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天津医科大学应用心理(专业学位)347心理学专业综合[专业硕士]之发展心理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通过双盲法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属于( )。

A. 匹配法

B. 平衡法

C. 排除法

D. 恒定法

【答案】C

【解析】双盲法就是通过在实验过程中让主试和被试都不知晓实验真实意图,从而排除实验者效应和被试者效应对实验结果的污染的方法。恒定法是使额外交量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不变的方法;匹配法是指使实验组和控制组中的被试属性相匹配从而来控制额外变量的方法; 平衡法是指通过平衡实验组和控制组中额外变量的效果予以抵消平衡的方法。

2. 教师的职称和薪水这两个变量的数据类型分别属于( )。

A. 命名数据和等比数据

B. 等距数据和等比数据

C. 顺序数据和等距数据

D. 顺序数据和等比数据

【答案】D

【解析】教师的职称是按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来排列顺序的,而教师的薪水则则是可以计算多少,有绝对零点且可以进行加减乘除运算的等比数据。

3. 布鲁纳提出的学习理论是( )。

A. 认知目的说

B. 认知同化说

C. 认知发现说

D. 认知接受说

【答案】C

【解析】布鲁纳提出了学习的认知发现说。认知目的说是托尔曼提出的学习理论。认知同化说是奥苏伯尔提出的学习理论。

4. 童年期思维的变质表现为从幼儿期的( )。

A. 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B. 感觉运动思维为主变为以具体逻辑思维为主

C.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

D.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变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

【答案】C

【解析】童年期的思维获得飞跃发展,其基本特征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以形象逻辑思维为主,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形象逻辑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

5. 有一名10岁儿童参加智力测试,他的心理年龄为12岁,其比率智商是( )。

A.83

B.110

C.120

D.125

【答案】C

【解析】比率智商的计算方法为:因此选C 。

6. 一项实验拟考察图片材料是否比文字材料更容易识记,则材料是( )。

A. 自变量

B. 因变量

C. 控制变量

D. 无关变量

【答案】A

【解析】实验中实验者主动加以操作、变化和控制的变量就是自变量。本题中,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是要加以操作和控制的变量,所以是自变量。本题中的因变量应是识记成绩。控制变量是指会对因变量产生影响,使实验发生混淆,必须加以控制的变量,材料显然不是使实验发生混淆的变量。

7. 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的设计采用了( )。

A. 顺序技术

B. 多选技术

C. 迫选技术

D. 投射技术

【答案】C

【解析】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的设计的主要特点是使用迫选技术来控制社会赞许效应。社会赞许效应是指题目内容受到社会舆论赞许和反对的程度。迫选法是要求受测者在两个或多个具有相同社会称许性而又测不同特质的题目中做一个选择。

8. 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初步成熟的标志是( )。

A. 延迟满足

B. 延迟模仿

C. 认生

D. 对胎教音乐有反应

【答案】B

【解析】12个月以后的婴儿符号表象的出现,使婴儿词语逻辑记忆能力的产生成为可能,延迟模仿的出现标志着婴儿表象记忆和再现能力的初步成熟。

9. 新生儿主要依靠由皮下中枢实现的( )来适应内外环境。

A. 经典性条件反射

B. 操作性条件反射

C. 无条件反射

D. 应答性条件反射

【答案】C

【解析】儿童此时仅仅由本能行为维持生存,适应环境,经典性的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还未形成,应答性条件反射是指经典性条件反射。

10.母亲年龄过高或过低,导致低体重儿和死胎的比率増加。约( )岁是生育的较好时机。

A.15岁以下

B.15〜22

C.24〜28

D.29〜30

【答案】C

【解析】母亲的年龄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到胎儿,一般认为,约23、24岁〜27、28岁是生育的较好时机。

11.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 )。

A. 诚实品质

B. 爱的品质

C. 关心品质

D. 智慧、贤明品质

【答案】A

【解析】艾里克森认为青少年期是12〜18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12.在个体发展过程中,衰退最早的心理机能是( )。

A. 感觉和知觉

B. 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