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文法学院844行政管理学之公共行政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述题
1. 简述行政违法的分类
【答案】①根据具体行政行为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行政机关的行政违法和被授权组织的行政违法。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分别确定不同行政行为主体的行政责任。其中被授权组织的行政违法,由该组织承担责任,授权的行政机关负连带责任。
②根据行为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作为的违法和不作为的违法。这种分类的意义有助于克服过去忽视不作为所产生的危害的现象,对于两种方式的违法都根据实际造成的危害追究责任。
③根据违反法律的内容,可以分为实体法上的违法和程序法上的违法。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实体法上的违法行为一开始就没有法律效力,而某些程序法上的违法行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较轻,经采取一些补救,仍有可能发生法律效力。
④根据所侵害的客体的不同,可以分为侵害组织管理关系、经济管理关系、社会管理关系等。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更准确地把握行政违法的危害性,确定具体责任的大小。
⑤根据所侵害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对公民合法权益的侵害、对法人合法权益的侵害和对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侵害。这种分类的意义在于更客观、合理地认识行政违法的危害城府,更准确地确定行政责任。
2. 绩效评估对公共管理带来了哪些新观念?
【答案】公共管理新理念主张公共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强调权力非集中化,公民为本和结果导向等。绩效评估为这些新理念的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1)绩效评估与公民为本。公民为本的理念是针对实践中公仆意识的缺乏和政府信任危机提出来的,其内涵包括回应公民需求、倾听公民呼声、给公民以选择权、公共服务设计和提供中的公民参与、以公民满意为部门绩效评价的主要标准等。显然,没有公民满意状况的持续调查,没有立足公民对管理活动效果的测定,那么公民为本只能流于空洞的口号。
(2)绩效评估与权力的非集中化。传统行政模式权力过分集中和死板的规章制度压抑人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导致效率低下。公共管理的新模式要求分权,“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作为组织绩效的测定和展示,绩效评估为上级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和控制绩效的手段,从而为分权化改革提供了基础。
(3)绩效评估与“结果导向”的管理。结果导向的管理要求“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而按效果拨款的前提是对结果(即绩效)的科学测定。传统政府管理模式“由于不衡量效果,也就很少取得效果”。反过来说,现代管理要取得效果,就必须对结果进行科学的测定。
(4)绩效评估与市场机制。市场机制主要是竞争机制,包括公私组织之间、公共组织之间的竞争。绩效评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在公共服务机构与公众的关系上,绩效评估能提供各个公共服务机构绩效方面的信息,引导公众做出正确的选择,从而对公共机构形成压力,迫使它们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在公共部门内部,绩效评估和在此基础上的横向、纵向比较有助于形成一种竞争气氛,同样会起到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效果。
3. 简述行政权力的结构。
【答案】行政权力结构是指行政权力整体性的关系状态和有序性的活动过程,是建立在行政管理活动中权力分工的基础之上的,既包括行政管理中权力安排的静态结构,也包括行政管理中权力运行的动态活动过程。具体分析如下:
(1)行政权力的静态结构。由纵向的层级结构与横向的部门结构两个方面构成。
(2)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行政权力的动态结构是指由权力作用的方向、方式、轨道、层次、时间和结果等要素结合在一起所构成的权力运行模式。动态结构的特点在于:
①行政权力是一种矢量,其作用方向和轨道具有明显的指向;
②行政权力的运行呈现明显的层次性,其中间过程存在许多中介;
③时间在行政权力动态结构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
④行政权力动态结构中还应该包括权力作用的结果。
4. 简述新古典综合学派的要点。
【答案】新古典综合学派又称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试图消洱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巨大裂缝,途径是实现凯恩斯总量经济范畴与新古典微观经济范畴的综合、静态经济分析与动态经济分析的综合,即实现所谓“新古典综合”或“混合经济”,从而建立一种新的经济理论体系。古典综合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汉森、萨缪尔森、希克斯等。新古典综合派的政策主张主要包括:
(1)主张采取“逆经济风向行事”的财政货币政策,以减少经济周期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在经济萧条时,主张采用膨胀性财政政策,在达到充分就业、出现通货膨胀时,实施相反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以求得萧条与繁荣时期的相互补偿,防止经济危机的爆发。
(2)主张在经济上升期实行赤字预算、发行国债,刺激经济快速增长。即将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和潜在的增长率作为测算财政赤字的基准,只要连续两年的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小于推算出来的潜在的生产总值时,即使在经济上升时期,也可以将赤字财政作为常规手段,连年不断的实行,从而挖掘生产潜力,减少产量缺口。
(3)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为重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不同,可相互补充,应配合使用,但运用扩大预算支出和赤字理财的财政政策比起实施操纵利息率的货币政策更能迅速直接地刺激经济扩张。
(4)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相机抉择”。由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各有特点,作用的范围和程度不同,因此在使用哪一项政策时,或者对不同的政策手段搭配使用时,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政府应根据不同情况,灵活地决定。
5. 简述行政权力的内涵。
【答案】行政权力作为政治权力的一种,是国家行政机关依靠特定的强制手段,为有效执行国家意志而依据宪法原则对全社会进行管理的一种能力。行政权力的内涵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理解:
(1)主体,行政权力的主体必须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2)根本目标,行政权力的根本目标是通过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有效地实现国家意志,国家意志是国家利益的体现。
(3)作用方式,行政权力的作用方式主要是强制性地推行政令。
(4)客体,行政权力的客体包括所有的居民及其所组成的各种社会组织和集团,囊括领土范围内的整个社会。
(5)性质,行政权力的性质是一种由社会上少数人行使的管理权力。
6. 简述现代行政现象。
【答案】现代行政现象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主要是发达国家所出现和形成的某些公共行政现象。现代行政现象具体表现为:
(1)行政职能扩展。行政国家职能的扩展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反映了一种对国家职能和法治原理的再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至60年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节奏明显加快,出现了大量的新思想、新观念、新学科、新技术、新行业、新文化、新财富,推动着人们形成新的需求和新的价值观念。在这些观念之下,政府不仅承担起了保国卫民的责任,而且承担起了扶助各行各业均衡发展,普遍提高各个阶层生活水准和道德、文化水准,防止个人私欲损害社会公益以及缓解社会矛盾的责任。政府行政职能的扩展造成了“行政国家”的兴起,“行政国家”的兴起则造就了一个“大政府”。
(2)不良行政现象增加。行政权力的扩展和强化导致行政国家的出现,行政国家的出现则进一步大大加强了行政活动。行政裁量权的广泛使用,使政府的行政活动几乎涉及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以行政权力的强化和行政职能的扩展为基础的政府行政活动的加强相应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行政现象,集中表现为:
①行政组织规模庞大。形成了许许多多结构复杂、分工细致、门类繁多的专业部门和各种行政委员会,与此同时,政府公务人员也大量增加。
②行政决策迟缓。这一现象直接影响了使政府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有效性。组织机构、人员规模的扩大使得参与决策各方的差异明显,在多数情况下,行政决策迟缓直接妨碍或损害公共决策应有的时效性。尤其在21世纪快速发展变化的历史条件下,行政决策迟缓将导致丧失各种可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