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北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15思想政治教育综合[专硕]之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物化劳动
【答案】物化劳动是指己经凝结在劳动对象中、体现为劳动产品的人类劳动。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劳动者借助劳动资料进行劳动,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生产出新的产品,这个新产品是劳动与物相结合的结果。作为劳动过程的结果,物化劳动是凝结在产品中的人类劳动; 另一方面,劳动物化后的新产品,有的作为生活资料用于消费,有的作为生产资料进入新的生产过程,成为劳动得以进行的物质条件。作为劳动过程的物质条件,物化劳动是物化在生产资料上的劳动。
2. 计时工资
【答案】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劳动时间支付的工资,即按劳动时间支付的劳动力价值,如日工资、周工资、月工资等。计时工资每小时的劳动价格=计时工资额(劳动力日价值)/工作日时数。可见,计时工资的劳动价格与日工资额成正比,而与工作日长度成反比。在劳动量已定的情况下,计时下资的多少取决十劳动价格; 在劳动价格已定的条件下,计时工资额的大小取决于劳动量的多少。这是计时工资运动的一般规律。资本家经常保持日工资总额不变甚至有所提高,而通过延长工作日时数,或者通过加强劳动强度来使每小时的工资下降,以此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资本家还采取小时工资制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他们往往只规定每小时劳动的平均工资额,而不规定工作日的长度和日、周、月工资总额,这样资本家就可以根据他们的经济利益的需要来任意延长或缩短工作日时间。当经济繁荣,扩展生产有利可图时,资本家就大搞加班加点来加重对工人的剥削,迫使工人遭受过度劳动之苦; 当经济不景气,市场萧条时,资本家就减少企业开工时间,使工人的工作日缩短,并只按工人实际劳动时间支付工资,使工人陷入半失业状态,工人甚至得不到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要的生活费用,遭受劳动不足之苦。
3. 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答案】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指有限的土地被农业资本家使用后所形成的对土地的经营性垄断。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是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这是因为:(1)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农业中获得的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可以长期稳定地存在。这种土地资本主义经营垄断,限制了农业资本的自由转移和竞争,使农业中的超额利润经常地、稳定地存在,从而可以形成固定的收入作为级差地租缴纳给土地所有者。(2)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使得经营优等和中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都能获得形成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土地经营垄断的存在使得农产品的社会
生产价格不能由农业中的中等生产条件决定,而必须由劣等生产条件决定。经营优等地和中等地的资本家按照这个社会生产价格出售农产品,都可以得到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超额利润,因而可将这个超额利润作为级差地租缴纳给土地所有者。
4. 收入政策
【答案】收入政策是指资产阶级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状况有意识地调节工资、利润和其他收入的政策,是国家对分配领域的政策干预。收入政策的内容包括对收入结构和收入总量的调节。具体措施有:一是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最低工资标准。_是以征税的力一法来调节个人收入:如通过征收累进的个人所得税来抑制一部分人的收入过高; 通过征收高额财产税和遗产税来防止人们在收入差距上过分悬殊; 给低收入者享受免税待遇等。三是实行工资和物价的管制,即政府采取冻结工资和物价等非常措施。四是增加政府对低收入者和失业者的社会福利补助。
5. 固定资本更新
【答案】固定资本更新是指固定资本在物质形式下进行替换,在价值形式下进行补偿。固定资本更新必须设立折! 口基金。折旧基金(或折旧费)是指按照I 司定资本磨损程度而逐年提取的货币准备金。折旧基金等十固定资本的价值除以它平均使用的年限。提取的折旧基金与固定资本原始价值的比率,称为折旧率。固定资产经过使用后,其价值会因为固定资产磨损而逐步以生产费用形式进入产品成本和当期费用,构成产品成本和当期费用的一部分,并从现实的收益中得到补偿。由于固定资本的物质要素在其平均使用年限内,在物质形态上总是独立存在和发挥作用的,不到全部磨损,不需要更新。因而逐步提取的折旧基金,可以起积累基金的作用,用于扩大再生产。
6. 商品拜物教
【答案】商品拜物教是指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人与人的社会关系被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从而使商品具有一种神秘的属性,似乎它具有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神秘力量。马克思把商品世界的这种神秘性比喻为商品拜物教。商品拜物教的根源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正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这一矛盾,使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的社会性,不是表现为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直接的社会关系,而是表现为人们之间的物的关系和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从而使商品成为一种充满神秘性的东西,产生了商品拜物教。货币产生以后,商品拜物教发展成为货币拜物教,此后还出现了资本拜物教、利息拜物教、地租拜物教等等。要消除这些拜物教,就必须彻底消除生产资料的私有制。
二、简答题
7. 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的“福利制度”?
【答案】(1)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制度”的内容第_次世界大战后,西力一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了各种形式的社会“福利制度”。它的主要内容有两类:一类是社会保险,为丧失
劳动能力者或失业者提供各种保障措施,如失业救济、医疗保障、养老金、抚恤金、伤残救济,乃至儿童津贴等; 另一类是社会福利补助,为低收入者和贫困阶层提供福利补贴,如低收入家庭补助、住房补助、病假补助、社会保健等。在某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这些福利项目和措施几乎囊括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各个环节,使工人阶级,特别是贫困阶层的物质生活状况得到一定改善。
(2)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福利制度”的原因
①推行“福利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在恢复和发展经济过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加深,资产阶级政府为了稳定社会生活和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采取了一些调整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及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同时逐步推行福利政策,采取各种福利措施,以求整个社会在一定时期的安定。
②推行“福利制度”是缓解生产与消费矛盾,促进经济发展的需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频繁爆发,企业经常开工不足,生产与消费的矛盾十分突出,而推行“福利制度”,可以刺激社会需求,带动商业、金融、卫生、保险、服务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从而减轻经济危机的破坏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
③“福利制度”的实行是劳动人民进行斗争的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广大劳动者为维护自身经济利益开展了广泛的斗争,使资产阶级遭到沉重打击。资产阶级为了缓和劳资矛盾,改变其统治手法,被迫做出一些让步,推行各种“福利制度”,以遏制工人阶级举行的经济罢工和政治斗争。
(3)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福利制度”的实际效果
①一方面,“福利制度”使劳动人民在物质文化生活方面获得了一定改善,特别是对社会上的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给予较多照顾,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劳动者在物质生活方面的后顾之忧;
②另一方面,“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资矛盾和贫富对立,有利于安定社会环境,对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助推和稳定作用。
(4)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福利制度”的资金来源
“福利制度”的资金来源有三个方面,即国家财政补贴、企业缴纳和个人出资。其中,财政补贴来自于资产阶级国家的税收,而广大劳动者是主要的纳税者; 企业缴纳的福利基金是企业工人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劳动者个人的出资则是其劳动力价值收入的一部分。因而从福利资金的来源来看,不过是把劳动者所创造的社会财富的一部分,特别是工人必要劳动所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以“福利”形式再分配给劳动者,也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o
(5)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福利制度”的本质
“福利制度”的推行,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在不触动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分配关系的一种局部调整,它丝毫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更没有改变劳动者的被剥削地位。正如马克思所说,雇佣工人“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实际上不过表明,雇佣工人为自己铸造的金锁链已经够长够重,容许把它略微放松一点”。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