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635行政管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有限理性决策模型

【答案】有限理性决策模型是指以人的有限理性为前提,认为决策是寻求超过最低满意标准的解决方案活动的分析模型。这一模型由西蒙首创,是对理性决策模型的修正。西蒙认为,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完全理性是不存在的; 人的理性是介于完全理性和完全不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 而且最优选择的信息条件不可能得到满足,这就导致最优决策很难实现; 因而决策的策略选择只需超过最低满意标准即可。有限理性决策模型将决策过程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①找出决策的理由; ②找到可能的行动方案; ③在各个行动方案之间进行选择; ④对己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

2. 科斯定理

【答案】科斯定理是指揭示市场经济中产权安排、交易成本和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理论。这一定理是由英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提出来的,科斯定理包括两部分内容:

①科斯第一定理是:在交易成本为零的条件下,权利的初始界定的重要性并不影响效率,即不管如何界定产权,市场交易都将导致资源处十帕累托最优状态; 但现实交易成本不可能为零,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是不可能实现的。

②科斯第二定理是:在正交易费用条件下,交易权利的初始配置将影响交易效率,由此揭示了界定产权的重要性。

3. 不确定型决策

【答案】小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者面临可能出现的自然状态有多种,各种自然状态出现的可能性也无法作出主观的分析和估计的决策。由于与决策问题相关的客观状态变化的不可预测性,必然会加大决策的难度。对于这类问题决策者不但无法把握确定的结果,而且连决策风险的大小一也难以把握。在决策过程中,决策者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信息反馈上。常用处理不确定型决策的方法有:悲观法(小中取大准则)、乐观法(大中取大准则)、折中法(乐观系数准则)、最小遗憾法(大中取小准则)、平均法等。

4. 直线分权制

【答案】直线分权制是指把组织的一种职能或者生产程序的某一阶段或某一部分,相对独立

出来,作为一个组织来看待的组织结构模式。直线分权制不是真正的分权管理,而是介于直线职能制与事业部制之间的一种管理组织模式。其优点在于:调动组织各部门的积极性; 解决组织规模过大不易管理的问题; 行政首长将部分权力分给下级职能部门或生产单位,减少了自己的行政事务,从而把精力集中到战略问题上来。其缺点在于:行政长官难以为生产单位制订的明确任务,造成考核上的困难; 各生产单位领导人难以了解企业的全貌,在信息沟通和决策权力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在国家行政组织结构中,除某些大型公共建设项目需要外,通常较少采用。

5. 五权宪法

【答案】五权宪法是指孙中山先生在借鉴西方一二权分立学说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政治传统所创立的一种分权学说。其主要内容是:国家权力可划分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监察权和考试权五种。考试权就是指国家录用公务人员时要通过考试选贤任能,监察权是指要对行政官员进行监督。在三权基础上所增加的考试权和监察权,实际上是从三权之中的行政权里分离出来的两大权力。五权宪法学说是孙中山在总结西方历史并看到了三权分立的弊端之后,为克服行政权力膨胀趋势而提出的设想。

6. 特定社会环境

【答案】特定社会环境是指那些与行政组织的决策、转换和输出过程相关联的更为具体的力量,或更为直接的因素。特定社会环境对组织的目标和价值系统、结构系统、技术系统、管理系统和社会心理系统都产生直接和具体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组织对外部信息的感知和处理、并转化为影响组织内部特征的决策过程来实现的。与一般社会环境相比,特定社会环境对一个组织而言只有程度上的差别而无实质上的不同。

7. 3R 式授权

【答案】3R 式授权是指授权者授权过程中要做到尊重下属,保证下属所需资源,并对在组织成长过程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下属进行再投资的授权方式。其中,尊重(respect ), 资源(resources )和再投资(re-investment )三个关键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均为“R" ,故此得名。3R 式授权是处理授受关系的有效方式之一。

8. 考试录用

【答案】考试录用是指国家行政机关通过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核的办法,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择优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国家公务员的制度。录用国家公务员,必须在编制限额内按照所需职位的要求进行。新录用的国家公务员试用期为一年。试用期满合格的正式任职:不合格的取消录用资格。

9. 考试晋升制

【答案】考试晋升制是指以考试成绩作为公务员职务晋升的主要依据的晋升制度。1883年《彭德尔顿法》所确立的竞争考试原则不仅适用于公务员的录用,也适用于公务员的晋升。最早在公

务员制度中采用考试晋升制的是美国。目前,美国,日本,法国等国的公务员晋升普遍采用了考试晋升制。考试晋升制的基本做法是:由有关机关公布报考条件,符合条件的公务员自愿报名,主考机关组织考试,有权机关根据公务员的考试成绩决定是否晋升。考试晋升制的不足之处在于考试成绩并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公务员的实际能力:仅以考试成绩决定晋升,事实上有失公允。

10.行政发展

【答案】行政发展是指政府对行政组织实施有计划的干预,以完善行政组织提高行政组织效能的过程。行政发展具有正面性、整体性、客观性、目的性、过程性和连续性的特征。行政发展的前提是当前公共行政形态与系统环境的不适应性。行政发展的目的在于通过推动行政系统自身的革新以提高政府的公共行政能力。行政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具有多样性,改革是行政发展的基调。

二、简述题

11.简述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

【答案】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就是使行政责任得以成立的基本条件。换言之,构成要件是实现和形成特定事物性质和特征的某些关键性因素。从行政责任制度的角度说,实现和形成行政责任的性质和特征的关键性因素主要有:

(1)须是国家行政机关或行政公务人员的行政行为。行政责任由代表国家的具有法人地位的政府机关或政府官员的行政行为所产生。行政行为是政府机关和政府官员执行国家权力主体(机关)和行政上级所委任的行政管理事务的行为。因此,行政行为的政治和法律责任主体是国家,并因此产生出行政责任的属性:

①没有行政行为不产生行政责任;

②行政机关和行政公务人员执行公务的行为都是行政行为,一切行政行为都发生行政责任问题;

③国家行政行为产生行政责任,非行政行为不产生行政责任;

④非行政机关或行政官员因授权从事国家行政行为也产生行政责任。

(2)须有国家宪法和与宪法相一致的法律、法规的确认。行政责任必须经由国家的法的确认才能产生。没有法的确认,即使发生损害性行政行为及其后果,也不能产生行政责任。这在实践中表现为无法追究行政责任:

①行政责任由宪法、有关法律和法规的精神、原则和条款所同意、确认和规定;

②没有法的规定不产生行政责任;

③由法律规定不承担事实后果的行政行为不产生行政责任。

(3)须有特定的行为后果(事实)。只有当行政机关或行政官员的行政行为造成特定的损害性后果时,才产生实际承担行政责任的问题。没有损害性行为后果,行政责任就仅仅是“法理上”的责任,而不构成“法律”上的责任。法理是法律的理论前提,但只有法律上的行政责任才产生实际执行问题。

①(国家)行政责任中受害的一方恒定是公民,包括公民个人和公民团体,而行政责任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