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西财经大学858财政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与私人部门投资相比,财政投资有哪些特点?
【答案】在任何社会中,社会总投资都可以分为政府投资和非政府投资两大部分。一般来说,财政投资即为政府投资,由于我国还有预算外资金的一部分用于投资,因而一般所说的财政投资是指预算内投资,有时称为“政府财政投资”。财政投资包括生产性投资和非生产性投资。财政投资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从投资目标看,私人部门投资多以利润最大化或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更多考虑投资的内部成本和收益; 而财政投资的出发点正在于为经济发展提供必需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外部性条件,追求社会效益是政府财政投资的重要目标。当然,这并不是说政府财政投资不要考虑经济效益,在政府财政投资方向一经确定后,就要进行投资项目的成本一收益分析,考虑经济效益。
(2)从投资领域看,经济利益目标使得私人部门倾向于投资市场化程度较高,投资期短,收
益快的项目; 而政府财政投资则更多顾及存在市场失灵的领域,可以投资于大型项目和长期项目。
(3)从投资资金来源看,私人部门的投资资金主要来自于自有资金及各种社会筹资,往往投资规模有限; 而政府投资则相对宽松很多,一般可以根据投资项目所需资金规模拨款进行投资,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等多种渠道筹资。
2. 试述基础设施投资的属性。
【答案】(1)基础设施的内涵
基础设施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指经济社会活动的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通信、水利、供电、机场、港口、桥梁和城市供排水、供气等。广义的基础设施,还包括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的科学、文化、教育、卫生等部门。
(2)基础设施的属性
①公共物品。狭义的基础设施是政府投资的主要领域。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基础设施与其他产业相比,具有不同特征。从整个生产过程来看,基础设施为整个生产过程提供“共同生产条件”。具有公用性、非独占险和不可分性,这些特性决定了它具有“公共物品”的一般特征。
②需要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型基础设施,大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而且它们的建设周期比较长,投资后形成生产能力和同收投资的时间往往需要许多年,这些特点决定了大型基础设施很难由个别企业的独立投资来完成,尤其在经济发展的初期阶段,没有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很难有效地推动基础设施的发展。
3. 结合美国和日本的经验教训,思考和总结我国财政政策实施和操作的基本经验。
【答案】我国自1998年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到2004年转向稳健财政政策这一期间的经济形势,
与美国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以及日本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经济形势十分类似,当年美国长期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后导致经济“滞胀”,日本实行扩张政策后陷入长期低迷,而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并顺利实现了转型,两相对比,可以得出一些有益的经验教训。
(1)财政政策的实施及其转型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对政治经济形势的准确判断,并及时转换政策目标。准确判断国内外经济形势,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政策措施以及推动政策转型,这是财政政策实施及其操作的基本经验。
(2)在政策操作上,突出主要政策目标,兼顾协同政策目标,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紧密结合中国的国情和经济运行的实际,以刺激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为中心目标,兼顾其他相关目标,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这方面的经验有:
①束封激需求和改善供给相结合,在采取扩大财政支出刺激投资需求的同时,着眼于经济结构调整,特别是注重农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
②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相结合,实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注重技术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升级,提高出口商品技术含量,改变出口商品结构,即不仅促进当前的经济增长,而且着眼于培育经济增长的“内生性”。
③刺激需求与调整分配政策相结合,特别是提高城镇中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水平,大力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扩大国内消费市场,从而逐步建立消费需求的稳定增长机制。
④没有奉行凯恩斯主义的减税政策,而是大力推行“税费改革”,通过清理乱收费、乱摊派减轻企业和居民额外负担,同时,充分发挥税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鼓励投资和消费,促进技术创新和出口。
⑤充分运用财政补贴和财政贴息于段,在扩大财政支出的同时,带动银行贷款的增长,对民间经济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扩散效应。
(3)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审慎操作。不论是扩张政策还是紧缩政策以及政策转型,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审慎操作,实行渐进式“微调”,防止扩张或紧缩过度,切忌急转弯引致大起大落,即目标要明确,步骤和方法要稳妥。
(4)实行增加政府支出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而不是实行减税政策,现在看来,这是一条成功的经验。扩张性财政政策有不同的类型,主要有以减税为特征的扩张性政策和以扩大财政支出为特征的扩张性政策的区别。
(5)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恰当配合,是财政政策既实现扩张效应又避免扩张过度的重要条件。我国在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同时,实行了稳健的货币政策,赤字债务化,因而可以避免经济增长的同时出现加剧通货膨胀的后果。
4. 试述政府干预手段,为什么会出现政府干预失效?
【答案】政府干预失效,是指政府干预非但没有弥补市场失灵,反而干扰了正常的市场规则,损害了市场效率。政府的运行是以政治权力为基础和前提的,而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权力不
能创造财富,却可以支配财富,甚至凌驾于经济之上支配经济,这正是政府干预失效的根本原因。
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可能有以下诸多方面。
(1)政府决策失误。大的方面包括发展战略和经济政策失误,小的方面包括一个投资项目的选择或准公共物品提供方式的选择不当等,而政府决策失误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巨大损失。
(2)寻租行为。在市场经济下,几乎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由于滥用权力而发生的寻租行为,也就是公务员特别是领导人员,凭借人民赋予的政治权力,牟取私利,权钱交易,化公为私,受贿索贿,为“小集体”谋福利,纵容亲属从事非法商业活动,等等。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应提供的信息是多方面的,诸如经济形势判断、气象预报、自然灾害预测等都是引导经济运行的重要信息,一日失误,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这种政府干预失效,主要可能发生在经济体制转轨国家。经济体制转轨的一个核心是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规范政府经济行为,转变政府经济职能,其中包括转变财政职能。
①财政职能的“越位”,是指应当而且可能通过市场机制办好的事情而政府却通过财政手段人为地参与,如政府热衷于竞争性生产领域的投资,代替了市场职能。
②财政职能的“缺位”,是指该由政府通过财政手段办的事情而财政没有办或者没有办好,如公共设施、义务教育、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的投入小足等,这些都是政府干预失效或财政失职的表现。
5. 运用IS-LM 模型说明财政赤字的挤出效应。
【答案】IS-LM 模型中的IS 曲线和LM 曲线,在固定价格水平条件下决定总产出和利率。财政赤字的挤出效应,是指由于赤字增加了政府支出而挤出了民间支出的现象。可以运用IS-LM 模型可以分析财政赤字的挤出效应,如图所示:
图 运用IS-LM 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1)当债务化融资而没有增加货币供给量时,均衡点由交点1升为交点2,将新的均衡点2
比照初始的均衡点1可以说明,由于财政赤字增加了政府支出的结果,是同时提高了产出和利率。
(2)均衡点4是原始的利率I 1和产出Y 4的均衡点,说明是在利率没有提高的条件下,由于财政赤字增加了总需求,从而扩大了货币供给量,促进了产出达到较高的Y 4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