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875地理学科基础[专业硕士]之人文地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种族
【答案】种族又称人种,是在体质形态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种族这一概念以及它的具体划分都是具有相当争议性的课题,其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文化中都有差异,种族的概念也牵涉到诸如社会认同感以及民族主义等其他范畴。世界上有四大人种:亚洲人种(黄种人)、高加索人种(白种人)、非洲人种(黑种人)、大洋洲人种(棕种人)。
2. 行为空间
【答案】行为空间是指人们活动的地域界限,它既包括人类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也包括人们间接活动的空间范围。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经历的场所和通路; 间接活动空间是指人们通过间接的交流所了解到的空间范围,既包括通过邮政、电话等个人间的联系所了解的空间,也包括通过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宣传媒介所料及达到的空间。
3. 通勤活动空间
【答案】通勤活动空间是由于居住场所与工作或上学场所处于不同的地点,上下班、上下学所经由的路线和地点构成的行为空间。该行为空间由持相同目的的通勤者和通学者所构成,在城市运输高峰时间由居住地移向工作地点或者学校。居住地和下作地、学校的场所,以及可以利用的交通手段决定通勤和通学的行为空间特点。
4. 民俗
【答案】民俗的形成都是一定地域内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产物,并具有很深的社会根源、历史根源和地理根源。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中,民俗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由简到繁的发展过程。民俗形成后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一个民族的社会历史进程而变化的。因为在一个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有的民俗有利于生产和民族的繁荣,有的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繁荣。所以,有的民俗小断地被改革或淘汰,而新的民俗又会逐渐形成发展起来。
5. 大都市区
【答案】大都市区是一个大的城市人口核心,以及与其有着密切社会经济联系的、具有一体化倾向的邻接地域的组合,它是国际上进行城市统计和研究的基本地域单元,是城镇化发展到较高阶段时产生的城市空间组织形式。
6. 埃拉托色尼
【答案】埃拉托色尼,古希腊著名的学者,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他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 )这一名词,Geo 为地球,graphe 为描述,并用它作为《地理学概论》的书名。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二、简述题
7. 简述汉藏语系及其地区分布
【答案】汉一藏语系分布于中国及其附近地区。在使用人数上,属世界第一,使用人数在12亿人以上。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汉语
汉语历史悠久,分布地域广,自然地理条件差异明显,加上政治、军事活动导致的移民等原因,因此汉语分化程度很深,内部方言较多。一般认为,汉语包括有七大方言,四大官话(即次方言)。它们是:北方方言(北方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下江官话),吴方言,湘方言,粤方言,闽方言,赣方言和客家方言。
(2)汉一藏语系的其他语言
①藏缅语族
在该语族中有藏语支、缅语支、彝语支和景颇语支。
a. 藏语支中有藏语、嘉戎语和门巴语。藏语分布于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以及相邻四川、甘肃、青海的部分地区,还有国外与青藏高原相连接的地区; 嘉戎语分布于阿坝藏族自治州和甘孜藏族自治州等地区; 门巴语分布于西藏的墨脱、林芝、错那等地。
b. 缅语支主要分布于缅甸境内,有缅语、克伦语、若开语、钦语、克耶语。在我国云南省境内西南部有载瓦语和阿昌语也属于缅语支。
c. 彝语支在中国境内包括彝语、哈尼语、傈僳语、拉祜语、纳西语和基诺语,主要分布于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的部分地区。
②苗瑶语族
苗瑶语族中有苗语与瑶语两个分支。苗语分支在我国有苗语和布努语,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湖南和广西。瑶语分支有瑶语、勉语,在我国集中分布于广西、海南、湖南、云南、江西的部分山区。在国外,苗瑶语族还分布于越南、老挝、泰国和缅甸。
③壮侗语族
壮侗语族包括壮语、傣语、侗语和黎语。壮语主要分布于广西,是我国除汉语外使用人数最多的语种。傣语分布于云南西南部。在泰国为中部泰语(即曼谷语)。侗语分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三省交界处。黎语主要分布于海南岛南部。
(4)其他从属未定的语言
在汉一藏语系分布区边缘,还分布有一些虽与该语系有些关系,但其从属关系又未确定的语
言,它们是口语、朝鲜语和越南语。
①日语主要分布在日本境内,其分布范围基本上与国界重合。虽然日语在文字上应用汉字及偏旁创造假名,但语音上仍与汉语差别较大。该语言的归属未定,多数学者认为属阿尔泰语系。
②朝鲜语朝鲜过去虽然使用过汉字,但其语言、文字与汉语、汉字均不同。多数学者亦认为应属阿尔泰语系。
③越南语
越南在过去也用过汉字,并改造为“喃”字。20世纪以来,其文字采用拉丁化拼音。有人认为越语与柬埔寨的高棉语以及马来西亚和印度的一些语言共属南亚语系。
8. 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
【答案】(1)旅游业的经济特征
①旅游业是一种无形的出口产业
它把社会上的物质产品组合起来,向旅游者提供服务。
②旅游是一种零散的综合产品
它由多种经济部门组合而成,同时受多种经济部门的制约和影响。
③旅游业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
表现在:旅游产品不能储存,而旅游需求的季节波动又非常大:旅游需求受外部不可预测的因素的影响
(2)旅游与经济发展
旅游开发在不同的地区所需的成本和取得的效益,取决于开发地区的资源状况、经济结构和地理区位。对十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旅游业赚取外汇是实现工业化的一种手段。
(3)旅游与收支平衡
对于任何国家,发展旅游业的一个主要目的是赚取外汇,改善收支平衡状况。作为非贸易外汇收入的国际旅游收入是国际贸易中最大的项目之一。
(4)旅游与就业
①旅游业是一项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利于扩大就业。
②旅游业的直接就业是由于游客的直接消费产生的,即各种旅游企业中的就业人数。
③旅游业是一项季节波动较大的行业,旅游就业也会受到季节性变化的影响,季节性工作多是旅游业的一大特点。
④旅游业为妇女提供的就业机会较多。
⑤从事国际旅游的员工,要求懂外语,员工结构与其他行业不同。
(5)旅游与税收
旅游业通过本身的经营活动,在增加外汇收入的同时,还能够带来盈利,在资本主义国家,政府从旅游业发展中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主要是税收。
(6)旅游与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