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男,62岁,因“左下肢黑痣1年,增大伴瘙痒1个月”来诊。适当的处理措施为()。
A.血清标志物检测。胸部X线片。左下肢CT。穿刺活检。切除活检。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男,37岁,因“左侧颈淋巴结肿大1周”来诊。查体:左上颈部发现1枚淋巴结,约1.5cm×1.0cm×0.8cm,触痛不明显,质地中等。切取活检,镜下形态如下图。(仅供病理专业医师参考)病理诊断是()。
A.坏死性淋巴结炎。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癌。淋巴结肉芽肿。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男,37岁,因“左侧颈淋巴结肿大1周”来诊。查体:左上颈部发现1枚淋巴结,约1.5cm×1.0cm×0.8cm,触痛不明显,质地中等。切取活检,镜下形态如下图。(仅供病理专业医师参考)针对上面的组织象,最需要鉴别的疾病是()。
A.坏死性淋巴结炎与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转移癌与淋巴结结核。淋巴结结核与结节病。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淋巴瘤。组织细胞增生与淋巴结结核。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女,49岁,因“绝经后1年阴道不规则出血2个月”来诊。子宫MRI:子宫内膜增厚,肿物充满宫腔;右侧附件区囊实性肿物,4cm×5cm;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大者直径2cm。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样腺癌。术后病理:子宫内膜中分化内膜样腺癌,肿瘤侵达浆膜层,未累及宫颈管、宫旁组织及阴道;右侧卵巢子宫内膜样腺癌,考虑为转移;盆腔淋巴结转移5/37,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1/8,腹股沟淋巴结转移1/6。其分期(FIGO,2009年)为()。
A.Ⅲa。Ⅲb。Ⅲc。Ⅳa。Ⅳb。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女,49岁,因“绝经后1年阴道不规则出血2个月”来诊。子宫MRI:子宫内膜增厚,肿物充满宫腔;右侧附件区囊实性肿物,4cm×5cm;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大者直径2cm。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样腺癌。根据NCCN指南,最佳的术后治疗为()。
A.体外放射治疗。体外放射治疗+腔内放射治疗。内分泌治疗。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参加临床试验。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女,49岁,因“绝经后1年阴道不规则出血2个月”来诊。子宫MRI:子宫内膜增厚,肿物充满宫腔;右侧附件区囊实性肿物,4cm×5cm;腹膜后多发淋巴结肿大,大者直径2cm。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样腺癌。首选的治疗方式为()。
A.新辅助化学治疗后手术治疗。直接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同步放射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女,46岁,因“发现右侧乳房肿物3个月”来诊。查体:肿物距离乳晕区约3cm,直径3cm,质硬,表面不光滑,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无触痛;右侧腋窝可触及1枚淋巴结,1.0cm×0.8cm,活动良好。为明确诊断,最有价值的辅助检查为()。
A.超声检查。乳腺钼靶X线片。肿物细针穿刺活检。肿物核芯针穿刺活检。肿物切取活检。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女,46岁,因“发现右侧乳房肿物3个月”来诊。查体:肿物距离乳晕区约3cm,直径3cm,质硬,表面不光滑,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无触痛;右侧腋窝可触及1枚淋巴结,1.0cm×0.8cm,活动良好。如明确诊断为乳腺癌,其分期为()。
A.T1N0M0。T1N1M0。T2N0M0。T2N1M0。T2N2M0。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女,46岁,因“发现右侧乳房肿物3个月”来诊。查体:肿物距离乳晕区约3cm,直径3cm,质硬,表面不光滑,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无触痛;右侧腋窝可触及1枚淋巴结,1.0cm×0.8cm,活动良好。如肿物核芯针穿刺活检未能明确诊断为乳腺癌,进一步处理方法为()。
A.严密监测病情变化,暂时不予特殊处理。肿物细针穿刺活检。再次肿物核芯针穿刺活检。肿物切取活检。肿物切除活检。
问题:
[单选,共用题干题] 患者女,46岁,因“发现右侧乳房肿物3个月”来诊。查体:肿物距离乳晕区约3cm,直径3cm,质硬,表面不光滑,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无触痛;右侧腋窝可触及1枚淋巴结,1.0cm×0.8cm,活动良好。患者乳房较小,如患者有保乳意愿,治疗方案可以选择()。
A.直接进行保乳手术。术前放射治疗。术前化学治疗。术前内分泌治疗。术前化学治疗或内分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