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以陕西平利县为例

关键词:西部农村教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寄宿制学校,寄宿学生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日益提高,农村人口和劳动力呈现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大批向城市涌入,使得农村学校生源日趋减少。许多农村地区难以开展规模化教育,制约了农村学校先进教学设备和优秀师资的配备,以及国家规定课程的正常开设,从而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于生源骤减且分布稀疏,使得农村地区学校布局不再适合农村教育实际。
进入新时期以来,我国政府为统筹城乡发展和促进教育公平,对我国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力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既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是全面推行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战略安排。目前,我国农村教育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着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促进农村教育发展有利于提高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对早日实现教育公平具有积极意义。
伴随着国务院颁布《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要求“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新一轮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并取得一定的成绩。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快速变化,由于学校布局不合理,严重影响我国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公平的早日实现。因此,进一步优化整合教育资源,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的问题亟待解决。
目前,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基础最薄弱、问题最多的领域。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对提升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解决农村教育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有重要意义。寄宿制学校可以改变当前农村教育资源分配的结构性浪费现状,统筹利用有限的农村教育资源,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本文从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等多学科视角出发,运用有关教育社会学理论、教育管理学理论、教育经济学理论、教育心理学等理论,基于对前人关于西部农村教育研究的基础上,以西部农村教育为背景,选择陕西平利县的几所寄宿制学校为个案,采用实证研究与实地研究的模式,全面分析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现状,在对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从而形成既有实证分析与案例支持,又有实践意义的理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