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武汉体育学院健康科学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发展心理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小学生的学习障碍有哪些表现?其可能原因是什么?
【答案】(1)小学儿童学习障碍的症状主要的表现是:
学习障碍最明显、最易被父母和教师所觉察的特征就是学习成绩不好,特别表现出有阅读障碍。尽管儿童在其他领域并未显得愚笨,但就是不能学习,学习成绩明显低于同龄儿童。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征是与学习障碍相联系的:
①在感知、思维和语言方面存在障碍
学习障碍儿童在认知、语言和思维方面存在明显的障碍,如视觉记忆受损、有空间定向障碍、听觉辨别能力很差、信息加工过程有障碍、语音意识方面有缺陷等。
②在行为、情绪和社会性方面存在障碍
在一般性精神卫生方面,学习障碍儿童的精神疾病、行为、情绪等方面的问题显著多于正常儿童。很多研宄指出,有学习障碍的儿童通常存在注意力缺损、活动过度、问题行为、违法犯罪、忧郁、焦虑、控制点不适宜、自我概念较差、自我评价较低、受同伴的欢迎程度较低、社会技能缺损、人际关系不良等方面的问题。
③其他方面的问题,如发育迟缓、品行问题等
有研宄者曾用X 光片来比较儿童的骨骼年龄,发现与同龄正常儿童相比,60%学习障碍的儿童表现为骨龄较小。他们开始走路、说话的年龄也较晚,从学前期过渡到学龄期的时间较正常儿童要长。
(2)学习障碍产生的原因
目前对学习障碍的引发原因尚无确切定论,只有下列假设:
①出生前、出生后的轻度脑损伤或轻度脑功能障碍可能导致儿童学习障碍;
②遗传、脑认知功能缺陷、感觉综合失调可能导致学习障碍;
③轻度脑功能失调可能导致学习障碍,其发病机制是中枢神经系统之间某种神经递质不足或増加,或是中枢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的改变;
④环境因素是引发学习障碍的一个主要原因;
⑤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赶不上智力因素的发展是造成学习障碍的重要原因。
2. 试述问题解决的策略,并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
【答案】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问题解决是思维活动的方式之一。
(1)采用什么样的策略解决问题,是影响问题解决效率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好的策略,有利于问题的解决。问题解决的策略主要分为两类:算法策略和启发式策略。
①算法是在解决问题时的一套规则,能够在问题空间中随机搜索所有可能的算子或途径,直到选择到有效方法解决问题。
采用算法策略的优点是它能够保证问题的解决,但是采用这种策略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需要大量的尝试,因此费时费力,而且当问题复杂、问题空间很大时,人们很难依靠这种策略来解决问题。另外,有些问题也许没有现成的算法或尚未发现其算法,对这种问题算法策略将是无效的。
②启发式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在问题空间内采取较少认知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常用的启发策略主要有:手段一目的分析策略、逆向搜索策略、爬山法。
a. 手段一目的分析策略。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
b. 逆向搜索策略。就是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开始搜索直至找到通往初始状态的通路或方法。 c. 爬山法。是类似于手段一目的分析法的一种解题策略。它是采用一定的方法逐步降低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的距离,以达到问题解决的一种方法。与手段一目的分析的区别是,手段一目的分析包括这样一种情况,即有时人们为了达到目的,不得不暂时扩大目标状态与初始状态的差异,以便最终达到目标。
(2)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主要有:知识表征的方式、功能固着、定势、原型启发、动机与情绪状态、人格特征。
①知识表征的方式
知识表征的方式即个人面临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的知识结构之间的差异。这种差异越大,问题解决就越困难。
比如,皮亚杰最初进行的“三山实验”表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无法完成任务,从而得出结论,前运算阶段的幼儿的思维具有自我中心性的特点;而后续的研宄表明,使用幼儿较熟悉的情境,重新进行任务时大部分幼儿能完成“三山实验”。这两种截然相反的结论,正是知识表征对问题解决的影响的表现。
再比如,沃森进行的卡片选择任务,当使用抽象的字母与数字为材料时,大多数被试无法完成任务,而采用被试相对熟悉的饮酒与年龄作为材料时,许多被试都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有些心理学家将顿悟说与试误说的争论也视为知识表征的不同对问题解决的影响。当被试无法对所处的问题情境有一个整体、全面的了解时往往使用试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当被试能够对所处的问题情境有一个清晰、全面的整体了解时,则倾向于采用顿悟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②功能固着
功能固着是指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某种物体的倾向。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人们能否改变事
物固有的功能以适应新的问题情景的需要,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功能固着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人们灵活地解决问题。
比如,在邓克尔(Dimcker ,也译为杜克)进行的盒子实验中,功能固着(盒子作为容器)条件下成功解决问题的被试人数大大减少了。
③定势
定势(set )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它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当问题解决需要的操作与先前的心理操作相似或相同时,定势有利于问题解决,而当问题解决需要的操作与先前的心理操作不同甚至相反时,定势不利于问题解决。
比如,陆钦斯水壶实验表明,当被试受到定势的影响时,会忽视一些问题的简便算法,而采用先前习得的相对繁琐的方法。这类现象在学生解数学问题时也经常出现,学生往往拘泥于一定的步骤或方法,从而忽视一些有创造性的、简便的算法。
④原型启发
原型是指对解决问题能起到启发作用的事物,原型启发是指原型对问题解决的易化作用。原型之所以具有启发作用,主要因为原型与所要解决的问题有某些共同点,通过联想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大自然是奇妙的,人类的许多精巧发明的灵感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原型。比如,鲁班由于被叶子划破了手臂而获得了启发,发明了锯。声纳发明的灵感来自蝙蝠使用声音定位等。
⑤动机与情绪状态
a. 人的动机可影响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无疑也会影响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耶基斯一多得森定律表明,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有利于问题解决,过高或过低的动机水平都不利于问题解决。最佳的动机水平,随着问题难度的提高,逐渐降低。
b. 情绪对问题解决有一定的影响,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的情绪会阻碍问题的解决,而乐观、平静、积极的情绪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如学生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会使其思路阻塞,有时甚至面对容易的问题而束手无策。如果学生能以积极的情绪迎接考试,就将有利于思考,打开思路,使问题得以解决。
⑥人格特征
个体的人格差异也会影响问题解决的效率。理想远大、意志坚强、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等优良的人格品质都会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而缺乏理想、意志薄弱、骄傲懒惰等消极的人格特点则会妨碍问题的解决。
3. 用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什么是问题解决,并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策略的因素。
【答案】(1)问题解决
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景引起的,它是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2)影响因素
问题解决受策略的影响,表现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