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86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内向型经济
【答案】内向型经济是指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对以出口为中心的国际经济活动采取反出口倾向的政策来促进本国经济发展。例如发展中国家优先发展本国制成品生产,用本国产品替代原进口商品以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通过进口限额、提高关税来扶植本国新兴工业,摆脱对进口的依赖。内向型经济主要利用国内的资金、原料、劳动力、技术等资源发展经济,国外的资源仅是补充。因此,它不仅对制成品的进口,而且包括各种资源的进口都要严格限制,实际上形成了生产要素的国内循环。在内向型经济中,企业的活动舞台基本上在国内,因而风险较小。内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以国内市场需求为动力,因此,产业结构主要是满足当地居民的生活消费和本国工业的生产消费。即使有一部分出口也是为了换回国内市场所需要的消费资料,或者生产更多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
2. 平衡财政政策
【答案】平衡财政政策又称为“中性财政政策”,是指财政支出应根据财政收入的多少来安排,既不要有大量结余存在,又不要有较大赤字发生,使财政收支基本平衡,从而对社会总需求既不产生扩张也不产生紧缩性影响的财政政策。平衡财政政策所依据的原则是平衡预算,要求每个财政年度的收支平衡。这一思想受到凯恩斯的强烈抨击,认为坚持平衡财政政策难以消除经济波动,而只会导致经济波动更加严重。
3. 货币政策
【答案】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来调节总供给和总需求,以便达到刺激经济、缓解衰退或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以保障总供给与总需求平衡的目的。它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一个有机的政策体系。货币政策是通过货币政策手段来发挥作用的。由于货币政策的核心是如何控制货币供应量,货币政策手段实际上也就是中央银行所运用的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各种手段,包括计划手段、再贷款手段、存款准备金手段、利率手段与公开市场业务手段等。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根据货币政策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可以把货币政策分为均衡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三种类型。
4. 承包经营责任制
【答案】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指以承包经营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与企业的责权利关系,促进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形式。承包经营责任制的基本内容是“定死基数,确保上缴,超收多留,欠收自补”,其具体形式有“两保一挂”、“递增包十”、“投入产出包十”、“工资含量包十”等等。其中最普遍的形式是“两保一挂”或称“两包一挂”,即企业包上缴国家利润,包完成技术改造任务,实行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浮动。在实行承包制的条件下,企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成为发包方,企业则成为承包方,后者以完成“两包”任务为条件,在一定范围和期限内取得经营自主权,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干预受到限制。在完成合同任务后,按照合同规定的基数和比例,向国家上缴利润和税金,剩下的利润归企业自主支配。在企业完不成上缴任务时,原则上要用过去积累的留利来补足。同时,在国家核定的工资基数的基础上,企业的工资总额随实现利润或上缴利税的增减,按一定比例上下浮动。
5.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答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指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总和。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是要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一个崭新的制度,是人类历史发展迄今为止最进步的社会经济制度。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通过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来的,根据我国存在的私有制的不同性质,改造措施包括:采取没收的方式改变官僚资本; 通过和平赎买的方式变革民族资本; 采取合作化的力法改造农业和手工业者中的个体私有制。通过上述变革各种私有制的方针、政策和方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才得以建立和发展起来。
6. 盈余财政政策
【答案】盈余财政政策又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增加税收而增加财政收入,或通过压缩财政支出来减少或消灭财政赤字,致使出现或增加财政盈余,达到抑制或减少社会总需求,消除总需求膨胀效应的财政政策。在减少公共支出方面,财政政策需要在维持债务性支出和基金性支出不变的前提下,减少经常性支出和建设性支出。为了减少经常性支出,政府需要压缩国家机关和人员的支出、非营利性社会事业及其人员的支出、社会保障体系及其人员的支出。为了减少建设性支出,政府需要大力压缩公共工程支出。在提高税收方面,紧缩性财政政策可以从扩大税基(如缩小减免税或退税的企业范围、降低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起征点)和提高税率(如提高个人所得税累进税率和将企业的消费型增值税改为生产型增值税)两方面着于。所以,财政支出的减少和税收的提高,既直接减少了投资和消费需求,又通过降低民间的收入而间接收缩了消费需求。在财政预算上,财政支出降低和税收提高同步进行,意味着财政盈余的出现或赤字的减少。因此,紧缩性财政政策通常又表现为盈余性财政政策。
7. 国内生产总值
【答案】国内生产总值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按国土原则进行统计,即小论本国居民还是外国居民,凡是通过在本国范围内的财产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都计算在内,但不包括本国居民利用在国外的财产和劳务所获得的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核算方法:
(1)生产法。将各部门生产的产品或获得的营业收入的增加值相加,得出国内生产总值。
(2)收入法。将工资、地租、利息、利润、税金及固定资产折旧费相加,得出国内生产总值。
(3)支出法。将个人购买的物品和劳务、政府及团体购买的物品和劳务、固定资产投资和净出口相加,得出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与国内生产总值的相互关系可以用公式表示为:国民生产总值一国内生产总值+本国居民来自国外的财产和劳务收入一支付给外国居民的财产和劳务收入一国内生产总值+国外净要素收入。
8. 经济技术开发区
【答案】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指在城市市区划出一块明显的地界,集中举办利用外资、引进技术、出口贸易等对外开放事业的区域。早在1984年我国就开始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与特区的区别是,前者只是行政区中的一个区域,后者则是一级行政区划:前者只有高新技术产业才享受优惠政策,后者则是各种产业享受同样的优惠政策。这是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以利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品的升级换代、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国际竟争力的增强。
二、简答题
9. 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这种主体地位如何体现?
【答案】(1)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这既是我国现阶段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要求,也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
①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
社会化大生产以及作为其集中代表和体现的现代机器大工业,已经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中占据着主要地位,我国已经建立起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因此,与这种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也就必然和应当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这同样是适应生产力状况和发展的客观要求。而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必然有利于推动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
②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要求
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在经济上的本质特征和根本标志。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以及与之相联系的劳动者作为主人与生产资料直接相结合的方式,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本标志。所以,只有建立起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使之在所有制结构中占据主体地位,才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真正建立起来。只有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够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