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作为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基础的数学已经渗透到科学、技术、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强数学教育,提高全民族的数学素质就变得尤为重要。我国著名天文学家王绶琯院士在经历了多年的科普事业探索后认为科学素质教育实质上属于一种科普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基本科学素质就要以广大的初中生为切入点,并探索了一套“教学生做科普”的校园科普模式,在北京二中、人大附中等中学的初二年级推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本文首先对“教学生做科普”校园科普活动模式和教育理念进行了分析,进而分析了当下初中数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依据“教学生做科普”校园科普活动模式开展数学主题科普的优势。分析发现,初中二年级数学课本中缺乏数学史和数学应用性相关内容,教学内容相对固定,学生自主探索,自由发挥的机会较少,不利于达到初中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由于校园科普活动限定条件较少,便于广泛开展,因此本文认为其是当下行之有效的校园科普方式。
其次,为实现补充数学史和数学应用价值知识的目标,本文依据“教学生做科普”校园科普活动模式和思想设计了“用数学说话”和“数学人物故事剧”主题教案,并邀请相关教师对教案进行了评价,依据评价结果对教案进行了相应的修改。
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思路以及国内外研究综述;第二章对“教学生做科普”校园科普活动方案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并分析了当期数学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依托“教学生做科普”校园科普活动模式的数学科普活动的优势;第三章在当前数学课程存在的不足的基础上,依据校园科普活动模式设计了两个数学主题校园科普活动,目的在于弥补时下数学课程中的不足;第四章依据教案的评价结果对教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第五章为结论,本章对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设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