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河南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898外国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单选题

1. 属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改革方案有( )。

A. 塔列蓝计划、康多塞计划、雷佩尔提方案

B. 基佐法案、费里法案、阿斯蒂埃法

C. 费舍教育法、巴尔福法、卢法案

D. 巴尔福法、法卢法、案富尔法案

【答案】A

【解析】塔列蓝计划、康多塞计划、雷佩尔提方案都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教育方案,其他的是不同时期的教育方案。

2. 当代中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是( )

A.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向融合

B. 普通教育与通用技术教育向融合

C. 普通教育与初等教育贯通

D. 普通教育与高等教育贯通

【答案】A

3. 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提出的一种现代教育理论是( )。

A. 实用主义教育学

B. 实验教育学

C. 科学主义教育学

D. 心理教育学

【答案】B

【解析】梅伊曼和拉伊是德国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作为实验教育学的开创者的他们在一些基本问题上有许多共识。他们都认为用思辨方法建立起来的旧教育学缺乏科学性,与实际严重脱节,不能很好地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都强调实验教育学是以实验方法为基础的新的独立科学,都认为实验教育学必须借助于相关科学。

4. 泰勒的课程编制原理主要强调( )。

A. 课程目标的主导作用

B. 教师对课程的再开发

C. 管理者对课程的监控

D. 学生对课程的评价

【答案】A

【解析】泰勒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步骤或阶段:确定教育目标,选择学习经验,组织学习经验,评价结果。其中,确定教育目标是非常关键的。首先,要对教育目标做出明智的选择,这必须考虑学生的需要、当代社会生活、学科专家的建议等多方面的信息; 其次,用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对已选择出来的目标进行筛选; 最后,陈述教育目标,每一个教育目标包括行为和内容两个方面,这样可以明确教育的职责。泰勒认为目标是有意识地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就是学校教职员工期望实现的结果。教育目标是选择材料、勾划内容、编制教学程序、以及制定测验和考试的准则。因而,课程目标在课程编制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5. 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 )。

A. 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B. 揭示教育规律,确立教育理想

C. 揭示教育规律,规范教育行为

D. 研究教育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A

【解析】经验科学是“理论科学”的对称,指偏重于经验事实的描述和明确具体的实用性的科学,一般较少抽象的理论概括性。根据经验科学的标准,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及其一般规律的学科。科学教育学的研究任务就是要描述教育现象,揭示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事物之间的本质性联系以及教育发展变化的必然规律。

6. 世界近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成就之一是实施了( )

A. 补偿教育

B. 义务教育

C. 终身教育

D. 回归教育。

【答案】B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教育发展的特征。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代的特征是不一样的。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是近代的特征,除此之外还有,教育的世俗化,教育的法制化,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而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特征,此外还有,现代教育和劳动生产有着密切联系,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形式,教育的全民化,教育逐渐走向大众

7. 西方在近现代教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小同类型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其中,以地方教育当局为主体、中央教育行政机构与地方教育相结合的教育行政领导体制形成于( )。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德国

【答案】A

8. 场依存性认知风格者偏好的学习方式是( )

A. 自主学习

B. 合作学习

C. 探究学习

D. 有意义学习

【答案】B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认知风格者所偏好的学习方式之不同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根据人在知觉时是否受环境信息的影响可将认知方式分为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场依存型较多地受其所看到的环境信息的影响,而场独立型则较多地受来自身体内部线索的影响,不受或很少受环境因素影响。场依存型与场独立型这两种认知风格与学习有着密切关系。一般说来,场依存型者对人文学科和社会学科更感兴趣,偏好合作学习,而场独立型者在数学与自然科学方面更擅长,偏向于自主学习。如果对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理解透彻,这道题选择正确还是非常简单的。虽然认知方式在往年考题中出现过,但是以这样的方式出现还是第一次。很有新意.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

B.

9. 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个体不仅在行为上遵守社会规范,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意识到规范的必要性和规范对个人的价值。此时其社会规范学习处于( )。

A. 服从水平

B. 依从水平

C. 认同水平

D. 内化水平

【答案】C

【解析】依从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是指行为主体对别人或团体提出的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的一种遵从现象。依从现象有从众和服从两种表现。服从是指主体对于某种行为本身的必要性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时,由于某种权威的命令或现实的压力,仍然遵从这种行为要求的现象。认同作为社会规范的一种接受水平,一般是指行为主体在认识、情感上与行为上对规范趋于一致,从而产生自愿对规范的遵从现象。社会规范内化表现为主体的规范行为的动机是以规范本身的价值信念为基础,其规范行为是由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所驱动的。因此,答案选C.

10.凯洛夫把教育过程归纳为( )。

A. 三个环节

B. 四个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