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南京工业大学电气工程与控制科学学院820自动控制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分析计算题
1. 已知两个最小相位系统固有部分
的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如图1所示,要求串联校正后
处,该校正装置
保持原有的稳态精度而使系统开环截止角频率位于图1中
(1)定性作出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线
(2)简述该两种校正装置的特点及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及校正后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渐近
图1
【答案】(1)图1(a ),要求系统的稳态精度不变,即频率特性的低频段保持不变,使系统的截止频率增大,系统 动态响应变快,则应该选择超前校正装置,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
及校正后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
如图2 (a )所示;图(b ),要求系统
如图2
的稳态精度不变,即频率特性的低频段保持不变,使系统的截止频率减小,则应该选择滞后校正装置,校正装置的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b )所示。
及校正后系统开环对数幅频特性渐近线
图 2
(2)超前校正具有相角超前和幅值扩张的特点,即产生正的相角移动和正的幅值斜率。超前校正正是通过其幅值扩张的作用,达到改善中频段斜率的目的。因此采用超前校正可以增大系统的稳定裕度和频带宽度,提高了系统动态响应的平稳性和快速性。但是,超前校正对提高系统的稳态精度作用不大,且使抗干扰的能力有所降 低。滞后校正具有幅值压缩和相角滞后的性质,即产生负的相角移动和负的幅值斜率。利用幅值压缩,有可能提 高系统的稳定裕度,但将使系统的频带过小;从另一个角度看,滞后校正通过幅值压缩,可以提高系统的稳定精度。
2. 求例图(A )、(B )、(C )所示机械系统的微分方程式和传递函数。图中位移输入量和输出量,为弹簧的弹性系数,为粘滞阻尼系数。
分别为
图
【答案】(1)图(A )中质量的受力如图(D )所示。 由牛顿第二定律
但是
可得
即
作零初始条件下的拉氏变换,得
故传递函数为
(2)设A 、B 两点如图(B )所示,A 点位移为对于A 点有
以静态平衡点为位移零点。各物理向量以
向下为正。假设阻尼器质量为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对于B 点有
消去中间变量
可得
因此传递函数为
(3)对于图(C )中力
的引出点,质量为零,该点受到两个弹簧力
但是
故有
3. 线性定常系统的状态空间方程式为
(1)求传递函数(2)设
和一个粘性摩擦
的作用,取力的正方向向下为正,有
求离散化的状态空间方程式;
(3)分析离散化前、后,该系统的能控性有何变化或联系。 【答案】(1)〔2)
(3)离散前. 系统的能控性判别矩阵为
说明系统完全可控。
离散后,系统的能控性判别矩阵为
说明离散后系统完全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