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南京财经大学西方财政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公共支出增长的“经济发展阶段论”的理论解释内容是什么?
【答案】“经济发展阶段论”是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共同提出来的,他们用该理论来解释公共支出增长的原因。
他们认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政府投资在社会总投资中占有较高的比重,公共部门为经济发展提供社会基础设施,如道路、运输系统、环境卫生系统、法律与秩序、健康与教育以及其他用于人力资本的投资等。这些投资,对于经济与社会发展处于早期阶段的国家进入“起飞”乃至发展的中期阶段是必不可少的。在发展的中期,政府投资还应继续进行,但这时政府投资将逐步转换为对私人投资的补充。
马斯格雷夫认为,在整个经济发展进程中,社会总投资以及政府投资的绝对数会是增长的,但社会总投资占GDP 的比重以及政府投资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则会趋于下降。罗斯托认为,一旦经济发展达到成熟阶段,公共支出将从基础设施支出转向不断增加的教育、保健与福利服务的支出,而且这方面支出的增长速度将大大超过其他方面支出的增长速度,也会快于GDP 的增长速度。美国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变化证实了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推断。从图可以看出美国1902-1980年间财政支出结构的发展变化趋势,其中社会福利支出由7.1%上升为39.4%,而经济发展和运输支出则由28%下降为13.5%,另外,一般行政支出由12%下降为3.5%。
图 美国财政支出中主要项目所占比重的发展变化趋势
2. 如何协调公平与效率原则?
【答案】(1)公平与效率既然具有统一性,则两者必须兼顾。只顾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必然失之偏颇。但在政策实施中,从指导思想上,又不可避免地要根据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式侧重于某一方面,同时兼顾另一方面。对于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从总体上说,侧重于效率同时兼顾公平,是应有的选择。
(2)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公平不等于平均,目前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上仍要克
服平均主义,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拉开收入差距。但也不能把收入差距和效率等同,似乎差距越大,越有利效率的提高。所以,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指劳动致富,即在国家政策法令允许的范围内以正当手段获取高收入,舍此之外的非法所得,既不符合公平,也不符合效率。此外,收入差距要适度,要有利于推动效率的提高; 差距过大,将影响社会安定,不利于效率提高。因此,在提倡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同时,还必须通过税收和社会保障制度来调节收入差距,使之维持在合理的限度以内。
(3)如何通过市场和财政两种机制的有效结合实现两种原则的兼顾,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在公平分配方面,财政机制主要是通过税收、补贴来发挥作用。以保证每个公民的最低生活需要和社会福利水平。同时,通过市场机制提供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使每一个居民有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只要多付出劳动,多为社会做贡献,就可以得到更多的物质利益,从而使全社会达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3. 简述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
【答案】财政平衡与总量平衡的关系如下:
(1)财政平衡是社会总供求平衡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整体平衡研究财政平衡,就财政本身研究财政平衡难以得出全面、正确的结论。
(2)财政平衡是实现社会总供求平衡的一种手段。国民经济整体平衡的目标是社会总供求的大体平衡,财政平衡不过是其中的一个局部平衡。因而对社会总供求平衡而言,财政平衡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
(3)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国民收入决定因素中的消费、储蓄、投资以及进出口属于个人和企业的经济行为,是通过市场实现的,而财政收支属于政府行为,因而财政收支平衡是掌握在政府手中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财政平衡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间接调节社会总供给。
4. 试述我国财政补贴的调整与改革。
【答案】调整和改革财政补贴的基本思路是,根据WTO 《补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和《中国加入WTO 工作组报告书》中承诺的要求,首先是要取消不符合WTO 规则的补贴,同时要用足用好WTO 规则允许的补贴,做到既符合WTO 要求,避免引起对我国产品出口形成诉讼,又要提高财政补贴的使用效率,支持我国经济的稳定、和谐和快速发展。
(1)取消不符合WTO 规则的补贴
①取消针对出口的各种财政补贴。首先是取消针对出口的直接补贴,主要指政府根据企业的出口收汇实绩给予补贴、贴息和奖励,如对一般贸易出口500
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收汇每美元贴息
元人民币等政策。其次是取消针对出口的间接补贴,主要指根据企业的出口情况,减免部分或全部企业所得税支持出口而形成的各种间接补贴。
②取消我国曾存在的采用税收手段支持国产品替代进口的补贴,包括减免企业所得税、固定资产投入所纳税额进行更多抵扣、对此类设备投入的增值税予以全额抵扣和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等
形式的补贴,要在过渡期内全部取消。
③取消对农产品出口的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实物补贴,以及对出口产品加工、仓储和运输的补贴。
(2)合理利用可诉补贴
可诉补贴,又称黄箱补贴,是WTO 规则允许在一定范围内实施的补贴,各国都可以合理运用可诉补贴支持本国工商业发展。
有操作性的可诉补贴有:政府对某项产品实行不超过从价总额5%的补贴; 对某项产业实行小额补贴以弥补经营性亏损; 为解决某个大企业长期发展,避免产生严重社会间题而提供一次性补贴; 对一些规模有限、影响相对较小的企业直接免除政府债务,或授予补贴以抵消应付债款。
(3)用足用好不可诉补贴
①增加对落后地区的补贴。
②运用财政补贴,加强环境保护。
③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促进中小企业的加速发展。
(4)调整现行一些效率不高的补贴
①调整粮食补贴政策,改变农业补贴方式。
②取消对国有企业的财政补贴。
5. 简述2007年我国出口退税政策调整的主要内容和原因。
【答案】(1)主要内容
为进一步控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海关总署于2007年6月18日发布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的通知》,规定自7月1日起,调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这次政策调整主要包括3个方面:
①进一步取消553项“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退税,主要包括:濒危动植物及其制品、盐和水泥等矿产品、肥料、染料等化下产品、金属碳化物和活性炭产品、皮革、部分木板和一次性木制品、一般普碳焊管产品、非合金铝制条杆等简单有色金属加工产品,以及分段船舶和非机动船舶。
②降低2268项容易引起贸易摩擦的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主要包括:服装、鞋帽、箱包、玩具、纸制品、植物油、塑料和橡胶及其制品、部分石料和陶瓷及其制品、部分钢铁制品、焦炉和摩托车等低附加值机电产品、家具,以及粘胶纤维。
③将10项商品的出口退税改为出口免税政策,主要包括:花生果仁、油画、雕饰板、邮票和印花税票。
(2)原因
①偏高的出口退税率使调整具有空间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