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31金融学综合[专业硕士]之货币金融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请说明简单凯恩斯模型、IS-LM 模型和AS-AD 模型这三个模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答案】(1)简单凯恩斯模型假设价格不变、利息率不变。用乘数理论刻画财政政策效应。该模型对总产出决定和政策效应的分析实际上是总需求分析。

(2)IS —LM 模型保持价格不变的假设。重点引入货币因素从而说明了利息率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该模型在利息率可变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利息率决定。对财政政策效应的分析既保留了乘数效应,又引入了挤出效应。此外,还分析了货币政策效应。但是,该模型仍然是总需求分析。

(3)总供求模型引入劳动市场从而分析总供给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于是放弃了价格不变假设。该模型在价格可变的情况下分析总产出决定,并分析了价格水平决定。不仅分析了需求管理政策的产出效应,而且分析了它的价格效应。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而且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2. 简述货币政策的时滞或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

【答案】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即货币政策的时滞, 是指中央银行从制定货币政策到货币政策取得预期效果的时差。

由于经济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 政府当局未必能及时认识和判断有无必要采取政策行动。即使认识到了采取措施的必要性, 但由于行政手续所需时间较长, 也未必能立即执行。而且, 在执行过程中, 假定无外界因素干预的话, 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奏效。一般地说, 货币政策的时滞可分为两部分进行测算:

(1)内部时滞。它是指从经济现象发生变化, 需要制定政策以矫正, 到中央银行实际上采取行动的时间过程。它可再分为两个阶段:①识别时滞。这是指从形势变化需要货币当局采取行动到它认识到这种需要的时间距离。这种时滞的存在是由于信息的搜集和情形的判断需要时间, 对某个时期的经济状况的精确度量只有在其后一些时候才能得到。另一方面, 即使有了明确的资料, 中央银行做出判断也需要一段时间。②行动时滞。它是指从中央银行认识到需要行动到实际采取行动这段时间。中央银行认识到经济形势变化之后, 将立即对此项经济情况进行研究, 以找出可行的对策, 研究与行动都需要时间。

整个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中央银行对经济形势发展的预见能力、制定对策的效率和行动的

决心等。

(2)外部时滞。它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开始直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为止的这段过程。外部时滞又可分为三个阶段:①中期时滞。这是自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该行动对金融机构产生影响, 使金融机构改变其准备金水平、利率及其他信用状况, 以致对整个经济社会产生影响力的时间过程。这段时间的长短取决于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以及金融市场的敏感程度。②决策时滞。这是指自利率或信用条件改变后, 个人与厂商面对新的情况, 做出改变其支出习惯或支出行为决定之前的时间过程。③作用时滞。即支出单位决定支出意向后, 对整个社会的生产和就业都会产生影响, 这段影响过程称为作用时滞。

外部时滞主要由客观的金融和经济情形决定, 受经济结构以及各经济主体行为因素影响较大。由于经济结构及各经济主体的行为因素都是不稳定和不易预测的, 因此, 外部时滞的时间长短就难以掌握。

(3)货币政策的时间效应使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很大影响。如果货币政策的时滞有限, 而且可以预测, 那么货币政策便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为不论时间长度如何, 只要有一个确定范围, 中央银行便能根据预期落后的时间差距, 预先采取影响将来某一时期经济情况的货币政策。但若货币政策的时滞分布不匀, 有很大的变异性, 则会因为时滞不能预测, 货币政策将在错误的时间发生作用, 而使经济和金融情况更加恶化。例如, 若中央银行无法预测货币政策的时滞, 则很可能在经济高涨时采取紧缩政策, 但由于货币政策时滞的存在, 紧缩政策到经济衰退时才产生降低收入的效果, 这样, 中央银行反经济周期的货币政策就会失去其有效性, 不仅如此, 还会扩大经济周期波动幅度, 使国民经济更加不稳定。

3. 什么是通货膨胀目标制?为什么近年来一些国家直接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货币政策目标?

【答案】(1)通货膨胀目标制的概念和特点

通货膨胀目标制指货币当局事前向社会公众宣布年度物价上涨目标, 并通过观察包括货币供应量、失业率、股票指数在内的一系列指标来定期分析经济态势和物价走势, 做出适当的货币政策操作, 确保实际物价上涨水平维持在公布的通货膨胀预期目标之内。

这一新的政策框架的特点是:①抑制通货膨胀成为中央银行惟一的政策目标, 政策当局必须事先确定一个目标通货膨胀率并向全社会公布;②货币当局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相应的承诺, 通货膨胀目标的实现与否, 成为评价货币政策绩效的首要标准。为此, 中央银行享有充分的独立性;③新的政策改革使得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不再重要, 中央银行的政策反映主要根据社会公众对通货膨胀的预期以及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预测是否偏离公布的目标而定。

—些国家采用通货膨胀目标制作为货币政策目标, 是因为与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相比, 它具(2)

有很大的优点。通货膨胀目标制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规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 从而克服了传统框架下单纯盯住某种特定金融变量的弊端:

①増加了政策透明度。公众可对货币政策目标、手段及政策调整依据有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 一方面有利于增加公众对货币政策的信心,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公众对货币政策的实绩进行评估。

②赋予了中央银行最大的政策灵活性:(a )强调了反通胀, 社会公众对单一金融变量的关注程度下降, 使中央银行能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综合运用多方面信息对本国经济作出较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 并在此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整;(b )在盯住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框架下, 央行在物价指数和目标通货膨胀率的确定、反通货膨胀路径的选择等方面都发挥了主导作用。

③通货膨胀目标有利于解决通货膨胀难题。因为货币当局树立起了一个良好的声誉, 使社会公众相信中央银行至少不会一旦遇到外来冲击就放松银根, 扩大货币供应;另一方面, 货币当局在真正遇到严重外来冲击时可以适度调整货币政策, 缓和对就业和经济增长的压力。

选择通货膨胀指标序列的原则:①可测性, 即该指标的精确数据可以在较短时间得到, 并且事后不需要太多的修正;②相关性, 即该指标能真实的反映货币对商品价值的变化;③可控性, 即该指标主要反映的是价格变化的长期趋势, 一次性冲击应能有效地剔除。

4. 试述决定和影响汇率的因素是什么?当前, 决定我国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1)影响汇率波动的基本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

①国际收支。所谓国际收支就是一个国家的货币收入总额与付给其它国家的货币支出总额的对比。如果货币收入总额大于支出总额, 便会出现国际收支顺差, 反之, 则是国际收支逆差。国际收支状况对一国汇率的变动能产生直接的影响。发生国际收支顺差, 会使该国货币对外汇率上升, 反之, 该国货币汇率下跌。

②利率。利率作为一国借贷状况的基本反映, 对汇率波动起决定性作用。利率水平直接对国际间的资本流动产生影响, 高利率国家发生资本流入, 低利率国家则发生资本外流, 资本流动会造成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 从而对外汇汇率的波动产生影响。一般而言, 一国利率提高, 将导致该国货币升值, 反之, 该国货币贬值。

③通货膨胀。一般而言, 通货膨胀会导致本国货币汇率下跌, 通货膨胀的缓解会使汇率上浮。通货膨胀影响本币的价值和购买力, 会引发出口商品竞争力减弱、进口商品增加, 还会引发对外汇市场产生心理影响, 削弱本币在国际市场上的信用地位。这三方面的影响都会导致本币贬值。

④经济增长率。如果一国为高经济增长率, 则该国货币汇率高。

⑤财政赤字。如果一国的财政预算出现巨额赤字, 则其货币汇率将下降。

⑥外汇储备。如果一国外汇储备高, 则该国货币汇率将升高。

⑦投资者的心理预期。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在目前的国际金融市场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汇兑心理学认为外汇汇率是外汇供求双方对货币主观心理评价的集中体现。评价高, 信心强, 则货币升值。这一理论在解释无数短线或极短线的汇率波动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⑧各国汇率政策的影响。

⑨政治局势。一国及国际间的政治局势的变化, 都会对外汇市场产生影响。政治局势的变化一般包括政治冲突、军事冲突、选举和政权更迭等, 这些政治因素对汇率的影响有时很大, 但影响时限一般都很短。

(2)当前决定我国人民币汇率的主要因素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