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贵州师范大学微生物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auxotroph

【答案】auxotroph 即营养缺陷型,指某一野生型菌株由于发生基因突变而丧失合成一种或几种生长因子的能力,因而无法在基本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繁殖的变异类型。

2. 野生型。

【答案】野生型是指从自然界分离到的任何微生物在其发生人为营养缺陷突变以前的原始菌株。

3. 糖蜜。

【答案】蜜糖是制糖工业中的一种当作废液处理的副产品,内含丰富的糖类、氨基酸、有机酸、维生素、无机盐和色素等。

4. 水华。

【答案】水华是指发生在淡水水体(池、河、江、湖)中的富营养化现象。

5. 内共生生物。

【答案】内共生生物是指生活在宿主细胞内的共生生物。

二、简答题

6. 简述研究微生物生态规律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答案】(1)研究微生物生态规律的理论意义:

①研究微生物的分布规律有利于发掘丰富的菌种资源,推动进化、分类的研究和开发应用; ②研究微生物与他种生物间的相互关系,有助于开发新的微生物农药、微生物肥料和微生态制剂,并为发展混菌发酵、生态农业以及积极防治人和动、植物的害虫提供理论依据;

(2)研究微生物生态规律的实践价值:

研究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有助于阐明地质演变和生物进化中的许多机制,也可为探矿、冶金、提高土壤肥力、治理环境污染、开发生物能源和促进大自然的生态平衡等提供科学的基础。

7. raKT 偶数噬菌体的典型构造,并指出各个部位的特点和功能。

【答案】(1)T 偶数噬菌体典型构造:£.T偶数噬菌体共有三种,即噬菌体是

由椭圆形的二十面体对称的头部和螺旋对称的尾部组合而成,是一种复合对称结构,形状似蝌蚪。

(2)T 噬菌体各部位的特点和功能:T 噬菌体衣壳由212个直径为6nm 的衣壳粒组成,线状

双链DNA 位于头部的核心。颈部位于头尾相连处,由颈环和颈须构成,颈环是一六角形的盘状结构,从颈环发出6根颈须,它的功能是裹住吸附前的尾丝。尾部由尾管、尾鞘、基板、刺突与尾丝等组成。尾管由144个衣壳粒螺旋排列成的24圈螺旋所组成,是位于头部核心的DNA 进入宿主细胞的通道。尾鞘是由144个相对分子质量各为55000的衣壳粒缠绕而成的24环螺旋。基板为一个六角形的盘状结构,上面长有6根尾丝以及6个刺突,尾丝和刺突具有吸附功能。

8. 两株基因型分别为和的大肠杆菌在混合培养后出现了野生型菌株,你如何证明原养型的出现是接合作用,转化作用或转导作用的结果?

【答案】(1)实验方法:

①将两菌株分别放人中间有烧结玻璃的U 形玻璃管中,两边反复加压使液体交换,分别培养;

②将两菌株先分别加入一定量的DNA 酶消化分解胞外的游离DNA 分子,再混合培养。 (2)实验结果:

①若在实验一与实验二中均有原养型出现,说明是转导作用,因为带有供体DNA 的噬菌体可通过烧结玻璃,并且噬菌体中的DNA 不受DNA 酶的作用;

②若在实验一中无原养型出现,而在实验二中有原养型出现,说明是接合作用,因为接合作用需菌体接触,但胞外的DNA 酶不能作用于接合转移的DNA ;

③若在实验一与实验二中均无原养型出现,说明是转化作用,因为游离DNA 不能通过烧结玻璃,而且要被DNA 酶分解。

9. 微生物分子生物技术可以在哪些方面给环境保护带来新的发展和应用。

【答案】微生物分子生物技术可以给环境保护带来多个方面的发展和应用,主要包括:

(1)构建具有更强的降解能力的遗传工程菌,降解各种环境污染物,特别是难降解的环境污染物。

(2)利用分子标记技术跟踪监测降解微生物在环境中的行为。

(3)利用分子生物技术监测环境中的有害微生物。

(4)从分子水平上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大分子(特别是DNA 、RNA )的作用。

(5)选育转基因的优良动、植物品种减少农药、化肥用量,减缓环境污染。

10.细菌液体培养到指数期后,如不创造特殊条件,必须进入稳定期,为什么?

【答案】营养物尤其是生长限制因子的耗尽;营养物比例失调;酸、醇、毒素等有害代谢产物的积累;pH 、氧化还原势等物理化学条件不适宜。

11.什么是质粒?其特点是什么?

【答案】质粒是游离于原核生物基因组以外,具有独立复制能力的小型共价闭合环状的dsDNA 分子。质粒的特点:

(1)绝大多数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 分子所构成,分子量较染色体小;

(2)在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也可能有很多个质粒;

(3)质粒可以从菌体内自行消失,也可通过物理、化学手段,将其消除或抑制,没有质粒的细菌,可通过接合、转化或转导等方式,从具有质粒的细菌中获得,但不能自发产生;

(4)质粒存在与否,无损于细菌生存,但是,许多次生代谢产物如抗生素的产生、色素等的产生,以至芽孢的形成,均受质粒的控制;

(5)质粒既能自我复制、稳定遗传,也可插入细菌染色体中或携带外源DNA 片段共同复制増殖,它可通过转化、转导或接合作用单独转移,也可携带着染色体片段一起转移,质粒是遗传工程中重要的运载工具之一。

三、论述题

12.请从个体形态、菌落特征与繁殖方式等方面比较细菌和放线菌的主要特征。

【答案】细菌和放线菌的主要特征比较:

(1)个体形态比较:细菌为单细胞,呈球状、杆状或螺旋状圆形或不规则形;放线菌由分枝状菌丝组成,菌丝无隔膜,仍属单细胞,菌丝根据形态和功能不同可分为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和孢子丝。

(2)菌落特征比较:细菌一般都较小,菌落与培养基结合不紧密,用接种针容易挑起,多数表面较光滑、湿润、较黏稠,质地均匀,色泽多样。常见颜色为灰白色、乳白色;放线菌质地致密、干燥、多皱、小而不蔓延、不易挑起,表面有放射状沟纹,呈紧密的绒状、细致的粉末状或茸毛状。形状随菌种不同可有两类:

①产生大量分枝状菌丝的菌种,如如形成与培养基结合较紧的菌落,不易挑起或整个挑起; ②不产生大量菌丝的菌种,如形成的菌落呈粉质,挑之易碎。

(3)繁殖方式比较:细菌主要为裂殖,少数为芽殖;放线菌主要为产生无性孢子(少数为菌丝断裂)。

13.试用表格或表解法对遗传物质在细胞中存在的七个水平作一简明介绍。

【答案】见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