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浙江财经大学保险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确认保证

【答案】保证是最大诚信原则的一项重要内容,根据保证事项是否已经存在可将保证分为确认保证和承诺保证。确认保证是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过去或现在某一特定事实的存在或不存在的保证。确认保证是要求对过去或投保当时的事实作出如实的陈述,而不是对该事实以后的发展情况作保证。例如投保人身保险时,投保人保证被保险人在过去和投保当时健康状况良好,但不保证今后也一定如此。

2. 分保手续费

【答案】分保手续费指在分出保险中,为弥补分保业务交往过程中的开支,分出公司向分保接受人收取的费用。其高低取决于分出人的营业费用(包括经纪人佣金和业务开支等)的多少和合同成绩的好坏。分保手续费的计算方法包括按固定百分率计算或者按累进百分率计算。

3. 俘获理论

【答案】“俘获理论”是最有名的“私人利益论”,该理论认为监管者被其所监管的行业俘获而为该行业的利益服务。组织严密、资金充足的特殊利益集团可以左右立法者和监管者,从而使他们为其所用。保险业的特殊利益集团包括保险人、再保险人、保险代理人、银行、证券公司、保险经纪人以及其他为保险业人士提供服务的公司。例如,外国保险人经常抱怨某些东道国的监管者禁止他们进入市场,或不能给予他们公平待遇,其原因在于东道国的特殊利益集团对当地的保险监管者施加了不正当的影响,而且这种不正当的影响通常对当地保险消费者是有害的。

4. 利润率

【答案】利润率是指保险企业在某一年度利润总额与该年度营业收入总额之间的比率。它综合反映保险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计算公式为:

利润率是利润指标之一,利润指标是考核保险企业经济效益的综合指标,能综合反映企业经

营各方面的情况。

5. 合同分保

【答案】合同分保是指原保险人和再保险人事先订立再保险合同,在一定时期内对合同规定范围内的业务,都依据事先商定的条件进行分保。由于订立合同在先,所以这种分保形式对当事人双方都具有约束性。在分保合同中,原保险人和再保险人协商确定分保条件,包括采用什么样

的再保险方式、业务范围、自留额、除外责任、分保佣金、合同最高限额、再保险费、赔款摊负、责任开始与终了等。再保险合同明确了原保险人和再保险人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凡属合同规定范围内的业务,原保险人必须分出,再保险人必须接受,所以这种分保形式又被称为固定分保或义务分保。合同分保也可以采用比例再保险和非比例再保险两种方式进行。

合同分保的特点有以下几点:①合同分保对当事人双力具有强制性,任何一方都没有选择的权利,完全依照合同办事; ②合同分保没有时限规定,只要双方没有人提出终止合同的建议,分保合同长期有效; ③合同分保是以某一类险别的全部业务为基础的。

6. 承诺保证

【答案】承诺保证是指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将来某一事项的作为或不作为的保证,即对该事项今后的发展作保证。例如投保家庭财产保险时,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保证不在家中放置危险品; 投保家庭财产盗窃险时,保证家中无人时,门窗一定要关好、上锁。这些都属于承诺保证。

7. 家庭财产两全保险

【答案】家庭财产保险是面向城乡居民家庭或个人的火灾保险,保险人在承保家庭财产保险时,其保险标的、承保地址、保险责任等均与团体火灾保险有相通性,在经营原理与程序方面亦具相通性。家庭财产保险的特点在于投保人是以家庭或个人为单位,业务分散,额小量大,风险结构以火灾、盗窃等风险为主。家庭财产保险的主要险种有:普通家庭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两全保险,房屋及室内财产保险,安居类综合保险,投资保障型家庭财产保险,专项家庭财产保险等。

8. 最后生存者年金

【答案】最后生存者年金是指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被保险人中至少尚有一个生存作为年金给付条件且给付金额不发生变化的年金,即年金的给付持续到其中最后一个生存者死亡为止,且给付金额保持不变。

二、简答题

9. 国际上的保险监管方式通常有哪几种,结合我国保险实践及未来发展,你认为我国应采用哪一种保险监管方式,为什么?

【答案】(1)保险监管方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严格监管方式,另一种是松散监管方式。前者强调对费率和偿付能力实行双重监管,在这种监管模式下,所有的保险活动都受到全面监管,包括对市场准入的限制、对保险产品质量即条款和费率的管理、对保险资金运用及准备金比率的管制等; 后者则只对偿付能力进行监管,放松对保险产品、保险业务甚至市场准入条件的约束,因而采取的主要是控制财政资金的监管手段,并且要求具备完善的会计规范评估原则和详尽的财会报告制度。

(2)我国应采取严格监管方式,原因如下:

由于中国保险市场尚未成熟,保险业的自律监管尚不完善,尤其是缺乏实行松散监管的财会

条件,我国目前保险公司采用的仍是费率与偿付能力并重的严格监管方式。构筑起对保险公司偿付能力状况监测的两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通过预警指标体系对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状态和变化趋势进行监测,对指标超过正常范围的个数达到4个以上的公司,保监会将要求公司进行解释、提交改进报告,或者实施进一步的检查以评估其偿付能力; 第二道防线是强制性的偿付能力额度监管,凡是实际偿付能力额度低于法定最低偿付能力额度的,保监会将根据其严重程度分别采取责令提出整改方案、责令分保、限制经营费用规模、责令拍卖不良资产、限制高级管理人员薪酬水平和在职消费水平直至责令停止新业务和依法接管等措施。保监会还将把对保险公司的产品、业务范围、增设分支机构、资金运用渠道等审批事项与公司的偿付能力状况挂钩,将偿付能力是否充足作为一项基本条件。

10.简述影响保险市场供给的因素。

【答案】保险市场供给是指在一定的费率水平上,保险市场上各家保险企业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保险商品的数量。保险市场供给可以用保险市场上的承保能力来表示,它是各个保险企业的承保能力之总和。保险供给包括质和量两个方面的内容。保险供给的质既包括保险企业所提供的各种不同的保险商品品种,也包括每一具体的保险商品品种质量的高低; 保险供给的量既包括保险企业为某一保险商品品种提供的经济保障额度,也包括保险企业为全社会所提供的所有保险商品的经济保障总额。

保险供给是以保险需求为前提的。因此,保险需求是制约保险供给的基本因素。在存在保险需求的前提下,保险市场供给则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

(1)保险费率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决定保险供给的因素主要是保险费率,保险供给与保险费率呈正相关关系,保险费率上升,会刺激保险供给增加; 反之,保险供给则会减少。

(2)偿付能力

由于保险经营的特殊性所在,各国法律对于保险企业都有最低偿付能力标准的规定,因而保险供给会受到偿付能力的制约。另外,企业的业务容量比率(=净保费收入/净资产)也制约着企业不能随意、随时扩大供给。

(3)互补品、替代品的价格

互补品价格与保险供给成正相关关系。互补品价格上升,引起保险需求减少,保险费率上升,使保险供给增加; 互补品价格下降,引起保险需求增加,保险费率下降,使保险供给减少。替代品价格与保险供给成负相关关系。替代品价格下降,保险需求减少,保险费率上升,使保险供给增加; 反之,则使保险供给减少。

(4)保险技术保险的专业性、技术性很强,有些险种很难设计,因而即使有市场需求,也难以供给。从而,保险技术的难易制约了保险供给。

(5)市场的规范程度

竞争无序的市场会抑制保险需求,从而减少保险供给,而竞争有序、行为规范,则使保险市场信誉提高,从而刺激保险需求,扩大保险供给。因而,规范的保险市场会促进保险供给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