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875地理学科基础[专业硕士]之人文地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地理结构
【答案】任一政治地理单元都有一定的政治地理结构,政治地理单元是由某一空间范围内的政治现象与地理环境的有机结合而成的,政治地理结构可分为政治空间结构和政治实力结构。
2. 旅游目的地
【答案】旅游目的地是吸引旅游者在此作短暂停留、参观游览的地方。现代旅游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旅游方式和旅游目的地的管理重点,所以旅游目的地的概念也在发生变化。人们对旅游目的地概念的认识与旅游需求的内容有关,旅游需求的变化导致对目的地内涵与外延认识的不断调整,目的地的管理重点和营销重点也随之发生变化。
3. 持续农业
【答案】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它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持续农业的目标一是要增加食物生产,注意食物安全; 一是促进农村综合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贫困; 三是合理利用、保护、改善自然资源和环境。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农业的集约性、高效性、持续性和多样性,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优,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4. 郊区化
【答案】郊区化是城市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是指城市在经历了中心区绝对集中、相对集中和相对分散以后的一个绝对分散的阶段,它表现为人口、工业、商业等先后从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迁移,中心区人口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
5. 新型城镇化
【答案】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在于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着眼农民,涵盖农村,实现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
6. 城市感知
【答案】城市感知是指城市的景观给人带来的不同印象。这是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
文化背景不同而产生的。在城市里居住时间长的人与从农村或较小市、镇来大城市的人则会感到城市烦躁、忙碌,过于紧张; 也有人虽然感到不习惯,但又感到好奇,能够逐渐适应。
二、简述题
7.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特点。
【答案】(1)世界贸易不断扩大、世界生产要素市场逐步建立
①世界商品贸易迅速增长,规模不断扩大。
②劳务、货币、金融、技术、信息等世界市场发展起来,构成了完整的发达的世界体系。 ③产业资本国际化有了长足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大幅度增加。
(2)经济全球化发展地域差异明显
经济全球化过程在地区上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发达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在全球经济中占据绝对优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所占份额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
(3)国际水平分工进一步发展、经济格局发生变化
国际水平分工占有主导地位,打破了自然条件的局限,形成了高度发展的全球分工体系。 (4)经济全球化呈现多极化趋势
世界经济一体化形成了以亚太、西欧为中心的多极化格局。亚太、西欧地区一体化组织不断扩大,一体化程度提高,拉美、非洲一体化也有较大的发展。
8. 简述人文地理学研究的社会生态方法。
【答案】(1)社会生态方法的概念
社会生态方法即把人类看作是社会生态系统的主体,把自然界看作是人类的环境,又把人类看成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还把人类社会看作是人类的环境。这种辩证的方法,有助于正确地认识人文地理研究的主题一一人地关系,避免把人类和自然界看成对立的两极。
(2)社会生态方法用于人文地理学研究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将人文地理空间看作重要资源
人文地理空间与人类活动有关,从社会生态学来看,就成为重要的资源。占据优越的生态位置的人群,往往占据着优越的社会地位。经济地理、政治地理上的热点地区往往就是生态位置优越之处。个人、企业、集团,拥有有利的生态位置和生态空间,就拥有接近各种资源的便利性,便于在劳动和生产的空间分工中占据高层次、高效益的位置,便于了解市场信息和销售产品。
②将竞争机制引进人文环境研究
社会生态位既有社会生活空间的意义,又有强调人群或个人在社会上的作用和地位的含义。两种人群处于相同的生态位就必然产生竞争,而社会竞争的人文地理意义是利弊兼有的。竞争各方转移到与对手不同的生态位去,意味着开发新资源、新技术、新产品、新地区,促进了资源和空间的充分利用。但是,过度竞争使各方消耗能量太多,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所以,人文地理在分析社会生态位的基础上,应把握住竞争的度。人文地理研究社会竞争机制,合理配置资源,
对当前我国及各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协调区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使人文地理综合平衡研究定量化
社会生态方法将技术链作为人文地理研究的手段,根据技术链网可以进行投入一产出分析。投入一产出分析将所有不同的产业部门联系在一起,从各部门中间产品入手,通过数学方法求解列昂惕夫逆矩阵,就能求出其他方法所不能求出的部门间间接消耗,从而可按完全消耗有效调控经济平衡。这种方法提高了人文地理综合研究的科学性,这种思路也可用于其他社会活动的综合平衡研究。
④发挥人文地理在生态经济研究方面的作用
生态经济方法不仅涉及经济地理领域,还涉及社会地理领域、环境地理领域等人文地理研究的各方面。人类从生态经济部门着手,实质上是要协调经济与社会环境的全方位关系。社会生态方法使人文地理综合研究用于生态经济系统,分析技术作为中介在协调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过程中的作用,分析各部分之间的连结祸合关系,最终从生态经济平衡、生态经济效益和投入产出相适应等方面评价生态经济系统的运行。
9. 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从区域经济的角度看,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内居于社会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是自然经济区域中经济发达、功能完善、能够渗透和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行政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的统一体。中心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有:
(1)聚集作用
中心城市在其经济活动中能够实现商品和要素的集聚与扩散,成为一定区域内的资金、商品、技术、人才和信息活动的中心,是区域经济的产业聚集点。中心城市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聚集了许多优势行业和大量竞争力较强的企业,总体经济实力明显强于周边其他城市。成为带动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指挥中心,能够带来巨大的集聚效应和巨大的商业机会,即“吸虹效应”。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是高层次与综合性的,主要通过其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来体现。
(2)辐射作用和带动作用中心城市比一般城市具有规模优势和经济实力,是区域内先进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其经济势能远远高于周边的其他城市。同时,中心城市的基础设施完备,金融、商贸、运输以及中介等服务机构配套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极强,对周边地区产生很强的辐射力,通过这种特有的极化与扩散效应,带动区域以及区内其他城市的发展,成为区域和区域内城市群的“火车头”,各方面的建设与发展均快于或优于其所辐射的区域和其他城市,起着导向与示范作用,这种示范作用通过中心城市的创新机制得以保证。
(3)生产功能
中心城市的生产功能是指能吸引和利用国内外先进技术,形成较高生产力,利用国际经济和新技术的积极因素,使生产要素达到最佳组合,形成新技术产业,实现城市工业化、现代化,使城市的主导产业在国际市场上具有优势,在国际贸易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而导致国际市场对其主导产业和产品有一定程度的依赖性。中心城市一般具有相对完整、一定规模的工业生产职能,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