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郑州大学中国考古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青花瓷
【答案】青花瓷是源于中国、遍行世界范围的一种白底蓝花的高温釉下彩瓷器,常简称青花。广义上的青花包括一切白底蓝花的陶器、石胎瓷和瓷器。狭义的青花以明清景德镇窑的产品为标准,要满足以下特征:①胎体要完全瓷化;②蓝色的纹样要由含钴的颜料发色;③必须是釉下彩;④最终要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成。狭义的青花的最主要的产地是中国、朝鲜和日本,三地用料基本相同,只是微量金属含量不同,所以发色有别。
2. 富春山居图
【答案】《富春山居图》是元代黄公望的水墨画作,纸本、水墨。此图描绘了富春江两岸的景色,水墨渲染,格调平淡天真,洗练苍劲,远景近景都刻画得淋漓尽致。此图是传统山水画到元代画风变化的代表作,对于后世画坛影响很大。画卷在清初吴之矩收藏时,曾遭焚毁,经抢救分为两段:前面一段流入清宫,现藏台湾,后面一段现藏浙江省博物馆。
3. 土墩墓
【答案】土墩墓是古代墓葬形式之一。西周至春秋流行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特点是:不挖墓穴,只在平地堆土起坟埋葬。随葬品多为印纹陶器、原始瓷器和带地方特征的青铜器。研究者多认为是吴越文化的葬俗。
4. 御土窑
【答案】御土窑是指元代景德镇烧造贡瓷之窑。元世祖中统元年,以一种神秘瓷土为原料生产的陶瓷器颇受皇家欢迎,并为朝廷所垄断,成为专门烧造皇家御用器皿的专用土,被封为“御土”。元惠宗时孔齐《至丘直记》“饶州御土”条云,“饶州御土,其色白如粉垩,每岁差官监造器皿以贡,谓之御土窑。烧罢即封土不敢私也,或有贡余上作盘、盂、碗、碟、壶、注、怀、盏之类,白而莹色可爱,底色未着油药处,犹如白粉,甚雅薄难爱护,世亦难得佳者。”
5. 璧
【答案】璧是中国古代重要礼器,有“苍璧礼天、黄琼礼地”之说。璧是一种圆板形、片状、中部有孔的玉器, 《说文》“璧”条载:“瑞玉,圆器也”。《尔雅》释“璧”:“肉倍好谓之璧”的说法,肉即边,好即孔,边为孔径 的两倍便是璧。
6. 侯马晋城
【答案】侯马晋城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晚期都城新田遗址,位于丄西省侯马市区西北部。年
代在公元前585年~前416年,于1952年发掘。该城由6座城址组成,白店、台神、牛村、平望4座城连成一片,其东为呈王古城,东北为马庄古城,在牛村古城及平望古城内均发现有夯土台基,可能是宫殿区。在呈王古城南的秦村发现春秋晚期盟誓遗址,出土了侯马盟书,是研究中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和盟誓制度的珍贵史料。牛村古城南郊有铸铜、制陶、制石器等手工作坊遗址。其中侯马铸铜遗址为研究晋国铸铜工艺提供了重要资料。在浍河以南的上马村还发现了大片东周墓群。
7. 模印拼嵌画像砖墓
【答案】模印拼嵌画像砖墓是指墓内壁面用模印画像砖拼嵌成大幅砖画的东晋南朝墓葬,分布于南京市及附近的丹阳县等地。其做法是将画像按粉本分别模印在多块砖坯上,入窑烧成砖后,再拼嵌在墓壁上。模印拼嵌画像砖墓是在一块单砖构成一幅画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到东晋末南朝初出现了由多达十块到数百块砖构成的大幅画面。这些砖画是研究东晋南朝绘画艺术、服饰制度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8. 地层学
【答案】地层学,又称层位学,是考古学中的术语。地层学最初来自地质学,是指对于地层堆积和遗迹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研究,即在考古发掘中判明地层和遗迹的相对年代关系。考古地层学主要有先后关系和共存关系两种基本情况。
二、简答题
9. 简述“二里岗文化”
【答案】(1)概况
二里岗文化以河南郑州二里岗遗址命名,其文化遗存在河南分布最为密集,根据郑州人民公园、邢台曹演庄、安阳小屯以及黄胺盘龙城等地的地层关系,二里岗文化早于小屯文化。二里岗文化包括郑州商城、偃师商城、安阳洹北花园庄等大量遗存在内的商王朝早期至盘庚迁殷这一段商代前期的文化遗存。在河南、陕西、湖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江西等地均发现有这类文化遗存。根据郑州二里岗和南关外的地层关系,可将二里岗文化分为早、晚两期。
(2)文化特征
二里岗文化的特征
①经济类型
在农业上已经较多地使用青铜工具,这些工具主要有翻土的锸和耜、松土的赙、砍伐的斧、修整木头的斫等。当然还有一些石器、骨器和蚌器,如收割用的石镰等。种植的主要作物有禾、黍、麦、粟和黄豆等,用石臼加工粮食。商人酗酒成风,酿酒技术相当发达。被称为五畜的牛、羊、马、猪、狗在郑州商城中均可见到,而以牛骨和猪骨为最多。但渔猎还是当时人们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②陶器
陶器以灰陶为主,陶胎薄而均匀。常见的器类是作为炊器的覷、鬲、郢和夹砂罐,食器有豆和簋,盛贮器是盆和大口尊。这一时期的陶器以细绳纹为主要装饰。
③青铜礼器
已经出现了成套的青铜礼器。
④墓葬与祭祀
墓葬的大、小规格和随葬品相差悬殊,但几乎都有腰坑,较大型的墓葬有随葬海贝的,但不普遍。经常用人或动物作为牺牲来祭祀,但每次所用的数量很少。卜骨有灼有钻或有灼无钻,但不见有凿者。
10.简述大溪一屈家岭文化
【答案】(1)概况
大溪文化由四川省巫山县大溪遗址而得名,以长江中游西段两岸为分布中心,年代在距今6400~5300年间。屈家岭文化因湖北省京山县屈家岭遗址而得名,以江汉平原为分布中心,在距今5000~4600年间。屈家岭文化分前后两期,后期已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大溪一屈家岭文化可视为一个系列的文化。
(2)文化特点
①生产工具
生产工具中除了常见的穿孔石铲、斜双肩石锛和石镰外,有些遗址发现较多的石働和椭圆形石片切割器等打制石器,甚至出现专业的石器作坊。纺织技术业得到了相当的发展。
②经济类型
以稻作农业为主,在建筑遗迹的红烧土中普遍发现稻谷壳印痕经过鉴定为人工栽培的粳稻。有些遗址更发现了成片的水稻田和小型的灌溉设施。除猪、狗外,鸡、牛、羊可能也已成为家禽家畜。渔猎采集等辅助经济仍占一定比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比重在减弱。
③陶器
陶器中的器类齐全,圈足器发达,凹底器多,这是同时期其他文化所缺乏的。有少量红陶黑彩、朱绘陶和彩陶,尤其是屈家岭的薄胎晕染彩陶和彩陶纺轮最具特色。
④建筑特征
早期出现了或为抵挡水患的城墙;晚期则出现一批城址。房屋有半地穴和地面建筑两种,有少量连间式住房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较多使用竹材建房和红烧土造房。有的房子还有撑檐柱洞或专门的檐廊,或在墙外铺垫一段红烧土渣地面,形成原始的散水。
⑤丧葬制度
儿童与成人的葬制基本相同,屈肢葬和以鱼随葬是大溪文化特殊的葬俗。屈家岭文化墓葬多为竖穴土坑,随葬品多寡不一。
11.判断考古遗存年代的方法。
【答案】(1)概说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