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844行政管理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题库
● 摘要
一、简述题
1. 简述国家行政组织的特征。
【答案】(1)政治性
是一切国家组织的共同属性。对国家行政组织而言,政治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①阶级性。阶级性是国家行政组织的本质特征。这种特征贯穿于国家行政管理的整个过程和全部活动中。
②决策性。随着行政国家的兴起,国家行政组织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日趋重要,作用日趋突出,正在和己经占据国家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这主要表现在政府的公共决策力日趋强大,政府的意志事实上近乎左右国家的发展,其职能不仅几乎覆盖了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而且深入立法、司法等其他国家权力领域。
(2)社会性。由国家的社会职能所决定,主要指国家行政组织所承担的社会一般公共事务管理的职能。存在两个相互联系的层次:
①服务性,是国家行政组织行政行为的出发点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②管理性,国家行政组织的服务性主要是通过它对广泛社会生活的有效的领导和管理来实现的。
(3)权威性
以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强力和契约关系为基础,并以宪法、法律和国家武装力量为后盾。权威性有两个最突出特点:
①约束性。国家行政组织依据法律规定或进行行政裁量,对各种社会组织和公民以及广泛的社会生活实施领导、干预和施加各种影响,以法律和公众的名义通过行政行为对各种社会行为主体实行普遍的约束,适用者必须遵从。
②强制性。当政府的权威地位被破坏,即它对有关社会行为主体的依法实行的约束遭到抵抗、触犯、抵制、违背等时,它就将以国家的名义并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对其实行行政制裁。
(4)法制性
基本涵义是“依法行政”,可以分为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国家行政组织自身建设的法制性和国家行政组织对社会公共行政管理的法制性。
(5)系统性
系统性是指国家行政组织具有极强的整体性,其权力关系、组织结构和T 作流程具有伤痛下属、上下贯通、左右联系、纵横交错、头尾相接、政令归一的特征。突出特点有:
①整体性。
②结构性。结构性指国家行政组织的按照社会分工对应组织起来的部门化和专业化的机关权责体系的特征,在这个体系中,不同的机关司掌不同的社会行为主体或行业,并实施相应的行政
管理,同时通过行政首脑在各个机关之间予以整体性协调。
③有序性。有序性指国家整体行政组织的按一定序列和等级组织起来的特征。这种序列和等级是以逐级授权为基础的,表现为各级行政首长或机关职责与权力的统属关系。
(6)发展性
是国家行政组织适应社会历史的进步,相应改变组织自身及社会管理行为的特征。表现为: ①动态性。是指国家行政组织永远处在动态之中;
②适应性。是指国家行政组织适应生态环境,即本国当时、当地的社会综合因素和总体发展水平,相应建立行政组织模式的特征。
2. 简述对行政执行能力和有效性的关注来源。
【答案】(1)政治学一政治经济学的视角。80年代,作为对戴维·伊斯顿为代表的“政治系统分析”的反对而倡导将“国家”重新纳入政治学研究中药地位的“国家回归学派”的兴起,国家自主性和国家能力问题开始再度受到学者的普遍关注。亨廷顿等人以及世界银行的研究,推进了这类研究的进程。
(2)发展经济学一社会学的视角。贡纳·缪尔达尔从反面关注了行政执行无能的问题。他把行政执行无能这类现象命名为“软政权”现象。软政权,又称为“规范疲软症”,是指后发展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行政命令贯彻能力的退化、行政实施效率的低下和法律规则被任意破坏而引起的综合现象。他把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中心的权力运作能力分为“硬政权”与“软政权”两种类型; 前者在政治运作方面具有明显的社会整合效能、稳定性与发展战略的宏观导向性,后者则相反。缪达尔认为,软政权不是政权缺乏强制力,或缺乏对社会的控制力量,而是行政无能的表现。具体表现为:缺乏立法和具体法律的遵守和实施,各级公务人员不遵从规章制度和指令,并常常和那些本应该管束其行为的有权势的人们串通一气。
(3)管理学的视角。管理学中对管理能力和执行力的研究与行政执行能力的研究直接相关。管理能力是指一系列与管理绩效相关的知识、技能以及态度的集合体。对执行力的关注则起源于人们管理当中“策略雷同而绩效为何大不相同”这一问题的关注。
(4)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的视角。大致从30年代开始,以“罗斯福新政”为标志,美国开始推行国家干预主义,期间,美国历届政府陆续制定了许多的政府规划项目,按照古典执行模型,这些目的正当、公共则政投入巨大的工程理应达到预期的目的,但是结果却多事与愿违。在这种条件下,执行的有效性问题日益成为一个引起公众防范关注、不可回避的、尖锐的政府公共管理问题。
3. 简述政府理论创新的进程与内容。
【答案】发达国家与典范革命相联系的行政理论研究的创新进程,基本上是在国家与社会、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框架之下,围绕着政府的职能和政府的有效性展开的。
这一时期行政理论创新的进程大体上可以分为60年、70-80年代和90年代三个发展阶段,而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分别有一些令人瞩目的理论和改革实践。如果说60年代的新公共行政强调公
共利益和公共责任,首开了质疑传统行政典范合理性的先河; 那么,70-80年代新公共管理强调则是通过基于管理主义的政府制度创新,全面增强政府公共管理的有效性; 而90年代的“政府再造”或重塑政府运动,则进一步发展为以“企业家政府”为基本价值标准,全面重新审视传统的公共行政,进而重新定义政府。从总体上看。这一进程有三个较为明显的特征:
(1)不同时期的理论具有很强的相关性、‘致性和融违性,譬如,都主张改革政府的组织结构和人事制度,都强调降低和限制政府的公共开支,都要求尊重国民参与的意愿和权利,都重视公共利益和公共责任,都反对官僚主义和提高政府管理的有效性等等;
(2)不同时期均有占据主导地位的主流理论,从而形成了虽然相通但却不同的新的“典则规范”;
(3)否定传统典范和创立心的典则规范的深刻程度逐步抬升。
4. 简述实现行政权力有效性的主要条件。
【答案】公共行政权力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基础,其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的交互作用,即合法、合理、实际运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合法性是公共行政权力的第一要素。在现代民主国家中,无论是三权分立或是议行合一的国家体制,公共行政权力的合法性都表现为符合宪法和有关法律所规定的范围、种类、程序和限度。
(2)合理性是公共行政权力的第二要素。其基本涵义是指公共行政权力的存在和运用,必须要符合国家、民族、国民的利益和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3)实际运用是公共行政权力的第三个要素,主要是指公共行政权力所特有的实际操作性质。公共行政权力操作不当,必不能实现其合理性。也必有悖于其合法性。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公共行政权力的实际操作及其有效性,是公共行政权力的现实基础。归根到底,行政研究的全部任务,就是要寻求保证公共行政权力有效运用的途径和方法
5. 简述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行政法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的相互关系。
【答案】任何一门社会科学的内涵,都不仅限于该学科的中心点,其意义都是建立在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比较、彼此相交的相互关系的基础之上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行政法学、企业管理学、社会学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具体分析如下:
(1)公共行政学与政治学的关系
政治学是主要研究国家的基本理论和制度的科学,公共行政学则主要研究政府体制和政府行为等行政现象,研究如何制定正确的政府目标和有效地达成这些目标的科学。两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公共行政学源自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的最初目的是研究如何有效地保卫宪法,是政治学的分支科学。
②两者的研究领域有差别,互为补充。行政学是藉政治学指引其努力的方向,政治学则赖于行政学充实它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