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86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租赁经营制

【答案】租赁经营制是指国家授权机构将企业资产出租给承租者,承租者交付租金,对企业进行自主经营。在租赁经营条件下,国家与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是租赁形式的经济契约关系,承租经营者享有比较充分的自主权,经营主动性和积极性比较高,能迅速提高企业的效益。但承租者为追求自身利益,会产生拼设备等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短期行为; 而且承租者往往也不具备承担资产损失的经济能力; 此外,在个人和合伙承租情况下,职工和经营者之间还易于发生利益冲突。

2. 产业替代政策

【答案】产业替代政策是指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以新兴和高效的产业取代某些传统产业和低效产业的政策措施。高耗能、高污染、低技术水平的行业将继续受到政策的抑制,而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将继续得到政策支持。

3. 法律制裁手段

【答案】法律制裁手段是指通过经济司法,审理各种经济纠纷案件,维护市场秩序,制止非法竞争和犯罪活动,对违法单位和犯罪分子给以惩罚和制裁。根据违法行为和法律责任的性质不同,法律制裁可以分为民事制裁、刑事制裁、行政制裁和违宪制裁。

(1)民事制裁是由人民法院所确定并实施的,对民事违法者或应该承担责任的其他组织和个人,依其所应承担的民事责任而给予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2)刑事制裁或称刑罚,它是人民法院对于犯罪行为者根据其所应承担的刑事责任而实施的惩罚措施。

(3)行政制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所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

(4)违宪制裁是对违宪行为所实施的一种强制措施。

4. 消费品市场

【答案】消费品市场是指交换用于满足消费者的个人生活消费需要以及社会消费需要的消费品的商品市场。消费品市场是整个市场体系的基础,所有其他的市场都是由它派生出来的。所以,消费品市场是社会再生产中最后的市场实现过程,它体现了社会最终供给与最终需求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消费品市场具有以下特点:

(1)消费品市场涉及千家万户和社会的所有成员,全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

(2)消费品市场因社会需求结构、形式的多样性、多变性而呈现出多样性和多变性的特点;

(3)市场交易量不一定很大,但交易次数可能很多。消费品市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它体现了社会再生产过程最终的市场实现,反映了消费者最终需求的变化。

5. 金融市场

【答案】金融市场是指从事货币资金的收集、发放、转换等活动,买卖各种信用证券进行资金融通的场所。它反映资金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的经济关系总和。按交易期限划分,通常把经营一年期以内货币融通业务的金融市场称为货币市场,把经营一年期以上中长期资金的借贷和证券业务的金融市场称为资本市场。金融市场的特点表现在:

(1)金融市场的非物质化。这种非物质化首先表现为股票等证券的转手并不涉及发行企业相应份额资产的变动; 其次,即使在“纸张”上,金融资产的交易也不一定发生实物的转手,它常常表现为结算和保管中心有关双方账户上的证券数量和现金储备额的变动。

(2)现代金融市场是信息市场。金融市场上信息的发布、传递、收集、处理和运用是金融市场上所有参与者的竞争焦点。信息在金融市场中的特殊地位,不仅表现在关十已经实际发生了的事实的信息,而且还体现在对于未来的、还没有发生、甚至不知道会不会发生的事件的预期信息。

(3)金融市场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金融市场上会出现诈骗、投机、泡沫和操纵市场等不良现象,加大金融风险,破坏金融市场的正常运作和经济的稳定,甚至引发经济危机并在国际间迅速传播。

6. 对外劳务合作

【答案】对外劳务合作是指向国外派出人员提供劳务,以获取工资和其他收入的一种经济合作形式。这种劳务是与承包工程项目无关的其他劳务,主要包括:向外国承包工程公司提供的劳务人员,向国外工厂机构提供的生产技术工人、管理人员、服务人员,向国外提供的海员、厨师等其他提供劳务的人员。劳务合作的特点是投资少、创汇快、风险小。

7. 互补品

【答案】互补品是指必须互相以一定比例配合才能共同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要的两种商品。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下降)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减少(增加),则称这两种商品为互补品。例如录音机价格上升会使录音机的需求下降,从而使得磁带的需求量下降,录音机和磁带就是互补品。

8. 自主创新

【答案】自主创新是指通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独特的核心技术以及在此基础上实现新产品的价值的过程。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自主创新的成果,一般体现为新的科学发现以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产品、品牌等。原始创新是指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 集成创新是指通过对各种现有技术的有效

集成,形成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或者新兴产业;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是指在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学习、分析、借鉴,进行再创新,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自主创新的内涵需要把握三个关键点:一是自主创新重在“自主”,即独立自主地进行技术创新活动,把立足点从过多依赖国外技术逐步转移到主要依靠自主创新; 二是“自主”所寻求的是技术自主,而不是技术自立,是在开放的背景下自主把握技术发展方向和进程,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而不是摒弃外部优秀技术资源,自我封闭; 三是自主创新只是手段而非目标。

二、简答题

9. 联系我国实际,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和形式。

【答案】(1)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要求实现社会总供求在总量和结构卜的平衡。但是,应该将这种平衡理解为一种趋势或大体平衡,而不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完全相等。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社会总供求之间的不平衡是经常存在的,这会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总供求不平衡甚至失衡的可能性:

①源于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中存在的内在矛盾

在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成为流通媒介之后,产生了供给与需求的分离,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分离,于是供给大十需求的矛盾就具有了‘般可能性。而且随着生产规模和市场规模的扩大,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也将随之扩大,当生产和市场的扩大不能同步进行而又缺乏有力的宏观调控时,就会逐渐演变成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之间的失衡。

②微观方面的原因

由于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都是分散进行的,按照各自的利益和目标进行决策,其活动不可能与国民经济的整体目标完全一致,由此产生了社会总供求不平衡甚至失衡的可能性。

③宏观层面的原因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或者山于信息不对称及人们处理信息能力的局限性,或者山于宏观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及宏观调控不力等原因,都会造成社会总供求不平衡甚至失衡。尤其是在纸币流通的情况下,货币发行量要达到和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完全相适应,也是及其困难的,而纸币流通的情况下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都会导致国民经济总量的失衡。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上述原因以外,体制因素是造成社会总供求失衡可能性的重要原因。

(2)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形式

社会总供求在总量上的不平衡甚至失衡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另一种是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

①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通常称为需求膨胀或供给短缺,表现为经济过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双膨胀”、信用过分扩张和市场秩序混乱,作为以上几种状态的综合表现,严重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