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346体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学校体育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要说明学校体育科研的基本任务。
【答案】学校体育科研的基本任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探索和论证学校体育改革及未来发展的途径,依据我国教育、体育发展的总目标及本地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我国及本地区学校体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对策。
(2)科学的提示出学校体育工作的规律,为合理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和总结学校体育工作的现状和基本经验,为了改进工作奠定基础。
2. 试析“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答案】20世纪初期,出现了美国的“新体育”学说。
(1)产生的背景
“新体育”学说也称为自然体育学说,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托马斯•伍德和赫塞林顿提出的体育理论。该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体育应包括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四个方面。
(2)历史意义
它带来了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场革命,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了对儿童身心发育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它的许多观点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它过分强调儿童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3. 长时间的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
【答案】运动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有:
(1)维持或增加心肌氧的供应,减少心肌工作氧耗量。运动可预防或延缓冠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并且能増加冠脉侧枝循环,增加冠脉直径,从而改善心肌的血液灌注和分布。运动训练能降低安静心率和动脉血压,减少循环血液中儿茶酚胺水平,从而使心脏的做功减少,心脏的氧耗量下降。
(2)提高心肌的功能和电稳定性。运动可增加休息和运动时的每搏输出量、射血分数,提高心肌抗缺氧能力,从而增加心肌收缩力和心电稳定性。
(3)血管贮备力増强。运动训练可致肌肉内毛细血管数增加;运动训练后血管舒张功能增强,
血管内皮可产生内皮舒张因子(EDRF ), 参与心血管功能的调节;另外,运动后血管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减弱,从而造成心脏负荷降低,心功能改善。
(4)运动通过增加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比值
力。
4. 学校体育管理的主要方法有那些?
【答案】学校体育管理方法是指为达到学校体育管理目标而采用的管理手段或途径。学校体育管理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法规管理法
学校体育管理的政策法规管理法是指运用国家各种有关学校体育的法令、条例、决议、规章制度等来管理学校体育的方法。政策法规管理法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和强制性等特点。包括《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等。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行政管理法
学校体育管理的行政管理法是指运用行政组织的职能与手段,对各级学校体育实施管理的一种方法。行政管理法具有权威性、指令性、针对性的特点。下达任务与检查落实紧密结合。教育、体育部门应相互尊重、相互协作、共同搞好学校体育。学校体育管理的目标管理法是指依据学校体育工作有关规划及计划,科学确定出一定阶段的工作目标并通过实施、检查达到目标的一种方法。行政管理法的要求包括:
确定目标要恰当,应从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目标不宜过高或过低。
要对目标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以便督促落实。
(3)评估与奖惩法
学校体育管理的检查评估与奖惩法是指不断地对完成学校体育工作目标的程度进行监督、控制,并针对完成情况采取奖励或惩罚的方法。表彰和奖励要客观、恰当,表彰和奖励相结合,奖励与惩罚相结合。
5. 在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控制运动负荷量度?
【答案】(1)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度的概念
体育课的运动负荷量度是指,学生在课中从事身体练习时所承担的运动的量与强度的总称,是身体练习对机体刺激程度的反映。
(2)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度的调控
体育课运动负荷量度的调控一般采用下列方法:
改变练习的某些基本要素,如速度、速率、幅度等。
改变练习的顺序和组合,调整间歇时间、练习与休息交替节奏。
改善糖代谢、增加胰岛素敏感性、减少血小板聚集性、增加纤溶酶活性、减轻肥胖等变化,从而提高抗动脉粥样硬化能
改变练习内容的难度,如将原来的30米慢跑(加速跑)改为30米加速跑(慢跑)。
改变练习的重复次数,如改变练习的密度。
改变练习的限制条件,如活动范围、器材的重量、附加条件等。
改变课的组织教法与形式,如循环法、竞赛法或分组练习等。
调整课中各项活动的时间比例,如教师指导组织措施,学生观察与休息等。
6. 简述体育课程的特点和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答案】(1)体育课程的特点
体育课程不仅应包括系统的运动知识和规范的运动技术要求,还应包括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体育课程设计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的,不是僵化的。
体育课程应强调在活动中产生体验,积累经验。
学校体育应把体育文化转变成适应学生水平和发展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现有的体育文化。
(2)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应符合课程目标要求
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在分析不同课程内容的多种功能及对现实课程目标的作用基础上,科学地选择体育课程内容。
符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需要
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教师,兴趣和爱好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体育知识和技术。
适应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使其通过努力能够完成课程内容要适应学生的实际身体活动能力和运动技术基础,通过学生努力能够完成。
与学校特点相适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现有资源的作用选择教材内容和制定教学计划时,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与学校的特点相结合,应有利于发挥本校的优势资源。
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运用贴近学生社会生活,简便易行的体育活动内容容易走进学生生活中。
7. 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1)不同点
真稳定状态是在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机体所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动态平衡,能量供应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很少产生乳酸和氧的亏欠,运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假稳定状态是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当进人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机体的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上,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运动过程中氧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