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沈阳师范大学管理学院635行政管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现代行政方法
【答案】现代行政方法是指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以现代技术工程学、运筹学、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企业管理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等现代科学为基础形成的一整套政府管理的技巧方法。现代行政方法具有技术性、系统性、量化性、主导性等特点,是收益导向型的行政方法,有助于推动政府行政管理的体制变革和模式转换。
2. 扩张性财政政策
【答案】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货膨胀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减少税收收入和扩大财政支出来刺激社会总需求的增加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主要是指投资性支出,当社会总需求明显不足时,可以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而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是平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就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以,在减税和增加支出并举的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可能会导致财政赤字。
3. 反激励
【答案】反激励是指领导者通过向下属的心理施加反向负刺激,来激发他们的自尊心和荣誉感的方法。其设置一种强烈的危机情景,使行为者产生一种反作用力,进而形成强大的内压,以取得“置于死地而后生”的效果。这是一种比较特殊而又具有高超艺术性的方法,比竞争激励更进一步,需要有特定的客观条件,运用时一定要因人、因事、因情而定,不可盲目行事,以免适得其反。
4. 规范分析方法
【答案】规范分析方法,又称理论分析方法,主要是指通过价值判断做出结论的分析方法。即根据一定的理念、价值标准或行为规范对“是非”作出一定的评价。规范分析方法主要回答“应该怎么样”的问题。“应然性”是规范分析方法的主要的方法论特征。规范分析方法重视价值赋予,认为寻求公正、合理的价值应是人类行为的基本准则。
5. 治理理论
【答案】治理理论是指研究如何在公共管理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过程中,实现政府与公民共治的理论。从政治学的角度看,治理是指政治管理的过程,包括政治权威的规范基础、处理政治事务的方式和对公共资源的管理。特别地关注在一个限定的领域内维持社会秩序所需要的政治权威的作用和对行政权力的运用。治理理论的目的是研究如何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治理理论主要包括三个主要理
论:重视社会管理力量多元化: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倡导网络管理体系。
6. 亨廷顿悖论
【答案】亨廷顿悖论是指亨廷顿提出的“现代性”孕育着“稳定”,而“现代化”却滋生着“不稳定”的矛盾命题。现代化必然伴以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利益关系的调整,然而它在政治体制输出方面所造成的变革却加剧了腐化,由于与现代化相关联的政府权威的扩大和受制于政府活动的增加,严厉的反腐败举措反而可能增加腐败的机会。这就要求政府自觉地建立起自我规束的机制。由于政府缺乏自我规束的能力而导致政府下台甚至引发社会动荡的事例不胜枚举。因此,自我规束的能力才会成为评判政府公共行政能力的一项重要的价值标准。
7. 经济
【答案】经济是指用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获取较大的成果或收益的活动。在行政效率的研究中,经济涉及资源与投入之间的关系,可以简单的表示为资源(资金)和投入之间的转换率。经济性表现为获得特定投入时成本最低,或者说充分使用已有资金获得最大量和最佳比例的投入。行政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是衡量政府绩效的重要方面。
8. 新公共管理方法
【答案】新公共管理方法是指以现代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将私营部门的管理技术应用于公共部门的管理,以降低公共行政成本提高公共行政效能的现代行政方法。新公共管理方法主张在政府等公共部门广泛采用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和竞争机制,重视公共服务的产出,强调文官对社会公众的响应力和政治敏感性,倡导在人员录用、任期、下资及其他人事行政环节上实行更加灵活、富有成效的管理。在管理方法上,新公共管理明显带有企业管理的特征。
9. 分税制
【答案】分税制是指一国政府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对税种或税源以及税收管理权限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以确定中央和地方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的一种分级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包括分税、分权以及分设征收机构等。其中分税是前提,分权是要害,分设征收机构是保证。
分税制作为一种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收入分配关系的制度,是基于各级政府对税种或税源的分配。在一个以税收作为最主要财政收入的国家里,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收入分配集中在税收收入的分配上,但不是所有对税收收入的分配都可称之为分税制。因为政府税收收入分配形式有税收总收入分成形式、税收收入包干形式和分税制形式等,分税制仅仅是其中的一种。只有具备按税种或税源划分各级政府税收收入的特征,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间收入分配关系的制度才能称为分税制。分税制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划分税种和税收管理权限的制度,其实质是要解决两个问题:
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税种的划分,包括按税种的名称划分和按税种税源的划分;
②税收管理权限的划分,即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在税收政策方针制定权、税收法规立法权、
税收征收权、税收法规解释权、税收减免权、税收调整等项权限方面进行合理的划分。
分税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彻底的分税制,通行于管理权限较分散的联邦制国家,如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瑞士等国:另一种是不彻底的分税制,通行于管理权限较集中的国家,如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
10.确认事实权
【答案】确认事实权是指追究行政责任时,行政行为主体依法享有确定违法事实是否清楚无误的权利。事实清楚是责难和处分的前提,事实不清楚就不能追究行政责任。确认事实是保持行政责任顺利实施准确性和有效性的必要条件。行为主体和追究行为主体都有确认事实的权利,事实既包括特定行为主体的主观原因,也包括所处环境的客观原因,即动机与事实的统一。在任何情况下,认定事实都是实现行政责任所包含的制裁机制的首要条件,构成确立和确保行政责任的重要依据。
二、简述题
11.简述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
【答案】(1)政治性
是一切国家组织的共同属性。对国家行政组织而言,政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阶级性。阶级性是国家行政组织的本质特征。这种特征贯穿于国家行政管理的整个过程和全部活动中。
②决策性。随着行政国家的兴起,国家行政组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作用日趋突出,正在和己经占据国家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这主要表现在政府的公共决策力日趋强大,政府的意志事实上近乎左右国家的发展,其职能不仅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而且深入立法、司法等其他国家权力领域。
(2)社会性。由国家的社会职能所决定,主要指国家行政组织所承担的社会一般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存在两个相互联系的层次:
①服务性,是国家行政组织行政行为的出发点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②管理性,国家行政组织的服务性主要是通过它对广泛社会生活的有效的领导和管理来实现的。
(3)权威性
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强力和契约关系为基础,并以宪法、法律和国家武装力量为后盾。权威性有两个最突出特点:
①约束性。国家行政组织依据法律规定或进行行政裁量,对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以及广泛的社会生活实施领导、干预和施加各种影响,以法律和公众的名义通过行政行为对各种社会行为主体实行普遍的约束,适用者必须遵从。
②强制性。当政府的权威地位被破坏,即它对有关社会行为主体的依法实行的约束遭到抵抗、触犯、抵制、违背等时,它就将以国家的名义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其实行行政制裁。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