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主要依据《太平广记》,探讨一下神仙与唐代社会:神仙如何被追求,如何成为社会意识的一部分而影响古人世界观。又如何反映着唐朝政治、丰富了唐朝文化。 一 (一)神仙以其长生、永恒的享乐,被唐人向往、追求。唐人求仙者多为以下阶层:皇帝;读书人,包括官吏;方士道士;平民富裕者。由于富裕平民中也不乏读书之人,所以,“天上无愚懵仙人”,可为求仙者多是读书人的写照。 (二)修仙需要时间与金钱,这是求仙者多属上述阶层的原因。以地方官为例,他们有支配时间的自由,甚至可以屏绝公事;又有较丰富的钱财来源及其支配权。不仅可以自行修炼,还可以买得方术士的合作。 (三)修仙方法多种多样,分内修与外修两大类。内修指锻炼内在精气。如行气绝粒的静修及房中术。外修指服食之道。唐朝外修者较多。 (四)求仙者尽管很多,但很少有人笃信神仙。唐人求仙一则出于侥幸,二则为了养身。 二 神仙的长生随属虚幻,在唐朝,他已成为一种意义广泛的主观存在,是社会意识的一部分。 (一)在唐人心目中,神仙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是一切奇妙事物的化身。神仙的形象虽然不尽相同,但女神仙大多美貌贤淑有妇德而男仙们也常常琴棋书画诗文兼通。 唐人关于神仙的理解,其实是以现实为基础的想象夸张。如女神仙们之所以美貌有妇德,是因为在封建社会,妇女因其经济上的从属地位而被支配,尤其在上层社会,妇女更是被享受的对象。此外,三从四德的“闺范”即为妇女而定的封建礼教。所以,在神仙这一人类理想世界中,女仙拥有世间妇女的所有美好之处。 (二)另一方面,神仙在唐人心目中,又是威严的象征,拥有天地间的最高权力。在任意干预地府事务;还是人类命运的主宰者。能给人类降灾,也能给人带来好运。 (三)由于神仙只是人的幻想,本质上与鬼神妖怪并无两样。在唐朝,并非所用人都了解他们之间的异同。另一方面,由于盛行向所有世外之力寻求帮助,所以,唐人查把神仙与鬼神妖怪相提并论。 三 (一)神仙故事到唐朝发生了一些变化。唐以前神仙蔑视政治与官场,很少臣事皇帝,而唐朝正相反,热衷于政治与功名。 (二)唐朝神仙故事反传统的动因。是政府对道教的尊崇即科举制的全面实施。一方面神仙既与黄帝成为一家,本该共命运,另一方面社会大多数人渴望功名富贵并有机会争取,神仙也应和群众,只有宣传做官。 (三)由于神仙与政府的亲近,为宣传教化。封建社会的品德规范,如忠孝,都成了得仙的根本素质。 (四)唐人神仙故事中反映了不少唐朝政治实施。有些甚至可补正正史不足。如韩滉条,记韩滉有“不轨之志”,但《旧书》韩滉传却尽是溢美之辞。然而韩滉本非忠厚之徒,这在《旧书》陈少游传中有记载。《通鉴》亦言其“阴有异志”。所以,就韩滉本人,《广记》所言较《旧书》反而准确。 四 神仙籍以发挥的,还有许多具体的文化现象。如艺术、语言、文学、不仅丰富了如音乐、绘画、语言、文学的内容,而且使它们富于浪漫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