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昌大学公共管理学院621行政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态度

【答案】态度是指个人对某一特定对象的心理反应倾向,具有行为指向性的特点。主体对某一事物的态度,最终是通过其行为来体现的。态度由三部分组成:

①情感成分,包括对态度对象的情绪反应;

②认知成分,包括对态度对象的想法和信念;

③行为成分,包括对态度对象采取的行动或可观察的行为。情感成分、认知成分和行为成分共同形成对态度对象的评价。态度按来源分为三种:以认知为基础的态度、以情感为基础的态度和以行为为基石出的态度。

2. 强制性权力

【答案】强制性权力是指行政主体可以依赖权力集中的势能,利用物理的力量进行制裁或威胁,强迫行政客体服从就范的一种权力。这种权力的基础是行政组织所拥有的威胁和惩罚手段。这种权力最原始的形式就是体罚、鞭答等手段的运用。现代社会则以科层的强制势能为主,暴力通常只是一种后盾。行政客体对于强制性权力的服从是因为他们惧怕惩罚。

3. 公共政策分析

【答案】公共政策分析是指对公共政策的调研、制定、分析、筛选、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进行研究的方法。公共政策分析的核心问题是对备选政策的效果、本质及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在运筹学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运筹学和系统分析侧重于对系统进行定量分析,公共政策分析则侧重于对问题的性质进行分析,从而发现新的政策方案和解决途径。

4. 职位调查

【答案】职位调查是指政府现有职位的有关情况做详细的了解,并对有关资料加以全面收集的过程。对职位有关情况的了解包括以下内容:工作性质、工作数量、工作时间、工作难易程度、工作责任轻重、工作职权范围、工作报酬、所需资格条件以及所接受和所实行的监督等。也有人以“七W ”来概括职位调查所要了解的情况和内容,即:Who (何人),What (何事),Why (为何),When (何时),Where (何地),How (何法),Whom (为何人)。职位调查所需收集的有关资料主要是指职位所在机关的资料,如各种法律法规、行政命令和条例中的有关机关权限、部门权限、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规定。职位调查中采用的方法一般有填表法、直接访谈法、实地观察和综合调查法等。

5. 身份保障权

【答案】身份保障权是指行政公务人员依法享有终身任职,非有重大过失不得被免职、开除、辞退或者解聘的权利。公务员享有身份保障权的原因在于:

①保持公务员队伍稳定和行政管理的连续性的需要;

②保证公务员公正履行职责的需要;

③现代社会发展日益复杂化、专业化的需要。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有利于各种复杂问题的顺利处理,有利于各种复杂、专业工作的完成。

6. 集权制

【答案】集权制,又称独立制或完整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上级,下级处于被动服从和严格受控地位,其行政行为基本上取决于上级指令的一种组织体制。

①优点是:集权制指挥坚强有力,计划统筹兼顾,同时有利于严明行政纪律,也有助于大型公共建设项日和综合性社会事务的管理:

②缺点是:权力过分集中不仅会使下级意志消沉,而且一旦权力的行使出现重大失误,就可能严重损害行政组织的社会目的,并抑制组织的持续效绩。

7. 马克斯·韦伯

【答案】德国人马克思·韦伯是社会学的三大“奠基人”之一,作为现代最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其研究领域涉及政治学、行政学、法学等。他的以“合理性”和“合法性”为中心概念的官僚制或官僚科层组织理论,即以“官僚模型(BureaucracyModel )”为主体的“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被认为是组织学的也是行政学的最重要的理论之一。其最大贡献就是提出和建立了现代社会的官僚模型的组织理论,并因此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8. 社会监督

【答案】社会监督通常是指社会舆论、公民、公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社会行为主体,依据法定的权力,必要时经过法定的程序,对政府及其官员实施的监督。在实际过程中,社会监督可能具有某些非规定性、非程序化的内容和形式,形成特定的诉求力和舆论压力。这种非正式的社会监督,常常对国家行政机关和行政官员构成潜在的、无形的、间接的监督,并可能诱发现实的、直接的、公开的批评。

二、简述题

9. 简述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责任之间的关系。

【答案】(1)行政领导者的职位是指承担一系列工作职责的领导者所对应的组织位置,它是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职位与任职者——对应; 行政领导者的职权是国家行政权的表现形式,是领导者实施国家行政管理活动的权能; 行政领导者的责任是指职务上应尽的责任。

(2)行政领导者的职位、职权和责任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职权是与职位联系在一起的。职权是由职位衍生出来的,职位的性质决定职权的性质。职权与职位有对称关系,职权的大小与职能的高低、责任的轻重相适应。比如说在同一个单位中,局长所承担的责任远比一个科长要大,所以其职位更高、权力更大。

②职权和责任必须一致。比职权更本质的东西是职责,也就是与职权相应的责任。权力与责任是不能分离的。权责分离的现象,无论有权无责抑或有责无权,都是在行政权力分配过程中所应该防止的。不仅如此,权力的大小也必须同责任的大小相一致。权大于责会导致权力滥用,责大于权会导致工作无法开展。所以,在行政权力的分配过程中,还应该把握权力与责任的匹配。

③职位与权力要保持统一。在行政权力分配过程中,每一个层次、每一个部门的权力都必须做出明确无误的规定。行政权力分配的对象既不能职大于权,也不能权大于职。职位与权力要保持切实的统一,否则,就会引起行政组织内部的矛盾,甚至会发生权力争夺现象,导致某种无序化状态,影响行政管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10.简述行政权力的结构。

【答案】行政权力结构是指行政权力整体性的关系状态和有序性的活动过程,是建立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权力分工的基础之上的,既包括行政管理中权力安排的静态结构,也包括行政管理中权力运行的动态活动过程。具体分析如下:

(1)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由纵向的层级结构与横向的部门结构两个方面构成。

(2)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是指由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动态结构的特点在于:

①行政权力是一种矢量,其作用方向和轨道具有明显的指向;

②行政权力的运行呈现明显的层次性,其中间过程存在许多中介;

③时间在行政权力动态结构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④行政权力动态结构中还应该包括权力作用的结果。

11.简述社会主义国家行政责任问题。

【答案】社会主义国家行政责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巴黎公社时期国家行政责任问题

在巴黎公社时期,就实行过选举者可以随时撤换被选举者、被选举者对选举者负责的原则。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原因,社会主义国家行政责任制度的内在机制,一直未能得以明确,自僚主义的侵权和损害行为始终未能得以有效克服。

(2)中国国家行政责任问题

我国关于行政责任的宪法原则是明确的。我国宪法从根本上规定了政府和政府工作人员对国家权力主体负责的政治法律原则; 并明确指出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但在实践中,我国行政责任一直存在着法制化程度较低的问题,具体表现在:

①在法律制度上,缺乏完整的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的体系。于宪法之下既没有配套成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