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物资学院产业经济学812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成本价格

【答案】成本价格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掉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总和。成本价格的范畴抹杀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掩盖了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因为当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归为成本价格这一范畴时,剩余价值就被看作是商品价值在成本以上的增加额,即资本家所费资本的产物。不仅如此,对资本家来说,剩余价值还是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因为预付资本虽然只有一部分加入成本价格,但在物质形态上却全部参与商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成本价格不仅是资本家账簿卜的项目,它对现实的商品生产也会产生实际的影响:(1)成本价格的补偿是资本家实现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2)成本价格的高低是决定资本家在市场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3)成本价格决定着资本家的盈亏。

2. 跨国公司

【答案】跨国公司又被称为多国公司,它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开设分支机构并在一个统一的决策体系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国际性企业。联合国有关组织对跨国公司的内涵作出了规定:(1)跨国公司必须在2个或2个以上国家设立分支机构; (2)在国外分支机构不少于6个; (3)海外业务必须占总公司业务的25%以上; (4)有统一的决策体系,内部实行一体化的经营策略。早期跨国公司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下半叶,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跨国公司发展处于缓慢和停滞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跨国公司获得了空前迅速的发展。与一般企业相比,跨国公司具有以下特点:

(1)跨国公司以全球性的战略安排来确定经营目标; (2)跨国公司在经营方式上趋向于多样化和当地化; (3)跨国公司在所有制形式上更趋向于多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跨国公司的发展又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跨国兼并规模巨大、强强联合、兼并的行业非常广泛等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中的微观主体,对经济全球化起着主要的推动作用。但是,跨国公司也集中反映了全球化经济中的新矛盾,其中包括国家主权与公司干预的矛盾、国家战略与公司战略的矛盾、东道国国家利益与跨国公司利益的矛盾等等。

3. 生产价格

【答案】生产价格是指成本价格与平均利润之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价值也就转化为生产价格。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为: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的形成是以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为前提的。在平均利润形成以前,商品按照价值出卖。随着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商品的价值就转化为生产价格,即商品不再是按照成本价格加剩余价值的价值出售,而是按照生产成本

加平均利润的价格来出售了。生产价格和价值之间存在一定的差额。在质的方面,生产价格只是同资本相联系,同活劳动没有联系。因为从生产价格的构成来看,生产成本是由耗费的资本构成的,平均利润也是按预付资本的比例分得的利润,所以它只是同耗费的资本和预付资本相联系。在量的方面,生产价格和价值经常不一致。生产价格形成后,市场价格将围绕生产价格而上下波动,这只是价值规律作用形式的变动,而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因为社会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商品价值总额。

4. 货币政策

【答案】货币政策是指国家根据确定的宏观经济目标,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管理,调节利率和信贷规模来影响社会经济运行的政策。由于货币政策的核心是如何控制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手段实际上也就是中央银行所运用的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各种手段,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中央银行的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等。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根据货币政策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可以把货币政策分为均衡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三种类型。

5. 扩大的价值形式

【答案】扩大的价值形式是指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在与它相交换的一系列商品上的价值形式。这一价值形式反映了日益扩大的商品交换关系。在这一价值形式中,处于相对价值形式上的商品,其价值被表现在一系列商品体上,使它真正成为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与此相适应,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商品,则是一系列的特殊等价物。处于等价形式上的各种商品的具体劳动,现在成为一般人类劳动的各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各种商品交换的比例和它们包含的劳动量的比例已比较接近起来了。商品的价值在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中,虽然比在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中表现得较为充分,但还存在着缺点和局限性:各种商品的价值仍然没有一个共同的、统一的表现。这个缺点表明,在总和或扩大的价值形式中,商品的相对价值表现仍然是不完全和不充分的。

6. 工人阶级贫困化

【答案】工人阶级贫困化是指整个工人阶级处于贫困状态的地位,有相对贫困化和绝对贫困化两种表现形式。相对贫困化是指工人阶级的收入在社会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下降。在资本主义社会财富的分配中,工人阶级所占的份额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相对下降的。工人阶级相对贫困化同工人的生活水平是否有所改善是无关的。随着科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工人的物质生活水平是会有所改善的,但比起资本家财富和生活消费的快速增加来说,工人所得到的社会满足的程度反而降低了。工人阶级的绝对贫困化,是指工人阶级物质和文化生活状况的绝对恶化,即愈来愈穷,生活更坏。其主要表现在实际工资下降、失业率提高,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大量存在,以及社会治安环境恶化等方面。

二、简答题

7. 怎样认识现代资本主义大企业与生产力发展的因果关系?

【答案】现代资本主义大企业与生产力发展的因果关系如下:

(1)现代资本主义大企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从根本上说,现代资本主义大企业的产生是现代科技条件下生产力口益社会化的产物。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在于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生产力之间的冲突。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社会化,资本主义私有制如果没有改进,就无法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所以,资本主义大企业正是在生产力社会化的压力下出现与发展的。

(2)现代资本主义大企业又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现代大企业能够容许生产力继续发展,可以分为三点说明:其一,大企业的市场势力增大并未消灭市场竞争; 其二,大企业的发展没有妨碍中小企业的发展; 其三,大企业具有更大的资本集中与科技进步的能力。当然,大型企业的发展,存在着它们之间通过合盟垄断从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可能,但是,在市场竞争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这种可能越来越不容易成为现实。因此,总的来说,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会促进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继续发展。

8. 有人认为经济全球化给发达国家带来了好处,也有人认为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好处,还有人认为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负面影响,你对这一问题是如何看的?

【答案】题目中的说法都是不完全的,具有片面性。经济全球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既给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好处,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发源地,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的是大量的利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经济全球化为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供了新的有利条件。作为全球经济组成部分的各个国家,可以发挥自己特有的优势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实现优势互补,从而在总体上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在这一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其在资本实力和科技上的优势,要比发展中国家获得更大的利益。

②经济全球化使得世界市场成为一个不断扩大的统一的整体,各国都面对这个统一的大市场,客观经济规律将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在统一的世界大市场中,各国面临着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必须努力改善生产经营活动,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规模生产。这一切都会有效地扩大世界的总产出水平。

③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性产业结构的调整。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国际直接投资和技术转让这两个方面的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导致世界性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和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发达国家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管理经验,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加速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

④经济全球化为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经济全球化一方面加快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观念的转变; 另一力一面使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来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