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农业大学财政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试述税收的收入效应。

【答案】税收的收入效应,是指税收将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政府手中,使纳税人的收入下降,从而降低商品购买量和消费水平,如图所示。

图 税收的收入效应

横坐标和纵坐标分别表示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数量。假定纳税人的收入是固定的,而且全部收入用于购买食品和衣物,两种商品的价格也是不变的,则将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数量组合连成一条直线,即图中AB 线,此时纳税人对衣物和食品的需要都可以得到满足。

纳税人的消费偏好可以由一组无差异曲线来表示,每条曲线表示在个人得到同等满足程度下,在两种商品之间选择不同组合的轨迹。由于边际效应随数量递减,无差异曲线呈下凹状。AB 线与无数的无差异曲线相遇,但只与其中一条相切,即图中的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的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切点为在这一切点上,纳与轴线税人以其限定的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于衣物的支出为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食品价格。

相切,

切点为若政府决定对纳税人课征一次性税收,税款相当于AC 乘以衣物价格或BD 乘以食品价格,那么,该纳税人购买两种商品的组合线由AB 移至CD 。CD 与另一条无差异曲线

在这一切点

于衣物的支出为

食品价格。 由于政府课征一次性税收而使纳税人购买商品的最佳选择点由商品的数量组合。

2. 什么叫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是什么?

【答案】财政政策是指政府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依据客观经济规律,以特定的财政

上,纳税人以其税后收入购买两种商品所得到的效用或满足程度最大,即用与轴线的垂直距离乘以衣物价格,用于食品的支出为与轴线的水平距离乘以这说明政府课税对移至纳税人的影响,表现为因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减少商品购买量或降低消费水平,但不改变购买两种

理论为依据,调整财政收支规模和收支平衡而采取的财政措施的总称。

财政政策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

(1)财政政策主体。财政政策主体是指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主要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

(2)财政政策目标。财政政策目标是指通过财政政策的实施所要达到的目的,它是财政政策的核心,在财政政策体系中具有决定意义。当前,我国财政政策目标主要有以下四个: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和收入公平分配。

(3)财政政策工具。财政政策工具是政府所选择的用以实现财政政策目标的各种手段。一定的财政政策工具构成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它必须是为实现政策目标所需要的,可以影响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变化,而且能够为政府直接控制。财政政策工具一般可分为三大类: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国家预算。财政收入包括税收和国债。财政支出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支付。

对于财政政策目标来说,各种财政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缺乏有效的协调配合,各种政策工具之间可能产生相互冲突,从而抵消财政政策的效果。

3. 试分析我国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偏高的原因,思考控制‘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有效措施。

【答案】(1)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偏高的原因

目前,我国的一般公共服务主要包括人民代表大会、政协、党派团体、政府各部门等。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增加显然是党政机关扩大的结果,原有机关的扩大和机关新设,都会使机关经费一一“人头费”和行政业务费增加。

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公共事务”也日益增多,则必然带来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安全、检察、司法支出是用于维持社会经济运行秩序的保障。

②社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社会交往的规模日益扩展,犯罪和违法事件以及经济和社会纠纷也必然增多,相应的公共安全经费的增长也是不可避免的。

③国际交往也会随经济发展和外事活动的频繁而增多起来,于是,驻外机构的费用,迎来送往的支出也将呈不断增加的趋势。

行政支出不断增长是一个历史实践可以证实的不争的事实。然而,行政管理支出的绝对数是增长的,但它在财政支出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却应是下降趋势,世界各国一般都是如此。近几年一般公共服务支出膨胀,是全部财政支出中占比最大的科目。

(2)控制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有效措施

控制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的有效措施主要有:

①经济体制改革的小断深化要求加快政治体制改革,与之相适应,精简机构,压缩党政人员编制,加强行政管理费的管理和约束,提高行政经费的效率,已是当前经济发展和经济改革的内在要求。

②进一步完善政治程序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高透明度,公民也能得到充分的信息并实施有效的监督。

③参照各国的经验,可行的办法是对一般公共服务费支出的绝对规模或其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规定一个具有法律效力的指标,并由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审计部门对之施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和立法监督。

④与此同时,财政部门本身应加强管理和监督,主要是适应行政机构改革,规范行政管理费的供应范围,完善行政经费定额和考核办法,坚持支出程序,加强检查监督,走向法制化、规范化轨道。

4. 简析财政补贴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答案】财政补贴指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由此,财政补贴在各国都是被当做一种重要的调节经济手段。

财政补贴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表现在:

(1)财政补贴可以改变需求结构

人们的需求客观上有一个结构,决定这个结构的主要因素有两个:

①人们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的种类;

②各种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一般来说,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越低,需求越大; 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越高,需求越小。既然价格的高低可以影响需求结构,那么,能够影响价格水平的财政补贴便具有影响需求结构的作用。

(2)财政补贴还可以改变供给结构

财政补贴可以改变供给结构的作用,是通过改变企业购进产品的价格(供给价格或销售价格加补贴),从而改变企业盈利水平发生的。

(3)财政补贴可将外部效应内在化

对科学研究的补贴就是矫正外部效应的一个典型例证。一般来说,应用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由私人部门去承担更有效率,然而任何一项有突破性的应用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开发成果都会对许多领域产生影响,比如电子科研与开发的投入很多,成功率却很低,而且从事研究、开发的机构和个人不可能获得全部的收益,而财政给予补贴,可以降低研究与开发成本,缓解风险,实际上是将外部效应内在化,从而推进科研与开发的开展。

5. 简述财政赤字货币化的经济效应。

【答案】(1)财政赤字货币化极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通过货币创造为财政赤字融资会直接增加基础货币量,进而按照货币乘数作用扩大货币供应量,因而通过货币创造为财政赤字融资,是增加的新需求叠加在原有需求之上,对总需求具有较强的扩张作用,极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2)具体分析

但是否现实地导致通货膨胀,还需要进行具体分析,有以下三种情况需要考虑。

①一次性增加货币供给

通货膨胀可定义为物价总水平的全面持续地上涨过程。只有财政赤字在一段时间里持续地存在,而且通过赤字货币化持续地为财政赤字融资,才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因此,为弥补暂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