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北华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中外教育史(近、现代部分)(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单选题

1. 在英国教育体系中增加职业技术教育一轨的文件是( )。

A. 《哈多报告》

B. 《斯宾塞报告》

C. 《巴特勒教育法》

D. 《费舍法案》

【答案】B

【解析】英国的中等教育改革不可能背离过去的传统,只能采取一种折衷的办法:选拔制,以便在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之间建立一种联系。《哈多报告》的形成就是这种思想的产物,它实质上是通过一次性考试,把中等教育分为传统的文法学校和各种形式的现代中学,即又一种形式的“双轨制”。《斯宾塞报告》则进而把《哈多报告》中的双轨教育方案扩展为三轨,即文法中学、现代中学和技术中学,使技术中学成为中等教育的组成部分。

2. “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够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持这种观点的人,在教育目的上主张( )。

A. 教育准备生活说

B. 教育适应生活说

C. 教育超越生活说

D. 教育改造生活说

【答案】B

【解析】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来看,教育目的论有教育准备生活说和教育适应生活说。教育准备生活说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为未来的完满生活做准备,其代表人物是英国教育家斯宾塞;与“教育准备生活说”相对的教育适应生活说是主张教育是对现实生活适应的学说,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将现有的生活情境作为其主要内容,叫儿童适应眼前的生说环境,即培养能完全适应眼前社会生活的人,其首倡者为美国教育家杜威。其他一些进步主义教育家亦和杜威持同样观点,认为教育应是生活本身,而不是生活的准备。教育超越生活说,认为教育应该超越当前的现实社会,给予现实社会的发展趋势或可能,致力于满足未来社会的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改造生活说,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改造社会,推动社会的变化。题中所述的着眼于个人继续不断的生长能力的学习目的就是杜威的教育适应生活说的观点。

3. 我国致力于促进普通高中发展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适应高中学生发展的( )。

A. 顺序性

B. 阶段性

C. 差异性

D. 不平衡性

【答案】C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特点:①发展的顺序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过程是有一定顺序的; ②发展的阶段性。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征; ③发展的差异性。由于人的发展的主客观条件不一样,即遗传、环境、教育和其自身主观能动性的不同,在身心发展上存在着个别差异; ④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年龄阶段身心发展和同一年龄阶段不同方面的发展是不平衡的。高中的多样化发展也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差异性需求。

4. 20世纪20年代的教育独立思潮,除要求教育经费独立,教育行政独立,教育脱离宗教而独立之外,还要求( )。

A. 教育立法独立

B. 教育教学权独立

C. 教育内容独立

D. 教育督导独立

【答案】B

5. “新教育之父”是英国教育家( )。

A. 雷迪

B. 利茨

C. 德克乐利

D. 蒙台梭利

【答案】A

,又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解析】“新教育运动”

革运动,初期以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作为新教育的“实验室”为其特征。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教育实践小断推广的基础上,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创办了阿博茨霍姆乡村寄宿学校,这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兴起,雷迪被称为“新教育之父”。

6. 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专门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 )。

A. 教育学

B. 比较教育学

C. 元教育学

D. 教育哲学

【答案】C

【解析】这道题主要考查对教育学科分类情况的把握程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比较教育学主要是对不同国家和地区教育理论与实践进行跨文化比较; 元教育学是以教育理论自身作为研究对象(联想到教育心理学里面的元认知的概念); 教育哲学主要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教育中的根本问题。

7. 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 )。

A. 《伦理学》、《政治学》

B. 《理想国》、《法律篇》

C. 《理想国》、《伦理学》

D. 《政治学》、《法律篇》

【答案】A

【解析】《伦理学》、《政治学》主要体现了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理想国》、《法律篇》是柏拉图的著作,主要体现了柏拉图不同时期的教育思想。

8. 主张教育目的是“为完满生活作准备”、反对英国古典主义教育传统的教育家是( )

A. 培根

B 洛克

C. 斯宾塞

D. 赫青黎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斯宾塞教育思想的了解和对其他古典著名教育家的主要教育思想的熟悉程度。这道题也算是比较简单的。19世纪英国著名的实证主义教育家斯兵塞提出科学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批判洛克的“绅士教育”这样的传统教育,强调科学知识是学校必不可少的部

,要求给学生有价值的知识,为“实分。而且在斯宾塞看来,教育目的就是“为完满生活做准备”

在的,完满的生活”作准备。

9. 被朱熹称为“为学之序”的“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自( )

A. 《大学》

B. 《中庸》

C. 《论衡》

D. 《白鹿洞书院揭示》

【答案】B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