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云南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同等学力加试)之跨文化交际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文化具有哪些特点?认识这些特点对我们有什么意义?
【答案】(1)文化的特点
①文化是人类所独有的,是人类和动物区别的主要标志,它是社会遗产,而不是生理的遗传; ②文化不是先天所有,而是通过后天习得的:
③文化中的大部分是不自觉的;
④文化是人们行动的指南;
⑤文化是动态的,文化的形态与一定的历史时期相联系。
(2)意义
认识文化所具备的这些特性,有助于人们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文化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的核心地位,并以此来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研究工作。
2. 了解传播模式对于人们分析跨文化交际有什么帮助?
【答案】研究传播模式对于人们深入了解跨文化交际有重大的意义。
(1)从传播的过程人们可以看出编码和译码是两个最容易出问题的环节
即使在具有相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进行交际也可能出现编码与译码不一致的情况。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交际时自然更可能出现误解。比如美国人表示友好这一讯息时可以说:“We must get to get her soon.”并没有邀请对方吃饭的意思。也就是说,他编码时使用的符号并没有邀请的含义。但是,一个不了解美国文化的中国人在译码时却常常会得出邀请的讯息。
(2)Lyle 的传播模式的特点是把传播放在社会环境中考察
无论是传者或是受者都受到周围群体的影响,同时,所有的传播都不能脱离大的社会环境。这对于人们了解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有很大的启发。人们观察人们的跨文化交际过程,不能孤立地看,而是要考虑到传者和受者的周围的群体以及整个的社会环境。
3. 你认为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有什么利弊?
【答案】强调个人之间的文化差异的利弊有:
(1)利:每个人都隶属于若干群体,而且,没有两个人隶属的群体是完全相同的。即使在同一群体中每个人的态度、价值和信念也不会完全一样。因此,每个人都应该被认为是独特的,强调个人的差异,就是在从地区、职业、年龄、性别等方面来研究不同文化对个体的影响,这有助于跨文化交际深入开展。
(2)弊:过于强调个人间的文化差异也有一定弊端,个体只是一种或多种文化的具体情况,
根据传统的观念,文化通常不是指个人行为,而是指一个群体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个人间的差异研究只有在我们把他们当作群体代表时才有意义,没听过“个人文化”的说法。过分强调个人文化间的差异会使跨文化交际变得非常繁琐,实际上取消了跨文化研究的意义。
4. 为什么我国的单位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无所不包”?有什么益处和缺陷?
【答案】(1)单位全包的原因
共和国成立以来几十年间,人们认为有了单位就有了一切,单位不仅管工作,而且生老病死、衣食住行一切都管。单位全包的做法与我们过去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有关,也与我们的群体意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以往认为既然是社会主义国家,就应该一切由国家全包。
(2)单位全包做法的益处和缺陷
①益处:从个人来说,也愿意有这么一个机构照顾自己生活的一切方面,解决自己的所有问题。在家里一切事情全由父母管,有了单位一切事情全都交给单位的领导,实际上也是按照家庭的模式处理社会上的问题。
②缺陷:我们的感觉是如果单位一切全管,那是一个十分理想的单位,通常不会感到单位管的太多,但是,如果一个西方人生活在我们的单位里,受到那么多的“照顾”,往往会觉得自己的生活被其他人干预太多。
(3)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单位全包的做法在逐步改变
许多单位已经无法做到一切全都管起来。事实上,有不少国营企业由于破产兼并裁员减人,使一部分工人下岗,也就是说已经无法保证所有工人都有工作可做,更不用说其他生活细节了。自然,人们接受这一现实还很不容易,甚至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一、简答题
1. 传播在人类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
【答案】传播在人类历史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948年,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概括了人类传播的三项基本社会功能:
(1)环境监控功能。自然和社会环境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类必须及时了解和把握环境的变化,以便调节自己的行为来适应这些变化。传播起着一种“瞭望哨”的作用,帮助人类及时收集和提供关于环境变化的信息。
(2)社会协调功能。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与协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部分的沟通、协调与统一,才能作为一个整体有效地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传播是社会的“神经系统”,有了这个系统,社会才能实现正常运转。
(3)文化传承功能。有了高度发达的传播系统,前人的文化遗产、经验、智慧、知识才能被记录、积累、流传下来,后人才能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传播对维持人类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存续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4)在拉斯韦尔概括的三种功能的基础上,传播学家赖特在1959年又补充了第四项功能,即“提供娱乐”,并称为“传播的四项基本社会功能”。施拉姆又在此基础上指出了传播的经济功能,指出大众传播能够开创经济行为。
2. 你同意萨丕尔—沃尔夫假说吗?为什么?
【答案】(1)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和沃尔夫认为语言不仅反映文化的形态,而且语言结构部分地或全部地决定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这种观点由于未经验证,所以称为假说。通常人们称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2)不同意萨丕尔—沃尔夫假说
①从那些语言素材难以下结论说,不同语言的使用者对世界观察不同。
②很难下结论说,语言使用造成观察上的不同。
③在过去二三十年中,学者们对于不同文化中的亲属称谓、颜色名称、数词、疾病名称、称呼方式等进行调查研究,企图验证萨丕尔—沃尔夫假说,但都无法证实。他们的共同看法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语言主要是反映而不是创造价值观念方面的社会文化准则;世界上的语言拥有许多结构上的共同成分,其数量超过人们目前所认识到的;语言与社会行为是平等的成分,不能确定何者为主。
④萨丕尔—沃尔夫假说既违反唯物史观,又不符合现实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