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唐宣宗朝中枢政治考论

关键词:无

  摘要

  唐宣宗(847—859)李忱是唐后期一位应予以重视的最高统治者。但因种种原因,后人对此用力甚少。本文蒐集多种现存史料,钩沉发覆,从六个方面对宣宗朝中枢政治加以考证辨析。   一 宣宗即位之内幕   宣宗由宦官拥立,是为定论。但其内幕载缺而略之。据两《唐书》?《通鉴》等有关宣宗朝史料推论,宪宗崩后,李忱不是其兄穆宗及其侄敬宗的政治对手。其侄文、武二宗在位,李忱亦受猜忌,竟至于“益自韬晦”以避祸保身。武宗崩,宦官“贪其有不惠之迹”,拥立李忱即位,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所以,宣宗即位之前不可能有政治预谋和资本,其即位是唐后期中央政治变化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产物。至于《旧唐书》所云宣宗非由宦官拥立,其即位是“遗诏以皇太叔光王柩前即位”,纯粹是官样文章,诚其如赵翼所云:“本此纪所护也”。   二 宣宗朝之宰相   宣宗朝由宦官拥立,即位前无自己所独立的政治集团,即位后朝廷皆为先朝重臣,又无实际权力。宣宗首先罢免武宗朝李德裕等宰相,完成宰相权力之过渡。然后又罢免白敏中等武宗旧臣,直接起用令狐绹等宣宗朝“公卿子孙”为宰相,培植自己直系的亲信势力,“一朝天子一朝臣”,巩固自己的皇位。   三 宣宗朝之宦官   宣宗由宦官拥立即位,对这些宦官宣宗一直笼络之,另则拔用新的宦官势力是指平衡,同时抑制宦官参与中枢之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宦官擅权。但并未消除宦官之兵权。   四 宣宗朝之翰林学士   翰林学士是唐后期新兴的重要政治集团,“时人谓之内相”。宣宗对其以颇为重视,起用韦奥等为翰林学士参与中枢,同时为防止其擅权,故其权重而位轻,仅备皇帝顾问而已。   五 宣宗朝之宰相、宦官、翰林学士之关系   唐后期宰相、宦官、翰林学士公掌中枢,但宦官“或矫上旨木然,数改易桡权”宣宗剥夺其参与宰相延英奏事之权,只起上传下达之作用,但在加强宰相权利的同时,又以翰林学士分割之,使其互相牵制,玩弄平衡术,另外又防止宰相、宦官、翰林学士结党,达到分权制衡的目的,使权力绝对集中于皇帝一人之手。   六 余论   宣宗即位之始有名无权,即位后审时度势,果断地完成中政治集团的更换,改变了自己“傀儡”之地位,而后玩弄“平衡术”“检察术”、“分割术”等整治“准军事术”,以权力制约权力,集中皇权。宣宗在为十余年,中央政治基本稳定,实非易事。在这个意义上讲,宣宗时一位有才有智的皇帝。而旧史所谓宣宗“猜忌”之说,是言过其实,不尽符合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