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 是杨柳、榆等树种的毁灭性蛀干害虫。其生物学特性与防治、林木抗天牛性、天敌、生态学特性等方面已有研究报道,近年来,宁夏、山西等省,采用已研究出的方法对其进行综合治理,在局部地区取得了好效果,但就整体而言其危害尚未得到有效控制:该天牛仍在相各处传播为害,新的严重被害地段还在产生,而不少已取得好防效的局部地区该天牛又重新猖獗起来,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方法极为费工耗时而难以大面积推广的缘故。由于大量树木死亡或被迫伐除,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如宁夏地区的风沙明显增大、雨量减少,并开始出现沙暴天气,因此,对该天牛作进一步研究,以探索出省工省时、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是亟待解决的生产问题,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尚未研究过的不育技术以及尚未研究全面的天敌昆虫和生命表三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以便为寻找有效的防治途径打下理论基础。 采用60coT射线辐照该天牛雄蛹和雄成虫的方法,进行雄性不育研究,结果表明:1、辐照雄蛹可导致部分用直接死亡,部分羽化出的成虫畸形,且生活力差;而辐照雄成虫易获得健康的不育个体,所以,诱导该天牛雄性不育的辐照适宜虫态为成虫。2、辐照其雄成虫诱导雄性不育,其适宜辐照量为9.70krad、剂量率为97rad/min。3、其雄成虫的亚致死辐照量为77.60krad。采用打孔注药法将昆虫不育剂(六磷胺)注入树干内,研究了六磷胺在树干内的输导动态及其对光肩星天牛的不育效应,得出:六磷胺在树干内可向上也可向下输导,并能残留一个月左右,因而天牛幼虫可吃到不育剂,并导致当年羽化出的成虫表现出明显的哺育效应,其卵未孵化率、孵化后的致畸死亡率及校正后的总死亡率最高分别达80.0﹪、8.4﹪和86.5﹪。实际应用本法时可选用20ml/株的注药量,采用YBZ-1型树干注射机在树干胸径部位注药。 研究中发现,该天牛成虫能多次交尾(一般4次左右)但一般都是第一次交尾成功而后几次交尾失败。原因是:雄成虫喜多次交尾;而雌成虫不喜多次交尾,并在后几次交尾中表现不安(不伸交尾器、来回爬动等)而使交尾中断。所以,利用不育技术防治该天牛是可行的。 该天牛的主要天敌昆虫(包括天牛体表寄生螨)有:花绒穴甲Dastarcus helopofoides (Fairmaire)、赤腹茧蜂Iphiaulax imposter (Scopoli)、草地铺道蚁Tetramorium caespitim (L)、膜毛绥螨Lasioseius ometes Berlese、毛绥螨Lasionseius sp、曩蛾肛厉螨Proctolaelaps cossi Muler、枝厉螨Dendrolaelaps sp。 其中,花绒穴甲是一种很有利用价值的天敌。该天敌在银川 1年1代,以成虫在树基部周围松土霞、枯叶中、草堆里及旧蛀道等树干上的小孔洞里越冬,翌年4月出蛰并交配产卵,5月上旬至6月中旬为幼虫活动寄生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为化蛹期,蛹期为27.2天, 7月中旬为成虫羽化盛期,羽化一直持续到8月份,对其进行的人工饲养试验初步成功但繁殖率不高,尚需进一步研究。对其进行的人工助迁试验表明:人工助迁穴甲到其他虫害地段可起到一定的控制虫害的作用,可作为一种很好的生物防治措施在大量繁殖穴甲问题为解决之前使用,在实际应用时,可利用穴甲越冬习性在其分布区于秋季设置诱具,翌年春季将诱具移往他处防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