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财经大学保险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共命运条款

【答案】共命运条款指凡属合同约定的任何事宜,再保险人在其利害关系范围内,与原保险人同一命运。其具体内容是:凡有关原保险合同保费费率的厘定和收取、赔款给付、受损标的施救、向第一者追偿以及接受和解或提起诉讼等事项,均由原保险人为维护共同利益做出决定,再保险人应接受原保险人的处理结果,并在此基础上承担相应责任。再保险合同以基础保险合同(原保险合同)为基础,该原则即体现了这一特点,毕竟直接与原被保险人打交道的是原保险人,如果再保险人事事干预、处处质疑,再保险就无法继续下去。

2. 代位追偿权

【答案】权利代位即追偿权的代位,是指在财产保险中,保险标的由于第三者责任导致保险损失,保险人向被保险人支付保险赔款后,依法取得对第三者的索赔权。代位追偿权的产生必须具备下列三个条件:

(1)损害事故发生的原因、受损的标的,都属于保险责任范围。只有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造成保险标的的损失。保险人才负责赔偿,否则,保险人无需承担赔偿责任。受害人只能向有关责任方索赔或自己承担损失,与保险人无关,也就不存在保险人代位追偿的问题。

(2)保险事故的发生是由第三者的责任造成的,肇事方依法应对被保险人承担民事损害赔偿责任,这样被保险人才有权向第三者请求赔偿,并在取得保险赔款后将向第三者请求赔偿权转移给保险人,由保险人代位追偿。

(3)保险人按合同的规定对被保险人履行赔偿义务之后,才有权取得代位追偿权。因为代位追偿权是债权的转移,在债转移之前是被保险人与第三者之间特定的债的关系,与保险人没有直接的法律关系。保险人只有依照保险合同的规定向被保险人给付保险赔偿金以后,才依法取得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

3. 私人利益论

【答案】“私人利益论”属于实证经济学的范畴。该理论认为监管政策的目标应当是社会福利的最大化。通常政策制定者将此目标解释为在保持生产者剩余不变的前提下,实现消费者剩余的最大化。这是有些国家对保险费率实施监管的理论依据。政府监管者通过将保险费率保持在“竞争性”的水平,尽可能扩大消费者剩余。社会福利的增减是检验监管政策效果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

4. 保险经营效益

【答案】保险企业经营效益是指以尽可能少的保险经营成本,为社会提供尽可能多的符合社

会需要的保险保障服务,取得最大的有效成果。从微观的角度看,保险经营效益的实质,就是保险企业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总量与被社会所承认的必要劳动量之间的比例关系。具体而言,保险经营效益就是经营成本与收益之问的比例关系。如果保险收益大于保险经营成本,就有保险经营效益:反之,则无保险经营效益。

5. 现场检查

【答案】现场检查是保险监管的方式之一,其目标是对公司的风险结构和承受风险的能力进行比较,找出任何有可能影响到公司对投保人承担长远义务的能力的问题。现场检查可以为监管机构提供日常监督所无法获得的信息,发现日常监督所无法发现的问题,特别是当公司存在资产方面的问题、会计违规现象或管理不善时,监管机构可以通过现场检查找出公司有可能忽视、或有时想隐瞒的问题。监管机构可以借现场检查的机会,与公司管理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通过现场检查评估管理层的决策过程及内部控制能力; 制止公司从事非法或不正当的经营行为; 分析某些规章制度产生的影响,或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收集制定规则所需的信息。

6. 保险市场营销环境

【答案】保险市场营销环境是指与保险企业有潜在关系,能够影响到保险企业的稳定和发展的,目标市场所涉及的一切外界因素和力量的总和。保险企业要想获得业务的成功发展,就必须正确对待和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任何忽视环境因素的盲动行为都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经营,因为环境力量的变化,既可以给保险企业的营销带来市场机会,也可以形成某种威胁。因此,全面地分析保险企业的营销环境,把握各种环境力量的变化,对于保险企业审时度势、趋利避害地开展营销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保险市场营销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

7. 偿付能力

【答案】偿付能力是指保险公司偿付其到期债务的能力,即保险公司会计年度末资产价值减去负债价值的差额。当差额为正值时,表明其偿付能力尚且可以; 当差额为负值时,表明其偿付能力不足。各国政府都将偿付能力作为对保险公司监管的重要指标之一。

8. 实用分类法

【答案】保险形态的实用分类法来自于保险公司的业务实践,是保险公司根据自身业务操作的需要对保险业务进行的划归。由于实践的丰富性、变化性,使保险的实用分类比法定分类与理论分类更具有多样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保险公司可以按其经营的业务侧重点或业务量对保险业务进行划归,也可以根据公司的现有规模进行划归,还可以根据保险需求市场的状况进行划归。实用分类对保险划归是基于保险公司的经营目的,通过对业务的划归而更好地调整自身的经营,以适应保险需求市场。

二、简答题

9. 简述保险企业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财务状况变动表、现金流动表的概念及基本作用。

【答案】(1)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是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报表。该表可在某一特定日期揭示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状态,因而又称财务状况表。

资产负债表是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按照一定时期的分类标准和一定的次序,把企业在一定日期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加以适当排列,按照一定的编报要求编制而成的会计报表。

资产负债表的作用主要是揭示以下会计信息:①保险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的总量; ②保险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偿债能力; ③保险企业所负担的债务; ④股东在企业里所持有的权益; ④保险企业将来的财务趋向。

(2)利润表

利润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经营成果及分配情况的报表。表中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所有的收益,包括营业收入、投资收益和其他收益与所有费用,通过对所有收益和所有费用的计量,按照收入实现和配比原则,计算出报告期的利润额。

利润表的基本作用在于:利用利润表,可以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成果和投资收益,分析企业成本、费用状况,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及一定期间内的盈利趋势。

(3)财务状况变动表

财务状况变动表是综合反映一定会计期间内,营运资金来源和运用及其增减变动情况的报表。这是企业除了编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后,还必须编制的第三张对外的重要会计报表。

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全面反映报告期内财务状况变动的全貌。财务状况变动表表明,企业在报告期内有多少资金可供营运,营运资金从哪里取得,用于哪里,以及经过营运,期初和期末相比资金的增减变动情况。利用财务状况变动表,可以解答一系列重大的财务问题。

②能准确说明资金变化的原因。此表系统地揭不了企业在定时期内的重要财务事项,对资金所以增减变化的原因具体地做出了说明。

③它是沟通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这两张表的桥梁。财务状况变动表补充了利润表、资产负债表中的某些不足之处,将净收益、其他收益或损失同资产与权益的变化结合了起来。

(4)现金流量表

现金流量表是指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等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产生影响的会计报表。现金流量表是财务状况变动表的一种。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信息的会计报表,或者说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

现金流量表的基本作用在于:通过对现金流量表的分析,可以评估公司在未来会计期间的现金流量,评价公司偿付债务及支付公司投资人投资报酬的能力,了解公司本期净利润与经营活动中现金流量发生差异的原因,掌握本期内影响或不影响现金流量的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等公司经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