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对分布于陕西省的蝮蛇三亚种--短尾亚种(A.h.brevicaudus Stejneger)、秦岭亚种(A.h.qinlingensis,subsp .nov.)中介亚种(A.h.intermedius Strauch)的蛇毒、组织、血清蛋白进行了较全面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研究,并与蝮蛇乌苏里亚种(A.h.ussuriensis)蛇毒进行电泳比较。实验过程中还对三个亚种的食性及秦岭亚种的蛇毒毒性(LD50)等作了观察测定。结果如下: 乌苏里亚种与其它三亚种蛇毒电泳差异明显;中介亚种蛇毒、血清蛋白电泳与短尾亚种差别较大,可见近年来一些学者主张将二亚种提升为种是有其依据的。 秦岭亚种与中介蝮在蛇毒电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在组织及血清电泳方面却又存在着和很大相似性,说明秦岭亚种与中介蝮(A.intermedius)亲缘关系较近。 秦岭亚种在形态上与短尾亚种间差异较大。蛇毒毒性较小(LD50 0.604 毫克/公斤体重),食性范围狭窄,对生态环境适应性亦狭窄,分布区局限于中、高山区;组织、血清蛋白及同工酶电泳显示出原始性,与短尾亚种存在较大差异,因此秦岭亚种可能是中介蝮的一个古老的近缘种,即秦岭蝮(Agkistrodon qinlingensis Song)。 秦岭亚种蛇毒毒性,蛇毒、眼晶体蛋白、血清及组织蛋白、同工酶的PAGE均属首次报道;眼晶体蛋白电泳应用于蛇类分类国内尚属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