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五种灯下蛾类害虫发生期的短期预报方法初步研究

关键词:无

  摘要

害虫的预测预报研究是进行害虫综合防治的必要前提,根据害虫发生发展规律以及作物的物候、气象预报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预测害虫未来的发展动态,及时采取防治措施、经济、有效的压低害虫的发生数量,保证农、林业的高产、稳产。 根据目前青海省害虫预测预报及在生产上防治害虫的具体情况,尚缺乏这方面的研究资料。因此,我们在西宁针对青海省农、林业生产上为害较普遍的五种蛾类害虫进行了发生期的短期报方法的研究,这五种蛾类害虫是:刻梦尼夜蛾Orthosia cruda Schiffermuller , 警纹夜蛾Agrotis exclamationis Linnaeus, 八字地老虎Amathes C-nigrum (Linnaeus), 白钩粘夜蛾Leucania Proxima Leech,杨二尾舟蛾Cerura menciana Moor. 五种害虫均属于鳞翅目,鳞翅目害虫的主要为害虫态是幼虫期,由于一、二龄幼虫取食量小,抗药力差,而三龄以后幼虫取食量猛增,抗药力增强,所以,防止适期一般选在二龄幼虫盛发期。 对于防止适期的预测是通过实验法,主要求出害虫各虫态的发育速率和有效积温,然后应用当地气象资料预测发生期。 通过室内自然变温条件下饲养,测定了这些害虫的卵及各龄幼虫的平均历期。同时利用回归直线法对这五种蛾类害虫卵期的发育起点温度C±Sc和有效积温K±Sk进行了研究。其结果:刻梦尼夜蛾C±Sc=10.00±1.14(℃), K±Sk=75.96±13.44(日.度);警纹夜蛾C±Sc=8.40±3.36(℃);K±Sk=101.72±23.39(日.度)八字地老虎 C±Sc=12.64±1,78(℃),K±Sk=71.98±11.44(日.度)白钩粘夜蛾C±Sc=11.54±0.41(℃),K±Sk=78.26±4.49(日.度);杨二尾舟蛾C±Sc=9.13±0.39(℃),K±Sk=117.44±4.65(日.度)。 防止适期的确定可根据历期法,即发蛾高峰期加卵期及一龄幼虫期为二龄幼虫盛发期。在气温正常年份下,采用此法简单,以作为群众性的害虫预报手段加以使用和推广,可收到良好的效果,运用历期法,根据我们在西宁两年的诱蛾资料对上述五种害虫提出了防止适期可为今后进行害虫防治时,提供参考资料。 由于昆虫属于变温动物,他的体温随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在适宜害虫发生的季节里,害虫出现期的迟早、发育速度的快慢以及虫口数量的消长等均受到气温、营养等环境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以温度影响害虫的发生期、发生量甚为明显。如果春、夏季节气温异常, 温度偏低或偏高时,仍采用历期法会产生较大的偏差。因此,结合有效积温法进行预测预报更为准确,按这种方法来预测即发蛾高峰期加有效积温法预测出卵孵盛期及一龄幼虫为二龄幼虫盛发期。由于卵期繁育速率主要受温度因子制约,而幼虫期的发育速率除了受温度因子影响外,还受食物因子等的影响。所以着重研究了卵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在实际应用中,确定了发蛾高峰期之后,根据N=K/(T-C),从气象预报查知每日平均温度,算出每日有效温度,当累积的有效温度约等于有效积温K时的日期即为卵孵盛期,然后再加一龄幼虫期,就得到该虫的二龄幼虫盛发期,可提前预报出防治适期,准确性随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