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京印刷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新闻传播理论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必备复习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奥尔波特公式

【答案】奥尔波特公式是指由传播学者奥尔波特提出的一个著名的流言流通量公式,他认为,在一个社会中,流言的流通量,与问题的重要性和涉及该问题的证据暖昧性之乘积成正比,即:R=IXA(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X 证据的暖昧性)。这个公式指出了流言发生的两个特点:

①流言通常是围绕人们关心的问题、涉及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发生的;

②来自正式渠道的有证据的信息(如大众传播媒介的报道、权威部门的信息发布等)不足、状况的暖昧性、不确定性增加,会推动人们去通过流言渠道寻求信息。

2. 单向传播

【答案】单向传播是指缺乏反馈或互动机制的传播,即信源发出的信息,经过传播渠道而抵达信宿的单向过程。在单向传播中,传播者与受传者只是单方面的“给予”和“接受”关系。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纯粹的单向传播是少见的。一般而言,人类的传播活动都是具有双向性和互动性,但这种双向性和互动性有强弱之分,大众传播由于缺乏反馈的及时性和灵活性,属于一种单项性较强的传播活动。

3. 抽样

【答案】抽样是指一种以概率论为基础,按随机原则从被研究的总体中,抽选部分单位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进一步估计和推断总体特征的一种非全面统计调查方法。抽样可以分为随机抽样和非随机抽样。针对调查对象的性质、研究目的和工作条件的不同随机抽样通常采取四种形式:①简单随机抽样一一按总体原有状况,不加任何限制,保证各个单位以及单位的各种组合都同等可能被抽到; ②等距抽样一一在己排有一定顺序的总体单位中,每隔一定间隔抽取一个单位,组成样本进行观察; ③分类抽样一一根据事先了解将总体单位预先分类,使各类之内的单位性质尽量接近,从每类之内按一定比例随机抽选调查单位,共同组成样本; ④整群抽样一一以包含若干调查单位的群作为抽样单位进行抽选。

4. 达拉斯·斯密塞

【答案】达拉斯·斯密塞是西方传播政治经济学理论泰斗,提出“受众商品论”和“免费午餐”的概念。斯密塞指出,在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需求控制主要是通过大众广告来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卖主是大众媒介,买主是广告商; 大众媒介的内容不是广播电视或者报纸媒介生产的真正商品,其本质是为获得潜在的受众和保持其忠诚的注意力而使用的诱饵,类似于旧时的沙龙或鸡尾酒会上的“免费午餐”,其目的是为吸引和保持受众观看节目、阅读报纸和杂志,并且培养一种对公开或隐含的广告信息做出有利反映的情绪。“受众商品论”解释了广播电视的广告时段和报纸版面空间具有价值的原因,揭示大众传播媒介的真正产品是受众群体。

二、简答题

5. 简述文字传播的意义与局限。

【答案】文字是人类传播发展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一个更高的文明发展阶段。

(1)文字发明的意义

①文字克服了音声语言的转瞬即逝性,能够长期保存;

②文字能够打破空间和距离的限制,扩大了人类交流和社会活动的空问;

③文字的出现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有了可靠的资料和文献依据。

(2)文字传播的局限性

手抄传播效率低、规模小、成本高。文字信息的生产规模小,加上教育的普及程度低,文字传播基本上还属于政府、官吏以及统治阶层的特权。

6. 什么叫知沟假说? 可以通过什么方式检验该假说?

【答案】(1)知沟假说

随着大众传媒向社会传播的信息日益增多,社会经济地位高的人将比社会经济地位低的人以更快的速度获得信息,因此,这两类人之间的“知沟”将呈扩大而非缩小之势,这个假设叫做知沟假说。知沟假说主要适用于有广泛吸引力的公共事务和科技新闻,它不一定适用于股市行情、社会新闻、体育及园艺等面向特定受众的话题。这里所说的知识并不是指专业性的或高深的知识,而是对大众传播中报道的普通信息的知晓。

(2)知沟假说的检验

知沟假说操作性的定义至少可以表达为以下两种方式:

①经过一段时间后,文化程度较高的人从媒介大量报道的话题里获取知识的速度快,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获得知识的速度慢。

②在某一个时间点,媒体大量报道的话题,知识的获取与教育程度的相关性高,而报道量较少的话题,知识的获取与教育程度的相关性低。

这样可以通过两种思路来证明知沟假说:一是纵贯研究,对比社会经济地位高低两个群体在一段时间里知识的增长速度; 二是横剖研究,研究某一点上报道量多少对不同群体的知识增长量的影响。

三、论述分析题

7. 请针对国务院授权新华社于2006年9月10日正式颁布的《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管理办法》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新华社于2006年9月10日颁布了《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管理办法》(简称《管理办法》)。对此,美国之音于2007年5月1日发表文章称,该办法“限制外国媒体发展”,“肥水流进新华社”等。这种说法是完全不符合事实的。

(1)新华社颁布《管理办法》的目的是要规范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和中国国内用户订用外国通讯社新闻信息,为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提供服务和保障,同时

也为他们在中国的用户提供服务,以此来促进新闻信息健康、有序传播,并确保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发展新闻信息用户的合法性。

(2)没有一个案例可以说明,因为新华社的管理导致外国通讯社的新闻信息在中国境内受到阻碍,也没有一个案例可以说明,因为新华社的管理,外国通讯社的合法利益受到损害。恰恰相反,大量的事实证明,《管理办法》实施后,新华社提供了各方面的服务,包括路透和彭博在内的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的业务都得到了快速地发展。

(3)《管理办法》的管理对象是境外通讯社。《管理办法》管理的内容包括:①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的外国通讯社和具有通讯社性质的外国新闻信息发布机构; ②接受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的文字、图片、图表等新闻信息的媒体和非媒体用户; ③指定代理外国通讯社在中国境内发布新闻信息业务的机构。

同时,《管理办法》还规定,管理部门要接受包括外国通讯社在内的社会各界的监督。要以开放的态度,依法办事,搞好服务。新华社不从中谋取任何经济利益。《管理办法》不涉及外国记者在中国境内的新闻采访活动。

(4)任何国家对国外媒体在本国的新闻活动都要进行规范管理,只是管理的方式和管理的制度等有所不同,这也是对外国新闻机构负责任的表现。这个管理办法是对1996年颁布的《外国通讯社及其所属信息机构在中国境内发布经济信息的管理办法》的重申,是完全必要的。

(5)不同国家在对新闻信息的发布管理上,对于本地和境外媒体都有不同的方式,这在各国很普遍。新华社多年来承担着国家通讯社的职能,代表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利益。政府把相关职能授权新华社,这种做法是历史上形成的,也是对境外通讯社管理政策的合理延续。为了维护中国的国家利益,政府发布这样一个办法,明确授权新华社相关职能是很正常的。

(6)《管理办法》的发布,使得中国媒体通过合法渠道就可以采用外国通讯社的新闻信息。《管理办法》不会使新华社成为垄断者,相反,这会促使新华社自己的报道信息量要更大,新闻性和时效性要更强,报道领域要更广阔,报道要更有深度。

(7)对于外国通讯社在华开展业务进行管理是必要的。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授权新华社管理不仅合理合法,而且可能更有成效,因为新华社是一个通讯社,它的业务特点使它在这方面更具权威性和发言权。

综上所述,国务院授权新华社颁布《管理办法》的做法是完全正确的,也是合情合理的。这一举措对中外媒体的发展都是极为有利的,应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8. 互联网的使用提供了一种交互式的参与,这种参与方式和参与程度,在个人诉求、公共意见表达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影响。请以郭美美炫富或微笑表哥等网络事件为例,对网络事件的公众参与做出分析思考。

【答案】2011年6月20日,一个昵称为郭美美baby 的网民在新浪微博上公开炫富,自称住大别墅,开玛莎拉蒂,且拥有不少名表名包,而年仅20岁的她微博认证的身份居然是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从而在网络上引起轩然大波,进而引发民众对红十字会乃至整个中国慈善事业的质疑,郭美美和红十字会虽然不断回应,公众的质疑却始终未能消除据统计,郭美美事件的搜索次数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