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学化学(高级)题库>高级中学化学考前冲刺题库

问题:

[问答题] 案例: 下面是某位教师关于"酚的性质和应用"的教学片段。 【引入】通过前面几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醇是链烃的羟基衍生物,其结构特点是羟基与链烃基直接相连接。 【设问】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否也是醇呢? 【讲解】请同学们比较黑板上这几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总结醇、酚的结构特点。 【小结】羟基与苯基直接相连接的化合物是酚类。苯酚是最简单的酚。 【师】引导学生看P71苯酚分子的比例模型,寻找苯酚分子和苯分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活动与探究】 (实验1)观察苯酚的颜色、状态,闻一闻苯酚的气味 生:观察,并闻药品的气味。有的同学提出疑问:"我观察到药品有一点红色?"并讨论。 师:苯酚部分被氧化时会呈红色。 追问:那苯酚应如何保存呢? 生:隔绝空气,密封保存。 (实验2)在试管中加入少量水,逐渐加入苯酚晶体,不断振荡试管。继续向上述试管中加入苯酚晶体至有较多晶体不溶解,不断振荡试管,静置片刻。(提醒同学实验过程中接触苯酚一定要注意安全及出现情况的处理方法) (实验3)将上述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从热水浴中拿出试管,冷却静置。 师:清洗内壁沾有苯酚的试管用热水还是冷水?为什么? 生:用高于65℃的热水,因为苯酚能与高于65℃的热水互溶。 (实验4)将苯酚晶体分别加入到苯和煤油中,并与实验2作比较。 【小结】无色晶体,有特殊气味。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不大,65℃时与水任意比互溶。易溶于有机溶剂中。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试评价此教学片段的导入。 (2)试说明实验教学的意义。

问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阅读下列三个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内容标准】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认识化学键的涵义,知道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材料二某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四章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材料三某版化学必修2教材"化学键"内容。 从元素周期表我们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然而,由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组成的物质却数以千万计。那么,元素的原子通过什么作用形成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呢? 一、离子键 【实验1-2】 取一块绿豆粒大的金属钠(切去氧化层),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微热。待钠熔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如图1-10),观察现象。 思考与交流 1.画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试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要求: (1)回答材料三"思考与交流"中的问题1和问题2。 (2)完成"离子键"的教学设计片段,内容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不少于300字)。

问题:

[单选]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是必修课程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

综合课程。研究课程。活动课程。选修课程。

问题:

[单选] 在化学课程设计时,对"任务""活动"和"情景"三者应()。

各自孤立地设计。先孤立设计,再整合。整体设计、整体优化。突出"任务"、整体设计。

问题:

[单选] 制定化学教学目标的直接依据是()。

化学课程目标。化学教学内容。学生的科学素养基础。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问题:

[单选] 设计"调查日常生活中金属废弃物的种类,分析其回收的价值和可能性"这一活动,运用了下列哪一种教学方法?()

激发教学。情景教学。探究教学。实验教学。

问题:

[单选] 下列属于化学实验的认识功能的是()。

能创设生动活泼的化学教学情景。能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能为学生检验化学理论、验证化学假说,提供化学实验事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

问题:

[单选] 某化学教师,在教授《化学反应与能量》这章内容结束后,为了调控教学,进行了一次单元测试,这种测试是()。

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试。诊断性测试。总结性测试。

问题:

[单选] 化学新课程实施中,最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变、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一种评价方法是()。

纸笔诊断性测验评价。纸笔总结性测验评价。档案袋评价。活动表现评价。

问题:

[单选]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是()。

“三个代表”和“八荣八耻”。“三个面向”和“八荣八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D“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