Warren Weaver共同提出了另一个线性模式,他们的模式把媒介作了分解,同时增加了另一个要素:信号以及干扰因素:噪音。这一模式对于传播的过程虽然比5W 模式有了更细致的分析, 考虑也更周到,但是它并未根本解决线性模式的缺陷。
(3)在50年代,Charles Osgood和Wilbur Schramm提出循环式的模式,把反馈这一重要概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