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Z0206中外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 摘要
一、单选题
1. 班级授课制创始于( )。
A.15世纪初
B.16世纪初
C.18世纪
D.19世纪初
【答案】B
【解析】夸美纽斯在16世纪初总结了新旧各教派所兴办的学校中实行班级授课的初步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并全面系统地论述了班级授课制度。
2. 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
A. 涵养道德
B. 开发“民智”
C. 发展人的个性
D. 造就“完全人格”
【答案】D
【解析】蔡元培从国家与个人、抽象与具体、普遍与特殊对峙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完全
,是指德、智、体、美(1912年初,蔡元培发人格”的自由主义教育目的论。所谓“完全人格”
,提出军国民教育(体育)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实利教育(智力)、公民道德教育(德育)、
世界观教育(最高境界)和美感教育“五育”)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要实现这一目的,必须采取军国民主义教育(军事、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国民道德教育(德育)、世界观教育和美感教育。这“五育”有机结合起来,构成蔡元培教育思想的核心。
3. 被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视为基础性教学原则的是( )。
A. 量力性原则
B. 直观性原则
C. 巩固性原则
D. 系统性原则
【答案】B
【解析】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的感知开始的,因此,他把
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对外部世界的感觉经验作为教学的基础,并宣布运用直观是教学的一条“金科玉律”; 而18世纪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也认为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印象是人的知识的惟一真实基础,同时也是教学的惟一真实基础,因而他将直观性作为基本的教学原则。
4. 据《礼记•王制》记载,西周天子和诸侯所设大学分别称( )。
A. 成均、伴宫
B. 辟雍、库序
C. 辟雍、洋宫
D. 辟雍、泽宫
【答案】C
5. 在古希腊罗马教育中,雅典教育与斯马达教育,古罗马教育的主要区别是( )。
A. 重视军事教育
B. 重视女子教育
C. 倡导身心和谐发展教育
D. 加强国家对教育
【答案】C
6. 陶行知为了改变农村教育的落后面貌,探索了乡村师范教育的新模式,他提倡的教育模式是( )。
A. 艺友制
B. 小先生制
C. 学徒制
D. 实习制
【答案】B
【解析】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推行了“即知即传”的“小先生制”。他认为“穷国普及教育最重要的钥匙是小先生。”发动小学生来充当教师。
7. 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gas-该死-煤气”。该学生使用的策略是( )。
A. 精细加工策略
B. 组织策略
C. 复述策略
D. 计划监控策略
【答案】A
【解析】所谓精细加工,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己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以便提供有利于回忆和理解的更多线索的各种方法,也就是说人们应用己有的图式和己有的
知识使信息合理化。具体的精细加工策略包括:缩写和编歌诀、谐音联想法、位置记忆法、首字联词法、限定词法、关键词法、视觉想像、寻找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联系实际生活、充分利用背景知识等。复述策略是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多次重复的过程,主要有画线、复习策略等; 编码与组织策略是指发现部分之间的层次关系或其他关系,使之形成某种结构以达到有效保持之目的的一种学习策略,主要有列提纲、系统结构图、网络关系图和列表格等。计划监控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是对信息加工过程进行调控的策略。
8. 在《论国民教育》中系统地论述了国家办学的思想的人物是( )。
A. 爱尔维修
B. 狄德罗
C. 拉夏洛泰
D. 斯宾塞
【答案】C
【解析】拉夏洛泰是18世纪中期法国驱逐耶稣会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的《论国民教育》系统地论述了国家办学的思想,从知识和教育的巨大作用角度说明了国家办教育的必要。他认为,法国国民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良好的法国公民,教育最终要达到使人民心智完善、道德高尚、身体健康的目标。他设想了按年龄划分的三级教育制度:即从5~6岁到10岁; 10岁到16岁; 16岁以上在工作中学习。各阶段的学习都要求注重本国语和科学学科,使青少年获得作为良好公民所应具备的实际知识。他的国民教育理论对法国乃至西欧各国世俗公共教育制度的建立产生过很大的影响。
9. 教育研究的定量分析中最常用的反映离散趋势的差异量数是( )
A. 全距
B. 中数和平均数
C. 标准差和方差
D. 差异系数
【答案】C
【解析】中数和平均数是反映集中趋势的集中量数; 全距与标准差和方差是反映离散趋势的差异量数,其中,全距是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方差是每个数据与该组数据平均数之差乘方后的均值,即离均差平方后的平均数; 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在计算标准差和方差时,所有的数据都要参与运算,数值稳定,受抽样影响小,反应灵敏,能比较真实地反应差异的性质,是反映一组数据离散程度的最好指标。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10.关于赫尔巴特教育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建立一种明确和规范化的教学模式
B. 有一定积极意义,推动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